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掌握积累文言词汇,如:实词“许”、“湍”、“缥”、“戾”

⑵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物者,窥谷忘反”一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习本文物象特征鲜明,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⑵ 再现写景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⑶ 诵读中感受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的特色,培养朗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⑵ 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天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美丽的西湖是我们每位同学的骄傲

。其实我们浙江美丽的游览胜境还有很多。例如在桐庐、富阳一带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元朝吴桓赞就曾推崇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不知有没有同学去过?(生:没有)。没关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细致描绘了此处胜景,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据注释了解作者

吴均,吴均南朝梁,字叔庠(xia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三、课文欣赏

师:文言文需要多读,尤其是这样的美文更要从读中去体会。朗读要注意的是哪些?

生(齐答):读准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读出重音;不能太快……

1、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正音)

2、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读音:

缥碧 湍 轩邈 泠 嘤嘤成韵 横柯 鸢飞戾天 经纶 窥谷

3、刚才同学朗读能注意字音,停顿等,那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生:可以再有感情一些;重音没读出来。

5、师:很好,要读好一篇文章需要理解文意,才能读得声情毕茂。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同桌合作互译课文.。有问题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板书展示重点字词解释。

(明确: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学生理解文意后有感情齐读课文,感受文章中山水之美。

6、师:你能用一句话总括这里的美景吗?

学生齐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7、师: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里的美景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生:赞美之情。

生:请同学再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8、如此美景,如此美文,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采用“我读 ,仿佛看到了 。”或“ 字词甚妙,写出 。”的模式讨论交流。

生1:我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仿佛看到了这里的水清澈得出奇。因为“千丈见底”、“游鱼细石”可以看出水很深却能看到水底的细小的石头和鱼。

9、师:从“千丈见底”、“游鱼细石”感受水深与清澈,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生: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板书:水深、水清──正面、侧面描写)。

生2:我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读出了这里的水水流湍急,气势非凡,特别是“甚箭”、“若奔”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了描绘。(板书:水急──比喻、夸张)

师:这句朗读应注意什么?

生:读出气势。“甚箭”、“若奔”要读得重一些。(齐读)

生3:我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似乎听到了一场悦耳动听的音乐会。泉水声清脆得象钢琴伴奏,鸟鸣声好象歌手在唱歌。

师:很好,想象力丰富。的确,这是大自然演奏的自然和谐的曲子。写声音的句子还有吗?赏析一下。

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这句感觉到了山谷的幽静、连绵不绝。

师:从声音听出了环境的安静,这是以声写静,也是反衬的手法。(板书:泉水、好鸟、蝉、猿──以声写静,反衬。)这句朗读的语气应该怎样?

生:要舒缓。(齐读)

生4:我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仿佛看到了这里山峰高耸入云,树茂盛葱茏。特别是“寒”形象写出了树茂盛得透出了寒意。

生5:我觉得这句还特别写出了这里山充满了生机。因为“竞上”、“轩邈”、“争高直指”把山写活了,也是以静写动的手法,显得特别机盎然。(板书:树茂,山高──以静写动)

师:很好。那么这句朗读应怎样读好呢?

生:要读出气势。“寒”“竞上”、“轩邈”、“争高直指”套读重音。(齐读)

生6:我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仿佛看到了很多人都被这里的美景吸引,流连忘返,连追求功名的心都没了。也从侧面更好写出了景色出奇的美。

师:的确,连作者也是如此。展示作者背景介绍: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7:赞美之情。

生8: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生9:向往大自然,厌恶官场的感情。

四、教师小结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奇山异水的佳境,抒发了由衷的赞美与感叹之情。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向往山水,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有感情齐读课文)

几位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学生评价)

教师据板书指导背诵。学生诵读课文,争取成诵。然后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五、板书

奇水:水清 水深 水急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夸张、比喻)

异山:山高 树茂 (以动写静;以声写静)

泉水 好鸟 猿 蝉

【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

真正成为学堂。学生通过互助合作自主得出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从中我发现学生有时的想象力能让你为之惊叹,例如把各种声音比喻成一场音乐会,这是学生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形象,也让教师收益颇多。

另外一些写作手法由于在上《小石潭记》时已经指导过,这一课,通过学生自己讨论,能自主运用,加深理解,对今后阅读、写作多少会有所帮助。由于这堂课我意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所以开始并未将作者背景抛出,而是当学生对人们看到美景放弃了追求名利的心,适时告知,以便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也避免一开始束缚学生的思维。

另外,我觉得课堂朗读方面的指导还需要加强,学生有时虽然知道大概用怎样语气朗读,但读起来又是稍显得平淡了。这可能与平时练习、指导的欠缺有关系。

    相关推荐

    与朱元思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课后反思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研究 与朱元思书2 与朱元思书4 2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3 与朱元思书10 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5 与朱元思书9 与朱元思书11 2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1 与朱元思书6 与朱元思书7 与朱元思书8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21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示例 浅析《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题解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的美 《与朱元思书》赏析 评课《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译文 《与朱元思书》解词 与朱元思书预习 《与朱元思书》译文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8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1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1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1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 21 与朱元思书(方案A)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方案B)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