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克隆人引发哲学争端

小编:

被称作“克隆狂人”的美国生殖生育专家帕诺斯·扎沃斯前不久又上演了一场“克隆闹剧”,这使沉寂了近一年的克隆人问题再次成为世人的焦点,也再次引发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争论。其实,自1997年英国胚胎学家维尔穆特克隆出第一只绵羊“多莉”以来,克隆技术是否可以用于人类,就成为世界科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从目前的生物医学技术看,克隆人体干细胞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对克隆人与生物进化法则的关系以及克隆人的伦理地位问题,却始终没有在哲学家中达成共识。

克隆是否就是“复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3月关于克隆的非正式声明中的定义,“克隆”意味着“在遗传上同一的机体或细胞系(株)的无性生殖”。克隆人就是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产生的具有单一遗传基因的个体。但克隆人同样是一种人的生殖,要经过妊娠、胎儿出生、婴儿生长及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长大成人这个过程;体细胞核外的环境、子宫内和整个母体的环境和生理条件、核外的遗传因素等等,都会影响发育中的克隆人,因此,要“复制”出一个希特勒或爱因斯坦是不可能的。

但这是否意味着克隆人与他的母体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这在哲学上仍然是一个存疑的问题。在一些哲学家看来,根据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克隆人与其母体在基因组上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是对母体基因组的“复制”,这些先天特征将会决定克隆人的许多后天特征和行为模式。然而,这种基因决定论的观点遭到了大多数哲学家的反驳,主要根据是它会导致种族主义甚至包括性别歧视。在哲学上,这也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个人的一切特征和行为模式究竟是天赋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人类是否有权扮演上帝

从科学上说,克隆技术属于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范畴,这就是说,克隆技术仅仅是人类自我生产的另一种方法。不过,这种方法是对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的自我繁殖方式提出的挑战,是对生命进化过程的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根据传统生物学,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动物都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繁殖后代的,整个生命演变过程就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这样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但是,克隆技术却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使得哺乳类动物的无性生殖成为可能,并使得细胞分裂成为“可逆的”了。可以说,克隆技术的出现,的确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但是这种生物学上的挑战却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思想观念上的难题:人类能否扮演“上帝”的角色?按照西方正统观念,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上帝才是万能的;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是人类应有的自我理解和定位。但克隆人的出现就使人类扮演了一回上帝的角色,因为克隆人不是通过自然性交而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克隆人的出现对西方人的传统宗教和伦理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哲学家们担心,这也将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多样性,造成人类物种的单一性,在医学上会出现缺乏某种单一免疫能力的人群,在哲学上会造成单一的认识和行为模式。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们的这种担心,通过对政府政策的咨询和建议,已经在公共事务上产生一定影响,比如美国的总统生命伦理顾问委员会向总统提交的报告已经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

克隆人和母体不是同一个人

克隆技术带来的最大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我认同的问题,就是说,克隆人是否应当被认同于母体,克隆人自己是否把自己认同于母体?西方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虽然在生物学意义上,克隆人与其母体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意义上,克隆人与其母体是一个完全相同的个体。虽然克隆人是通过无性生殖诞生的,但他作为一个人,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作为个体的人,每个克隆人都会是在社会学或人类学意义上与任何其他人(包括其母体)不同的。当代美国哲学家内格尔和威廉姆斯等人就坚信这种观点。内格尔指出,生物学的发展并不能提供伦理学的解释,即使是出现了克隆人,也无法用其母体的一切基因特征来解释克隆人的社会特征。威廉姆斯则明确表示,人的主要特征是能够运用理智,形成概念,改造和创造工具。只有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每个人的自我,才能确认自己的身份。显然,克隆人也只有在运用理智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自我认同,这是用基因特征无法说明的。

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就明确指出,人的同一在于意识的同一,就是说,个人的自我认同是由他的意识活动决定的。现代心理学证明,意识活动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脑细胞处理外部刺激的综合反应,是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人的大脑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出现意识活动,都是后天经验的结果。这就说明,即使出现了克隆人,他的身份也不是由母体的基因组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意识活动决定的,就是说,是由克隆人自己后天形成的经验决定的。每个克隆人都应当是不同于其母体的一个独立的个体。

虽然在克隆人的自我认同、家庭伦理地位等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西方伦理学家们都承认,人的生命是包含在人的概念之中的,是人的灵魂。没有生命的人就是行尸走肉。这里的生命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新陈代谢过程,而是一种适应环境、创造成就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就是说,不同的生命过程造就了不同的人。虽然克隆人的生命是由单一母体提供的,但克隆人并不是延续着这个母体的生命,而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

    相关推荐

    《奇妙的克隆》学法导引 克隆技术的发展 支持克隆人的观点 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创新 奇妙的克隆 反对克隆人的理由 奇妙的克隆 克隆的历史 克隆人真的会出现吗?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克隆之谜导学案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克隆之谜》教案 17奇妙的克隆 克隆之谜教案 克隆之谜教案 人教版《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人教版 28、 奇妙的克隆 17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人教版教学设计 克隆之谜教学札记 未来新兴产业:克隆人体器官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克隆之谜导学教案 《奇妙的克隆》学案12 《奇妙的克隆》教案6 《克隆之谜》教学反思:法律是否应该允许克隆人?——一场有趣的辨论会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分析 《奇妙的克隆》学案2 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克隆技术神奇在哪? 克隆之谜课后练习 《奇妙的克隆》说课案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7 《奇妙的克隆》导读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案例 《神奇的克隆》教学总结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克隆之谜》教材解读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奇妙的克隆》教案4 《奇妙的克隆》教案5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二 《奇妙的克隆》词语解释 《奇妙的克隆》写作特色 《奇妙的克隆》说课设计 神奇的克隆阅读答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 《克隆之谜》课文原文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奇妙的克隆》学习目标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 《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3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10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A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B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3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杂谈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