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实事求是 逻辑严谨 辩证思考──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哲学境界

小编: :admin

摘要:顾黄初语文教育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其哲学境界首先表现为实事求是,即从实际情况出发探寻语文教育的规律,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方面注重把握汉语言的特点,另一方面注重本民族语文教育方法的继承,同时又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其次表现为自觉的逻辑性,推论严密。再次是思考问题的辩证性,力戒绝对化和片面化。这使顾黄初语文教学理论丰富、全面,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出鲜明的立体感。

关键词: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哲学境界

顾黄初教授是我国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并且正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这样说明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深刻性:“大凡一种科学理论,它的成熟过程往往经历主观经验型、客观描述型和科学解释型三个阶段,但只有到达第三个阶段才是科学的成熟期。从大量的论著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已经摆脱了主观经验型的局限,进而从客观描述型上升到科学解释型。”值此《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①再版之际,重读顾先生的论著,深感这个评价的中肯。我想,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之所以深刻,之所以对纷纭复杂的语文教育现象及其研究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得益于他的理论的哲学境界。有人说,“教育是最需要哲学的领域”。顾先生是一位富有哲学气质的长者,因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有一种充满智慧的哲学境界。

一、实事求是

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哲学境界首先表现为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探寻事物的规律。哲学是对世界的一种追问,一种反思。所谓哲学的精神或哲学的境界,其实质就在于对事物规律的探寻和追问,没有对规律的探寻和追问,任何研究都显得肤浅。缺乏探寻规律的自觉性,缺乏对规律的追问精神,任何研究都将缺少灵气,都会在纷纭复杂的现象面前束手无策。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正体现了追求规律的自觉性。在顾先生的论著中,“规律”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诸如“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中国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人类思维发展规律”“带有规律性的现象”等随处可见。《语文教育论稿》第一篇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就是“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同时,与“规律”相联系的哲学范畴“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性”“可能性”等概念的使用也俯拾皆是。诚然,“规律”之类概念的使用并不等于发现了规律,但至少说明了探寻规律的自觉性。不努力地探寻规律,甚至没有追求规律的意识,不追寻结果的原因,不洞察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永远不会发现规律的。事实上,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不少语文教育的规律,正是这些规律使得顾先生的理论对语文教育的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

实事求是,不仅是探求规律,而且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大量的事实中探求规律。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正来自实际,来自对事实的反思。顾先生说:“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基本点,那就是: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生活实际,是顾先生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贴近生活,是顾先生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他主张,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正是根据实际生活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受实践频率的制约,顾先生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频繁的、不间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正是根据实际生活中语文能力受思想、智力的制约,顾先生提倡,语文教学必须相应地发展思维;正是根据实际生活中语言交际受目的、对象、场合的制约,他主张语文教学既要注意“正确性”,更要注重“适合性”;正是根据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的广泛性,他提出,“语文教学要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格局”。

实事求是,就必然注意到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因此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顾先生认为,“对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追求,往往无法脱离对本民族语文的特点及其传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比较合理的办法,应该是从习见的语言现象出发找出我们汉民族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他提倡“从丰富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汉语在词法、句法、章法上的某些变化规律,使学生能掌握这些规律进一步去理解语言,学会分析和运用语言”。根据汉语缺少形态变化的特点,顾先生主张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培养语感,“把学生从无休止的病句修改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地去接触和诵读名篇佳作,从中感受汉民族语言的无限魅力”。针对“语序是汉语表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他认为应当让学生建立“语序可变”“语序不可乱变”“语序本无所谓优劣”的观念,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语序的优劣,调整语序。从汉语的实际运用出发,顾先生还归纳出一般语法论著所没有的汉语句子的五种基本格式:“束句”“散句”“对句”“排句”“倒句”。

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民族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汉语特点的把握,而且在于对本民族语文教育方法的继承。顾先生说:“明明自己的祖先有许多真知灼见,有许多在当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没有认真去研究,去汲取,却把提高效率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外来经验的引进上。这是严重的失算。”因此,他把研究的目光主要投放到现代语文教育史上面,开掘传统中的“活流”。从蔡元培、刘半农、梁启超到胡适,从王森然、黎锦熙、夏丏尊到朱自清、阮真;从课程标准到教材、教法;从“文、言分合”“文、道分合”“文、知分合”到“教、学分合”“教、研分合”;从设计教学法到道尔顿制实验;从国统区到解放区,顾先生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几近全方位的研究。其中用力最勤的当数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仅发表的文章就达18篇之多。

