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从《祝福》中的孩子形象看小说的悲剧色彩

小编:

《祝福》反映的是在鲁镇这样一“典型环境”中生活着的一群“典型人物”的生活状况,通过对人物生存现状的揭示,再次体现出鲁迅先生对国民及其劣根性的思考,让我们深思民族疗救的希望。鲁镇,这是一个鲁迅先生笔下经常出现的地点,好多故事都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如《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等。不论是从城市地理学还是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鲁镇”都带有中国传统市镇浓厚的特征。早在20世纪20年代,张定璜就曾说,“鲁镇只是中国乡间,随便我们走到哪里都遇得到的一个镇,镇上的生活也是我们从乡间来的人儿时所习见的生活。”李欧梵在研究鲁迅小说时指出:“从一种现实基础开始,在他25篇小说的14篇中,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以S城(显然是绍兴)和鲁镇(他母亲的故乡)为中心的城镇世界。”鲁迅小说尤其是他的乡土小说,实际上是一个个以“鲁镇”型市镇为社区背景展开的市镇故事。(转自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毕绪龙《“鲁镇”里的人──重释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都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呢?酒店老板、小伙计、无数穿着长衣和短衣的人、豆腐西施、阿Q、王胡、赵老太爷、假洋鬼子、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无数的“蓝眼睛”和“红眼睛”等人。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这样的共同点来:有的人是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洋洋自得,有的人为了求得做奴隶的地位而不惜以“爬”或“挤”的方式拼命争取,甚至殒身相搏。

《祝福》中刻画了一大群在“奴隶时代”以“奴隶规则”生活着的人:如高高在上、道貌岸然如“四叔”般的卫道士;地位低微、身受其毒而乏觉,“五十步笑百步”的如“柳妈”般的可怜虫;一样浑浑噩噩、空虚无聊、以咀嚼别人痛苦来满足自己猎奇心理的无数“男人”和“女人”;凶残无情的“婆婆”和“大伯”等。他们有着“狼”一般的凶性,纷纷的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而让人更触目惊心的是,在这一大群人中,甚至还有一群不谙世事、懵懂无知却笼罩在大人眼光中的“吃惊”的小孩。小说虽然对于孩子的笔墨不多,仅在人们对祥林嫂“阿毛的故事”开始失去兴趣的时候这样写到,“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但是惊鸿一瞥的语句,却为文章平添了不少的悲剧色彩。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是五·四运动的烟火正浓,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各种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涌现,“赛先生”和“德先生”莅临中国的时候。但是生活在鲁镇“祝福”景象中的人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小说写到,五年以后我回到阔别已久的鲁镇,“四叔”还是“比先前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其余的几个本家和朋友也是如此,所有的一切依然没有改变──“家家如此,年年如此”。鲁镇还是熟悉中的鲁镇,那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生活秩序丝毫都没有发生一丁点的变化。当然,仅仅五年的时间,要发生根本的变化是不大可能的。但是,那是一个“日新夜异”、“突飞猛进”的年代啊,在那样一个年代,鲁镇却能“年年如此”,那就有一些不正常了啊!造成这“原状维持”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恐怕还是《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这样的东西吧!我们怎能够奢求“祝福”中的人们来参与这场革新运动呢?他们不是还在为头发的去留而伤神,为茴香豆有几种写法而争论不已,甚至为是该称昨日的朋友为“老爷”还是“迅哥儿”而踌躇吗?

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早就将三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针见血的划分为这样两个时代,即: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在《祝福》中,我们分明也看到了这样两个时代在人们心中的影子。以鲁四老爷为首的若干人等拼命的维持着奴隶的地位,这当中包括柳妈这样的下层人物和鲁镇中无数的“短衣帮”们;而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孤家寡人”却在拼命的想成为奴隶,“逃”、“捐”、“撞”式的挣扎就是明证。为腐死的事物效忠本身就让觉得了无尽的悲哀,而在这样的悲哀中,一群孩子的出现又让我们感到了说不出的悲凉。

《故乡》中我们已经目睹了“闰土”带给我们的悲哀,《狂人日记》中我们也领略了在“娘老子”浸润下的孩子的可怕,而《祝福》中在一个以“奴隶规则”来规划人们行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是怎样的呢?

