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过秦论》分析

小编:

1、影响:

两汉时期探讨秦之兴亡的作品极多,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贾谊的《过秦论》。仅在《史记》和《汉书》中,它就先后被三次引用。司马迁以之论赞《秦始皇本纪》,褚少孙用它补缀《陈涉世家》,而班固在《汉书》中,又将它置于《陈涉项羽传》之后。这三位史学家政治观点各不相同,思想风格也互有差异,但对《过秦论》的推崇和赞赏却完全一致。可见它在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确是异乎寻常。魏晋以后,《过秦论》的精湛写作技巧更是有口皆碑,以至被人奉为楷模,目为圭臬。著名诗人左思在自诩其文才时,便傲然声称自己“著作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也自我标榜他所写的一些传论和序论,“皆有精意深旨”,“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过秦论》之所以蜚声文坛,得到历代学者文人之尊重、钦敬,自然决非偶然。它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而成的。

2、评语:

归有光曰:“行文开阖起伏,精深雄大,真名世之作。”

方苞曰:“此篇论秦取天下之势,守天下之道。其取之也虽不以仁义,而势则可凭,且谋武实过于六国,此所以幸而得也。乃既得而因用此以守之,则断无可久之道矣。以所以失之易也。秦始终仁义不施,而成败异势者,以攻守之势异也。”

姚鼐曰:“固是合后二篇义乃完,而首篇为持雄骏宏肆。”

金圣叹曰:“《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

张裕钊曰:“玮丽之辞,瑰放之气,挥斥而出之而沛然其甚有余。惟盛汉之文乃有此耳。”

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六《过秦论》:“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仁义不施一句便断尽,从前竟不说出。层次敲击,笔笔放松,正笔鞭紧,波澜尽析,恣态横生,使读者有一唱三叹之致。”

鲁迅:“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3、体式: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但这三篇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既独立成篇、各有中心,又互有联系,彼此呼应。

上篇通过回顾秦代兴亡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反复启发人们的思考,而后引人注目地归结出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则是对这一论点的详细论证,指出秦的统一本来为人民所拥护,但是秦王“先诈力而后仁义”,所以亡国了。“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作者认为诈力不是不可用,但它只能以之对敌,不能用于对付人民。秦王朝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未看到形势的变化,认错了对象。

下篇则是对前两篇论点的进一步补充。作者认为即使在陈涉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之后,秦王子婴本来仍有可能守住秦国原有的地方,可是由于他“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秦俗又多忌讳,人们不敢讲话,“奸不上闻”,无法力挽狂澜,所以终于覆灭了。秦朝最后是亡于“壅蔽”。贾谊最后写道:“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如能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则“旷日持久,而社稷安矣”。这当然不仅是下篇点睛之笔,而应该是《过秦论》三篇的结束语。

《过秦论》三篇在批判的对象上也有所分工。上篇旨在指出始皇之过,中篇重点批判胡亥之失,下篇主要分析子婴之亡。因此,就思想内容而言,三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中、下两篇详细论证,上篇便会如汪士铎《乙丙日记》所说的那样:“《过秦论》归于仁义不施,此官话不着痛痒也”,显得十分疏漏了。但是,就结构而言,上篇却最为奇特,最为人们所称道。所以,从萧统的《文选》开始,历代选家便往往只将上篇入选。

宋朝李涂《文章精义》说:“文字有终篇不见主意,结句见主意者,贾生《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韩退之《守戒》曰:‘在得人之类是也。’”

此文写作目的在于将秦之失败教训供文帝借鉴,指出守天下宜施“仁义”。汉赋多寓讽谕作用,章学诚《文史通义》中所云“《过秦》……诸议,抑扬反复,诗人讽谕之旨”,即此意。

4、特点:

根据近代的写作理论,一般都认为论说文“要充分说理,要对事物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推理、论证的方法,使分析、论证合乎逻辑地展开”,它应该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等等。如果按这些要求去衡量《过秦论》(上),那么,它是不完全符合标准的。但是,这决不妨碍它成为一篇绝妙的论说文。其实,论说文本来就毋需千篇一律。《文心雕龙•论说》篇就指出:“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驿径则与传、注参体,辩史则与赞、评齐行,诠文则与叙、引共纪……八名区分,一揆宗‘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根据《过秦论》(上)的经验,认为其实还可以加上一句:“敷陈则与辞赋通家。”钱先生还援引一系列前人关于“文无常体”的议论,并得出结论说:“足见名家名篇,往往破体,而文体亦因此恢弘焉。”

    相关推荐

    《过秦论》课文分析 《过秦论》结构分析 《过秦论》结构分析 《过秦论》赏析 《过 秦 论》 讲 析 关于《过秦论》的分段 《过秦论》疑难解析 《过秦论》难句解析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 《过秦论》多义词辨析 透过《过秦论》解析贾谊人生 《过秦论》(中) 过秦论1 层层对比,翻出“仁义”──《过秦论》论证特色分析 《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原文 重读《过秦论》 《过秦论》译文 《过秦论》译文 《过秦论》学案 《过秦论》三题 读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教案1 读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通假字 《过秦论》通假字 《过秦论》教案10 《过秦论》教案4 《过秦论》说课稿 《过秦论》教案9 第二册过秦论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教案3 《过秦论》教案6 《过秦论》教案7 《过秦论》教案8 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读贾谊的《过秦论》 《过秦论》主题思想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案例 《过秦论》课文题解 过秦论教学教案 《过秦论》优秀教案 《过秦论》写作背景 《过秦论》写作背景 《过秦论》写作特点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主要内容 《过秦论》导学案7 《过秦论》语法修辞 《过秦论》课文题解 《过秦论》问题探究 《过秦论》词类活用 《过秦论》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过秦论 铁皮鼓上《过秦论》. 《过秦论》写作特点 《过秦论》教学反思 《过秦论》、《伶官传序》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特殊句式 《过秦论》课文导读 《过秦论》文体简介 《过秦论》写作特色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课文导入 《过秦论》课文导读 《过秦论》词类活用 过秦论(创新设计) 《过秦论》课堂实录 《过秦论》教案设计 《过秦论》文体简介 《过秦论》思路辨正 《过秦论》(下)及译文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