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简单的母语与语文的简单教学

小编: :admin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可谓五彩缤纷:课件制作的越来越美了,老师把大量的精力转向课堂教学设计,并且进行着预设与生成的思考,老师甚至拿出浑身解数在课堂中引导着、合作着,课堂与课后还有着许多类型的写作业,每周还有着习作……应该说整个语文教学是有条不紊的,按理说这种状态下的语文教学质量不会太差,学生熟练运用母语不会有什么问题……事实并非如此。读现在语文老师的状态,你会发现,一些语文老师甚至不会教语文了。如果你把教育类报刊杂志中有关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方面的文章读一读,你会发现语文教学方面的言说的确是百花齐放,当然也有鱼龙混杂之感,读着一些文章也可感受到母语好像是普通人难以习得的。等等这一切,让语文老师感受到了母语的难教,从每年中高考语文试卷、语文成绩的来看,语文老师又增加了一些压力。时至今日,到底语文怎么教,也陷入困境之中。

目前中国教育类报刊杂志,关于语文方面的是最多,不管是学生用的,还是老师用的。还有人统计,中国自评选特级老师以来,已经有万余名特级教师了,这万余名特级教师中语文特级教师最多。每每想到这样的问题,自认为母语教育不应该这么难了。我们也十分清楚,在十二年间,用于学习母语的时间是最长。但语文问题还是老大难,今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许多同学因为作文不知如何下手流下了眼泪。看到这种报道,听到身边高中语文老师诉说,笔者总感觉这是读了十二年的书,与母语接触十八九年(十二年读书加上出生到小学那段时间也学着母语)的学生在哭诉我们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标准中说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让每个中国学生养成基本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10条总目标、130条阶段目标也写的非常明确。语文老师用着自己的智慧,解读一下这140条,我想一定能够找到简单的母语与母语的简单教学方法,你会发现母语教育没有那么复杂,你会感觉到母语教学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如果解读完这一内容,再读一读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比一比,再次解读一番,你会发现母语的价值所在,同时你会再次感觉到母语是简单的,语文的教学也是简单的。那为什么语文教学的质量让人忧心忡忡,并有着忧心如焚之感呢?有人说这是因为评价的不合理导致的;有人说学生的母语并不差,是因为人们往往用那一张试卷来评说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有人说,语文教师的整体素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人说,我们语文教材虽然变化很大,学生语文素养不高与把教材变成了唯一是极其相关的;有人说,学生的积累出了问题,没有古文之底……这些原因都有着一定的道理。在反复的归因之后,我们还应该寻找着解决办法。笔者经过反复研究思考、实践,认为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心存“简单的母语与语文的简单教学”之心里,应该学会用这种简单来教学,应该揭开母语复杂的面纱,应该与学生共同感受这种简单,运用这种简单。

一、“简单”需要老师深入思考课程标准、母语教学史

语文老师不读教学大纲、不读课程标准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笔者做过调查,90%以上的语文老师对教学大纲的学习还处在读师范的水平,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年,真正把语文课程标准读上那么几遍的,也是了了无几。虽然在众多的培训中,老师们听了一些有关课程标准的解读讲座,但这只是听人家的解读。笔者一直认为,别人的解读是很难走进语文老师的心灵,只听解读,不用自己的智慧解读,是永远难以寻找到母语的简单,发现到语文教学的规律。

笔者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读这仅有29页的大书,几乎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上那么一遍,二三百遍读下来,虽然不能完成理解课程标准的一切,我觉得母语的那份简单,在头脑中有了印象,感觉到引导学生拥有基本的语文素养有了眉目,当然我也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2002年5月、7月、8月,《成才导报》专版发表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质疑,《中国教师报》连载我对语文课程标准存在问题的2万多字的思考。2003年9月4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我的一篇拙作《你有资格作新课程教师吗?》。在这几篇拙作中,我反复强调语文老师(包括其他学科老师)一定要自己来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在引导学生读书上,任何一位老师都会说用着一句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在读课程标准上,一定也应该读上那么百遍。因为不读百遍,课程标准的意义不会自现;因为不读百遍,课程标准不会整体走进语文老师的大脑;因为不读百遍,老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会清晰……课程标准是一本大书,是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认真研读的一本书。

过去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教了十二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我深深的懂的,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与老师聊起简单的语文教学,我一直说,语文老师应该谙熟建国以来颁布的所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应该对几千年来母语教学史有种条块的认识与思考。如果数年的语文教学,语文老师只知道所教教材,对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是那么的茫然,上述哭诉语文的现象,就不会大面积消失。

简单的母语认识,语文的简单教学与全方位研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母语教学史分不开的。没有这一步的合格,语文教师的工作若被社会认可,简直是不可思议!