实事求是必须关注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因此,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又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当有人主张完全恢复传统教学方法时,顾先生提醒说:“遗憾得很,当我们正祈求世间永存的这种绝妙的‘最优化’教学法的时候,历史却已跨过了若干个世纪,一切应该与教学法直接联系、相互纠结着的事物都在急剧变化,于是势必要有某些新的教学法在传统的基地上产生,并逐渐发展,益趋完善,终于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新的事物相适应。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以作文教学为例,他说:“古老的,以内容‘空灵’、形成‘凝固’、手段‘迟缓’而最终只能求助于‘顿悟’的那一套传统写作训练方式,因为远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和现实需要,已经或将要被人们所唾弃。”顾先生明确指出:“出路在于改革。”

二、逻辑严谨

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哲学境界还表现为自觉的逻辑性。有了探求规律的自觉性和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就一定能求得规律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求得规律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严谨的逻辑性。因为背离了逻辑的法则,真实的前提可能得出虚假的结论。如果那样,不是和探求规律的初衷南辕北辙吗?逻辑是哲学的思维方式。赵汀阳先生曾经说过:“没有逻辑的学术只能是落后的学术。”只有自觉地遵循逻辑的法则,才能使思想严密,通畅而深刻。顾先生的理论正显示出一种强大的逻辑力量。他的论述,推理严密,有着很强的论证性。例如,“任何一种实践能力都必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才能发展。因此,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要受实践频率的制约,只有坚持频繁的、不间断的听说读写实践,人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语文课上,企图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这违背了听说读写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又如:“我们不可能设想,一个人思想品德低劣、知识视野狭窄、头脑呆板迟钝,而他的语文能力却孤立地超越他人,竟然达到准、实、巧,真、善、美的境地。因此,一个人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除了有赖于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以外,还必须相应地提高思想水平、道德素养,相应地扩展知识的领域和发展机敏的头脑。”

顾先生不仅自己推论严密,而且善于发现别人的不合逻辑,因此能够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例如,当有人从“凡是好的、成功的语文教学法必须符合本民族语文的特点和规律”推出“恢复传统教学法,势在必行”时,顾先生明确指出:这是从“完全正确的前提”推出了“完全不能成立的片面性的结论”。

    相关推荐

    “立诚”是做人与作文的理想境界──学习实践叶老作文教育思想的思考 浅谈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辩证思考 如何来构建议论文严密的论证逻辑和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2016中考语文解题分析思维方法逻辑分析法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制约语文课效率诸因素的辩证思考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不合逻辑 相反相成 辩证统一 故事引发的思考[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 鲁迅散文语言逻辑性、传统性、真实性特点初探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美、逻辑美和语言美赏析 讲讲实事求是 小学生挑战课文的逻辑性和真实性 中学语文教学的两点哲学思考 语文论文:追求朗读的高境界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讲讲实事求是 论陈寿的历史哲学思想 《尊严》中心思想 [标题]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不合逻辑”类语病的八种病因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_语文论文 课要追求“三动”的境界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_语文论文 “大语文教育”教改实验及教学思想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三)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荀子的教育思想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一)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二) 《管子》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新国学教育三境界 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鱼我所欲也》的逻辑推理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 《两小儿辩日》教学回顾与反思 中学亟须恢复和加强逻辑教学_语文论文 《体育世界》教学反思 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及其比较分析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 高考作文的回顾与思考_语文论文 石方: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文学教育对人文思想的践行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之一 对中学语文教育的一点思考 对思想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文化反思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看雪》教学设计点评 十二个教育哲理故事之八:我们是群懦夫? 教师忧思录:理想与现实的困境(九年级) 对美国初等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思想教育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文化反思 语文教育哲学二题1 语文教育哲学二题2 《体育世界》课后反思 《体育世界》写字教学反思 十二个教育哲理故事之三:科隆的一个实验 《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语文论文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事实胜于雄辩 浅析晏子反驳的逻辑《晏子使楚》 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朗读要求立体推进”的思考和实践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黄山奇松》的中心思想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_语文论文 哲理的形象教育──《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谈 《黄河颂》中心思想 确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考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渗透之我见 逻辑的缺席──对《鱼我所欲也》的质疑 追求“学生活动充分”的高层次教学境界 论教师的教育思想现代化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 顾之川:对新课程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 语文学习三境界 由《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逻辑分析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语文教案-人生的境界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也谈“我要的是葫芦”──素质教育环境下“过程教育”初探 2012年高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第2部分:常用逻辑用语 由《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尊严”在“三读”中构建──对语文教学中倡导“无痕德育”的点滴思考 十二个教育哲理故事之七:视角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施的思路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 作文讲评要突出思想教育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 初三语文复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