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语文教学“模糊性”评价的冷思考──兼谈《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

小编:

语文学科包含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各种作品,其中许多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由于语言词汇本身的不确切性,以及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的运用,使这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模糊”色彩。“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阅读情趣等的不同,对这些作品的理解也就显然有差异。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基于文学作品“模糊”色彩的特点,出于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需要,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模糊性”评价成为时髦的话题。如果您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欢迎来稿。

在一节《列夫·托尔斯泰》教研课中对“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讨论。

师: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为何有一百只眼珠?

生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有一百只眼珠,托尔斯泰也不例外,除非是神话。

师:敢于怀疑书本,好!

生2:这种说法不错,“一百只”不是实指,它同我们学过的“白发三千丈”中“三千丈”一样是一个估计数目。

师:能联系相关知识,很好!

生3:“一百只”和“三千丈”不是相同用法。“三千丈”是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内心“忧愁”之多,而“一百只”不是用夸张手法表现眼珠之多!

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不错。

生4:我认为,作者是说托尔斯泰眼珠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能发生种种不同的变化,从而把事物洞察清楚!

师:这种理解很独到,很有道理!

……

以上教学片段,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发言积极主动,提出了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见解,都给予一定的赞许与鼓励,教师的这种模糊性评价,使学生无所顾虑,畅所欲言。

从表面上看,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因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是仔细品味,其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生1说“‘托尔斯泰有一百只眼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难道真正错了?生2说“一百只”是“估计数目”,难道真是估计数目?生3说“一百只眼珠”不是用夸张手法,是否真正没用?生4说“一百只”是指“托尔斯泰眼珠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能发生种种不同的变化”,是否真正正确?教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根本没有指出,也没有引导学生讨论纠正。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说法正确与否,显然没有搞清楚。在这种课堂教学枝繁叶茂的表象下,究竟隐藏着什么问题?

其实,由于文学作品特有的“模糊性”,加上《语文课程标准》“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几种见解保持模糊的、不确定的赞许与肯定的评价方法,已逐渐为许多语文教师所接受和运用。这种模糊的肯定对学生有巨大的鼓励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进入高潮。对传统阅读教学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感受,以教学参考书的结论作为标准答案的教学方法,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在为“模糊性”评价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不少教师对这种“模糊性”评价的理解有失偏颇,运用还欠妥当。他们只顾及对学生的“尊重”与“肯定”,认为这是“肯定教育”与“人性化”,而指出学生的错误则是对学生自尊心的挫伤,是对学生积极性的打击,影响课堂气氛和效果。因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他们不能及时指出,也没能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及时予以辩证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可以说,这样“模糊”肯定的结果,是使对与错的界限更加模糊,根本不是什么“肯定教育”与“人性化”。如果说我们的学生连学习上的错误都不敢面对,将来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如何直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纠正目前阅读教学中“模糊性”评价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置于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下。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应符合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对不符合“三维目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辩证分析,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充分调动集体的力量,并使学生在情感上乐于接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回避其错误,实质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是对学生进步的毁灭。

其次,语文评价不能处处模糊,该精确处必须精确。对学生的“模糊性”评价应适用于带有模糊色彩的地方,而不带模糊色彩的地方则应精确评价。如“白发三千丈”中,对“三千丈”的理解就可模糊些;“(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中“一个”就很精确,不能有模糊的理解。

第三,语文教学的“模糊”即使在可模糊处亦应“模糊”有度。如“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就应置于“托尔斯泰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的限度之内。作者是用夸张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千事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推荐

    《列夫·托尔斯泰》评点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杂谈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4.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主旨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中心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全析 《列夫·托尔斯泰》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主题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5 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9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2篇)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教材理解 祖父列夫托尔斯泰的葬礼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词语解释 《列夫·托尔斯泰》拓展学习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要点 《列夫·托尔斯泰》类文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3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1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 《列夫·托尔斯泰》有关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技巧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优化测控 列夫•托尔斯泰阅读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创意2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选解 《列夫·托尔斯泰》导入语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内容提要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精选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整体把握 《列夫·托尔斯泰》课后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研讨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