二、“简单”需要语文老师有五种教材观

语文教材观的拥有,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的五种教材观,也是多数语文老师没有全方位思考的问题。走进中小学你会发现,多数老师是唯教材的。他们手中往往捧着的教材,就那么一本。这种状态,学生怎能将母语拥有?可以说,母语教育现在搞的这么复杂,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这么重,与老师只有那一种教材观是相关联的。那有人会说,五种教材观难道学生负担就不重?一个学期就那么短,五种教材观怎么走进学生?

1、快速用好课程标准版语文教材

师生手中的语文教材,虽然也会有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应是精品。因为这种教材凝聚着许多专家学者及一线老师的心血,从编到审,从专家手中走到学生手里,从师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再次修订等等,程序非常繁杂。如果我们老师放弃了这套教材,当然是不妥当的。统一的语文教材有着许多优点,但我们应该认识,统一的教材往往难以适应全体学生,因为教材编写者们他们选编内容,兼顾的是一般层面,以普遍性的规律来整合的。这一点,好多老师意识到了,但这只是意识,根本没有转变成主动寻找科学使用教材的方法。

笔者是从去年重新回到小学,教起语文的。通过三学期的实验,我认为一个学期最多两个月,这本精品语文书就教完了,学生学的非常轻松,效果也很好,学生也能够接纳这种精品。开学之初,我是利用一周时间,让学生大声试着把语文书读一遍。然后合上书本,让他们想着这本书,看看哪些字、词、句、文章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印象,并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这些内容为什么能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印象?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写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十篇文章。通过统计,我们就确定了我班学生排出的教材顺序。我自然就遵循着学生的这种认识来进行教学,排在前面的我要利用较长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排在后面的课文,有的不学了,有的只要求学生自己读一读就行了。这样教学,学生非常开心。既不浪费时间,学生也变得主动了,老师也变得轻松了。

2、用老师自己编写的教材来教

应该说,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把这种个性、兴趣爱好,展现于学生面前,学生是愿意接受的。所以,每位语文老师应该编写一套展现自我,自己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教材,这种教材不需要审核,只要我们的价值取向不出现问题(只要反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语文老师的价值取向不会有问题),学生自然会陶醉于其中。

每一学期,我都要用一定的时间编写这本教材,把我阅读到的好文章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把我本人写的讲述自己童年的文章作为一部分,把我写学生的文章作为一部分,把我的读书随笔作为一部分。就这样我可以拿出十五至二十篇文章,给我班的学生。

这些文章,教起来非常简单。因为我站在学生面前,学生看着我,读着我,猜测着我,一篇文章读想那么两三遍就理解了。从他们的笑容中,你会发现学生们的理解力是非常强的;从他们与老师的亲近中(引导学生读老师的文章,其实就是在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你会感觉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联结;从他们品评着老师的话语中,你会感觉到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强大。

3、把整本文学类书籍作为教材

现在的文学方面的书是非常多的,选择一些作为教材是完全可行的。而这种教材的使用非常简单,就是老师自己来大声朗读,学生听。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好方法。我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运用这种方法的,并且每天用二十分钟使用这种教材,上半年我为学生大声朗读了《窗边的小豆豆》、《红岩》、《贝多芬传》、《纽约广场的蟋蟀》、《桥下一家人》、《1+1=0》、《马燕日记》等书。因为是老师读,学生听,学生们当然是愿意的,他们只是边听边想,轻松愉快。