鲁迅先生的《题<彷徨>》中这样写到:“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先生的彷徨心理。虽然说此时的鲁迅已经从槐树下的小院中走了出来,但是“铁屋子”的阴影未必就在先生心中散去。烟雾缭绕中,那炯炯而幽深的目光在注视着什么?那不是对民族和国家前途的思考吗?同样在《灯下漫笔》中,鲁迅先生对“现在的青年”发出了“创造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的号召,并“呐喊”着鼓舞人们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此时的鲁镇,就是一片没有路径的荒漠,而荒漠中的呐喊是多么的让人觉得悲凉啊!没有倾听者。因为这是一个“冰化的世界”。所以先生选择了逃避,“无论如何,我决计明天要走了”。希望已无所谓有无了,祥林嫂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悄无声息的消亡,即使是最值得期待的孩子,也只是“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这里,最纯真的心灵被冷漠,最期待的希望被扼杀。“祝福”的钝响声中,似乎又踽踽行走着无数个“闰土”。没有“夏瑜坟头凭空填上花环的”亮色,“我”只能在“天地圣众”的“醉醺醺”中选择离开。感受不到“明天”的希望,不如归去!

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物生活的具体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是统一的。那就让我们再回到小说的开头,体会一下作者开场白的环境描写吧:“在灰白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亮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味。”这是鲁镇“新年的气象”,寥寥数语,却勾勒出年底压抑沉闷的气氛,为故事的发生、人物的命运都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只叫人觉得沉郁,一切全无美感,暗淡的色彩和悲哀的情调中,作者的感情倾向暴露无遗。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能够想象孩子原本漆黑的瞳孔,清澈的眸子在鲁镇的天空下,会被染成怎样的颜色呢?

也许,有的孩子也会象“我”一样选择离开,但我们实在无法从“鲁镇”这一冰化世界中看到粉碎这坚冰的希望。“鲁镇”,也许很快就要把孩子“吞噬”。狼来了,救救孩子!

    相关推荐

    谈《祝福》中短工的形象 繁漪形象的悲剧美 路遥小说中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从《祝福》看肖像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 《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从《祝福》看“鲁镇”的女人们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祝福》课本剧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影子的形象 《祝福》课本剧 我看《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从象形到形声的发展 相煎何太急──《祝福》中柳妈形象之我见 浅谈《祝福》中的“说说清楚” 《伟大的悲剧》说课 审视语文新课程审美对象中的悲剧美──从《斑羚飞渡》说开去 《哈姆莱特》的悲剧特色 小说《祝福》说课稿 《祝福》中几次写“祝福” 《伟大的悲剧》写作特色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眼神里透出的悲剧命运──《祝福》祥林嫂的眼睛描写赏析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为孩子的语言加点色彩 残缺中的美——《祝福》中没有说出的韵味 《雷雨》中生存的悲剧 《祝福》写作特色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伟大的悲剧》说课设计 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 情趣与理智——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动物形象说开去 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中心思想 《祝福》说课稿 《祝福》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祝福》说课稿 《祝福》的主题 《伟大的悲剧》中心思想 鲁迅作品校园课本剧剧本《祝福》 《伟大的悲剧》中心思想 无法解脱的负罪感和惧死情结──浅析《祝福》祥林嫂悲剧的内因 《祝福》说课稿2 伟大的悲剧2 21.伟大的悲剧 21 伟大的悲剧 简论鲁迅小说《祝福》的双线结构 《祝福》中的“雪”_语文论文 《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色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 21伟大的悲剧 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幽径悲剧》说课稿 小说复习之人物形象的刻画 《祝福》 祝福 祝福.. 祝福 祝福 《祝福》 2016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4.契诃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的形象是怎样的? 香菱的悲剧气韵 《伟大的悲剧》教案 关于《祝福》中的几个问题 《祝福》中体现的人性弱点 《伟大的悲剧》 学案 《伟大的悲剧》教案 怎样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谈《祝福》里的钱 《窦娥冤》的悲剧性 伟大的悲剧(学案) 《伟大的悲剧》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案 《祝福》中体现的人性弱点 在情节与形象的摇摆中搭一座能力的彩桥 香菱的悲剧气韵 杰克·伦敦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赏析 周朴园在《雷雨》中的一般形象评说 祝福 祝福 祝福 《祝福》 祝福 祝福 祝福 怎样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祝福 祝福 祝 福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