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课本”从“书本”到“生本”

小编: :admin

语文教学的活力来自教师、学生、教材的互动,但长期以来“知识至上”的语文课堂教学之本就是书本,教材被理所当然地称为课本。书本统率了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以书本为源、教师为流、学生为器的三位一体的单向式线形语文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多述而不作,视“教教材”为己任,对教材亦步亦趋。在以书本为课本的教学思维下,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被漠视。

一、“书本”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基于知识传递的教学观,传统语文教学以书本为课堂之本,其课堂本质意义在于传达先圣先贤之情意,教学以书本为起点和终点,以追溯、了解和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目标。传统课堂中的三段论——作者简介、划分段落、概括中心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反映。这些原因导致了课堂上教师读教参、教案,学生背教参、笔记的僵化教学现象,语文课堂的活力荡然无存。

在传媒不发达的时代,书本是学习者获取知识与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作为传统的书本,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导向,是实现语文教学价值的载体与平台。教科书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以历史英雄、民族精英等体现教育价值取向,尊崇权威和神性。

“书本”语文课堂的另一个隐性价值在于应试。书本教学是应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考试标准化的结果。传统考试内容与方式、评估手段与价值判断的单一直接导致了以教书本为语文学习的全部任务。在“标准化取向”的语文考试中,答案往往以教科书、教参为准。甚至连鉴赏评价能力都变成标准化的选择游戏,“名为鉴赏,实际上只是猜测和推理”〔1〕,鉴赏异化为从别人的思想中进行选择,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应试的背景下,考什么教什么成为必然,这也强化了语文教学以书本为本的教学取向。

“书本”语文教学的现实价值在于降低了教学成本。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尤其是大班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西部某省级重点高中某毕业班达到120人),因材施教的难度较大,采用“格式化”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学与管理,相对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书本”语文教学“格式化”了学生丰富的情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知识的意义化。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生理与心理健全的人,因此教育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个性等因素。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知识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学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从语文学科本身来看,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世界必然需要有丰富而鲜活个性的人。在“教书”式思维教学下,知识在课程中以客体化、工具化的方式存在,脱离了与人之意义世界的本源性联系,造成了“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需要时炫耀一番”的学习现状〔2〕。因此“书本”语文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生丰富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生本”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富人性的形式,是人类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3〕“以人为本,要求不断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4〕。显然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立足于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书本、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均为育人的工具或手段。人本社会的实质是以多数人为社会之本。人本社会,教育不应只为培养精英,而应为多数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服务。人本主义教育主张通过教育引发、唤醒个体的美好情感、动机、兴趣与态度等个性体验。“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5〕“生本”语文教学正是期望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走向世界,同时通过创造性地诠释知识对于生存、生活的意义而返回自身,回归当下的生活。

三、语文“课本”从“书本”转向“生本”的价值意义

“书本”语文教学剥夺了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权利,导致学生缺少对生活、环境与社会的深刻体验,缺少真实、直接的生活事件刺激。书本与现实世界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教死书无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理念的优化,“书本”教学转向“生本”教学成为一种必然。在“书本”教学的课堂中,师生关系主要是以教师为起点、以学生为终点的“一对多”的单向式线性传输关系,而在“人本”教学环境中,师生是以师生协商互动的“多对多”的多向式网络关系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后者信息量大,且能保证信息的新鲜性,从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从基于书本的教学转向基于人本的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教育价值多元化的体现,解构了权威话语霸权,还原了教学服务于一切学生的面目。

“生本”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知识的意义化,使学生体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语文教学不应是凝固的、封闭的,而应在学生的参与下,形成动态生成、开放多元的教学场。“教学过程主要是人的个性交往、情感交流、即时创造等非(超)理性(智)、艺术审美、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教学就主要讨论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情感效应、潜意识活动等,而不大注意教学的程序、法则、方法等。”〔6〕传统语文教学中教条的概念、抽象的思想情感成为学生学语文的极大负担。因此现代语文教学必须从“教死书”和“死教书”中走出来,走进以学生为本、用文本搭建的知识意义空间中去。

    相关推荐

    从“阅读本位”到“表现本位”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40亿年前”到文本解读 文本──从解读、建构到超越 课本剧剧本:《好嘴杨巴》中学语文课本剧剧本 走进生活这本书 《猫》说课设计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课本剧剧本:皇帝的新装(中学语文课本剧剧本) 五年级教案: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初一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本剧剧本:马说 课本剧剧本:散步 《鸿门宴》课本剧剧本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8《我要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课文评点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本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8、我要一本书 8、我要一本书 从“矛盾”到“和谐”──《荷塘月色》的文本解读 我的第一本书 书本里的蚂蚁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春》课本原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对本文主题的分歧意见 鲁迅留学校园课本剧剧本《藤野先生》 《生命生命》文本链接 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 本文【课本剧剧本:去年的树】所属专题栏目是【】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我的第一本书》评课稿 文本与人本 ──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文本与人本──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导学案 《谁的本领大》文本解读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剧本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课文 校本课程> 从学生需要出发 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的第一本书》3 以人为本,水到渠成 大自然是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2 你是我的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1 影响我的几本书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3我的第一本书 一本不说话的书 女儿的第一本书 我要一本书(片断) 捕捉文本细节,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细读 本色语文,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链接 《我的第一本书》评课稿2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细读 高考语文课本必修文本的几点复习建议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实录 《我的第一本书》评课稿3 还语文课堂的本色 让学生跟文本相爱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文简介 校本培训“本”该在哪? 《我的第一本书》课文背景知识 本文【《散步》课本剧】所属专题栏目是【】 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到写作的真谛 《我的第一本书》评点 教材《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 语文创意教学,从对文本陌生感的关注开始 《我的第一本书》主旨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词语解释 教材《荆轲刺秦王》课本剧剧本 古装校园课本剧剧本《鸿门宴》 文本解读 《祝福》课本剧 《公输》课本剧 课本剧《公输》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全析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