这种教材的使用是有很多好处的:一是师生同读文学名著;二是老师大声朗读整本书,可以锻炼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与朗读耐性;三是培养了学生长时间倾听的能力;四是,坚持这样读下去,小学六年期间,仅以大声读的方式就能为学生读近一百本书;五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我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的为学生讲述着作者怎么写这些书的。比如,读《窗边的小豆豆》,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作者是在写着自己的童年,好多学生也感觉到自己的童年与黑柳彻子的差不多,所以他们写了起来;读《贝多芬传》学生流过泪,主动写了多篇读后感;读《纽约广场的蟋蟀》学生们明白了让身边的动物、植物说起话来,非常有意思;读《桥下一家人》,学生们明白了一天写一件事,写了九天,就成了一本世界名著,真的很好玩;读《马燕日记》学生明白了“日记可以改变命运”……就是这简单的读,同学们还真的写了起来,我只是在读书中随时讲着读的小感受,没有要求学生去写,结果怎么样?我班38个学生,有30个学生写起了小说,我已经把这些小说交给了出版社,正准备出版呢!虽然他们多以十多个互相联系着小事写成的,但很有意思,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东西来,难道不是成功吗?随着我的这种读书方式的继续进行,学生写的东西自然会多起来,他们的母语素养自然会在这种简单的方式中形成。

4、用学生的文章作为教材

学生一个学期要写很多文章,当然好文章是有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好的文章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一评就这么结束了,好的文章还是躺在那位同学的本子上,最多贴在教室的一角,让同学们读一读。我认为,这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应该把每一学期学生的好文章编选出来,作为全班学生的教材。

当我把这种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听了非常高兴。我要求每个同学在每个学期还有二十多天结束后,把自己本学期写的最好的文章选出来,写上选的理由,并介绍其他学生读自己这篇文章会有着什么收获。

这本教材是非常好编的,学生也是非常愿意学的。一个星期的时间,同学们就学完了这本教材。

众所周知,这本教材是同学们的成果,他们自然会非常用心。孩子们的眼睛非常敏锐,他们的胆量也非常大。他们都能够大胆地提出这些文章的优缺点,他们会为别人的文章鼓掌,他们会为自己的不足而努力。

5、用学生父母的文章作为教材

笔者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有人说有些父母不识字怎么办?有些父母的文化层次低怎么办?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孩子自己会解决的,他们会让父母说,自己代写;父母们也会请比自己文化水平高的亲戚代笔……当然,整体来说现在小学生的父母,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父母水平要高得多。写一篇本学期内父母本人努力的文章,对子女要求的文章,或者为自己的子女选择的好文章,还是能够办到的。

让一个班的学生拿出自己父母的文章,是很慎重的,这一点,从孩子的做法中,从孩子的神态里,从孩子拿到文章的那一刻,我想大家只要做了,你都会有种特殊的感动。请大家相信孩子们的父母对这种做法没有怨言的,因为这是为他们自己孩子的发展,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自信心,是为了孩子的那份自尊。老师们!不要担心这种方式不可行,只要用,完全可行!效果非常好!这是父母、教师、学生共同对孩子负起母语教育责任的做法。

五种教材观的编写主体是非常明确的,所以说学生是没有压力的。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有了这么多的教材,其实就是引导着学生尽可能地主动享受着更大的、立体化的母语世界。每个学期都有这五种教材观,科学使用着,学生自然会在轻松状态下习得母语、运用母语。

三、“简单”需要老师懂得习得、运用母语的简单规律

习得、运用母语的简单规律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读读、背背、写写、说说;在柔美的环境中科学刺激、反复激励,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学习;那就是教学的每一刻始终不忘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1、母语习得内涵着柔美的自然规律。

我一直说,在母语的习得氛围创设上,孩子的父母做的很好,孩子自出生那时起,就得到了一丝母语般的笑容,就开始听到父母及周围人美妙的声音,并且是频率适中,非常柔美的声音。这种声音许多家庭能够持续到幼儿园甚至更长时间。但当孩子走进小学以后,特别是走进那班级之中,一种天真活泼的孩子在一起,到了中学考试竞争的出现,这种柔美的声音自然打破,因为管理的诸多因素,柔美世界除了极少数家中还保存一点外,可以说是荡然无存。笔者认为,这种变化是非常危险的,非常可怕的,也是一些学生终身没有掌握母语的关键原因之一。这也是当前语文教育(其实也包括其他学科教育)缺失的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掌握母语,小学、中学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回到那柔美之中,回到那抑扬顿挫、五彩缤纷、万马齐谙的世界之中。

2、母语本身具有激励人成长的规律。

孩子在没有读书前接受的听说读写教育虽然简单,但非常科学。这种科学体现在哪里?我想不是内容的科学,而是简单的内容让有无文化的父母教的活了,那就是教的过程中有着无穷无尽的激励刺激。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就开始“叫爸爸、妈妈”的训练,孩子第一次吐出“爸妈”,夫妻俩是多么高兴呀!以后,这种重复在不断的激励之中快乐的重复着。幼儿阶段孩子知道的一切东西就是在这种刺激与激励下习得了。可以说没有激励,就不会有孩子对母语的掌握。孩子的哪一句话不是在父母的激励训练、再训练再激励中产生?孩子们走到班级后,还能够得到像父母那种真诚、科学的激励吗?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按理说要比大多数学生父母高,这种自然化的教育还有吗?虽然我们的课堂有着激励,认真研究,多少激励是一种形式呀!多少激励只是做做样子!多少激励只体现在部分学生的身上!多少激励演化成了对另外一批学生的讽刺。比如你真聪明,其他学生自然就沦为不聪明。所以,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激励,激励的话语到底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始终不要忘了,孩子的母语习得永远离不开这一规律。

3、母语是终身的,是从生到死都要用的。

在学校教育阶段,我们理应让学生的整个身心参与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终身运用好母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要成为使用母语上的残疾。要把母语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生命的整体,一个有活力的整体来看待。我们所教的语言与文字目的就是让每位同学拥有着未来的生命,创造出一种生命。没有终身,哪会有生命的存在?所以,在语文课堂中一定要把这种终身表现于每一节课之中,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结束。现在的好多课堂看似热闹,看似学生学的扎实,看似学生考得了相当好的分数,但到头来,语文还是一塌胡涂,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母语的那种力量学生没有得到,是因为学生没有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变化。因此,母语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有变化,要让学生看到自己一生中每天的变化,看到了变化,他们才能感觉到母语的作用存在。说到这里,自然要联想到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其实同样也应该有着每天的变化。语文老师也是一个生命者,是一个活跃于每节课的生命者,语文老师的变化是什么?那是自己的母语水平增长。上了一二十多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文课,结果自己的母语世界还是那么平淡,还是读师范时的那个样子,可想而知孩子的变化会是什么,孩子的变化是不是也具备着永恒?有人会说,老师是不好变的,其实老师的变是非常容易的,那就是全方位的用好自己整个身体感受着一天天的母语世界,特别是用脑思考、用手记录着自己的母语世界。这种积累延续其实就是语文老师的生命所在。这也反映出了语文老师终身思维。

4、母语需要着个体的主动理解。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个体的理解。语文不同于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比如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教学生懂得正确,做错了,你就要忏悔,将其做正确了;自然科学就是教学生认识、探究自然世界,今天的成功、正确许多是明天的失败与错误,就是这种持续的努力引起的变化,才使得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有趣,而语文就不是这样,它是人们所说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理解的不同,这就是个性化的体现,这就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如果我们把语文全部教成统一的理解,不变的理解,那就是语文教学的失败,那就是语文生命的丧失,那就是精神世界严重缺失。有人说,难道语文就没有一点共性、正确与错误了吗?语文当然有共性、正确与错误,因为没有共性也不会有个性。笔者认为的这种个性其实就是告诫语文老师不要把语文看成了那课文式的简单的统一化教学,而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性的语言文字后,借助自己的大脑,解读自己及其大千世界人、事、物,拥有一片视野。众所周知,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世界上没有重复的视野,当然也就不会有重复的理解。所以,对于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走进学生视野不可能是一样的,也许是那几个优美的词语走进了一个学生视野范围,也许一个或者几个句子走进了某位学生的眼帘,也许是一个段落走进了学生的仓库,也许是一个标点符号成为了孩子整堂课关注的目标,也许这篇文章怎么也走不进孩子的心中……我们要尊重,不可一味的强迫(当然这里并非否定不要一些强迫),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视野放大,而不是把全班学生的视野拉回来变成一样,如果我们的课堂中找到每位同学的这个点,我想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将成为现实,母语带给学生的兴趣发展将成为可能。为理解而教,为个性化的理解而教,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规律之一。

5、母语与宇宙一样,让人的智慧不断。

2003年世界科学技术的十大成就之首是:宇宙由4%的基本物质组成,22%的暗物质组成,74%的暗能量组成。这种比例是不是完全正确?上面笔者已经说了自然科学的探究性质。今天的这个探究成果应该是今天式的正确,而母语应该与其一样,4%的基本物质,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几万个汉字(小学生仅仅是2500个左右)以及人们能够见到的图书、大自然等(小学生读的书最多不过二三百本);22%的暗物质,那就是人类除了那些看得见的东西之外,思考、想像、创造着的母语世界与未来,74%的暗能量应该是语言与文字这个工具与人文性的力量所在。这种解释是牵强,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可以使我们一下子明白,简单的母语课堂应该做什么?应该从这三个百分数中感觉到自己应该如何让学生尽可能拥有基本物质、暗物质,运用好自己的那么母语能量?在基础物质上,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学用尽可能多的汉字,运用语法、修辞、逻辑等来组合文字,运用语言来表达、交流;在暗物质上,我们要让学生读尽可能多的书,观察想像到更多的物质世界,让自己兴趣爱好之书尽、世界可能多的走进自己的大脑与思考的视线;在暗能量上,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母语的能量来创造世界,一个人或者更多人联合起来创造世界。如此,我们才能体例母语之“母”的内涵。

母语给予人的是智慧。如果我们读过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对汉语的论述就可以明白汉语给予了他成功的智慧。看看“智慧”两字,你也会明白汉语的神奇魅力。如果我们只按照字词典的方式来解释智慧(分析判断、发明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好多学生是感受不同母语智慧的存在。如果我们看看“智慧”两字的组成,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哪国的文字敢于中国字媲美。“智”由“知”、“日”组成,即每日之知为智;“慧”由“心”、“倒山”、“两个丰”组成,即心中的那座山被推倒(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双丰收的过程。“智慧”就是用每日之知,将遇到的问题解决,获得物质与精神丰收的过程。这种解释决非牵强,而是中国字的神奇,学生很容易理解这种解释,认识自己就是智慧之人,其实每天都与智慧为友。中国字的智慧解读,会让学生终身感受到母语就是宇宙的。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会理解的。

这五个规律,其实让语文教育变得简单了。但,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一些看似简单的要求,比如说要以更开阔的思维对待着今天的母语教学,要学会用简单进行语文教育,要学会用母语魅力来引导学生习得、运用母语。

    相关推荐

    笑声不断的语文课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 简单语文 简单教语文,教师要不简单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 浮华去尽显本色,简简单单语文课 扎扎实实的课堂,简简单单的语文——听《爷爷和小树》 “简单”也是“不简单”──品味《一夜的工作》中“极其简单”一词的教学心得 简约而不简单六年级语文教案 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课文《师说》的简单教案 一堂简单的好课 一堂简单的好课 《写简单的议论文》导学案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简简单单 实实在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评析 《妈妈的帐单》教材简说 简简单单教语文,翼然一笑是生命──有感于《生命生命》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_语文论文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论文精品 《马》简单教学设计 简简单单教语文,翼然一笑是生命──有感于武凤霞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 《奇异的激光》简单说课稿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导学案3 简约而不简单——听《社戏》有感 语文教学本该如此简单——《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 发明有时很简单 《诗两首》简单设计 《辛德勒名单》简介 语文教学:老师请把课讲得简单些 善良其实很简单 “简单”是一种智慧 《诗两首》简单教学设计 摆脱简单化——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母鸡》课文简说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的教学价值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简析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2课《我的母亲》课文简介 《习作六 学习写简单日记》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习作六 学习写简单日记》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第六单元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析 生活本该简单却复杂 第六册第三单元课文简析 《怀念母亲》简说 《怀念母亲》课文简说 《怀念母亲》课文简说 《慈母情深》课文简说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别了语文课原文赏析 别了语文课教案设计简单 朱德母亲简介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单韵母和复韵母的识别 单韵母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写简单的议论文》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简说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简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高考状元备考经验:高考语文其实很简单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读《母亲的账单》有感 《羚羊木雕》上课简单流程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大自然的语言》简评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盘古开天辟地》简单教学设计 识字起步的字母表最简教法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简析 《大自然的语言》简析 巴黎圣母院简介 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单韵母 简论教学与交往 做个新世纪的少先队辅导员不简单 简笔与繁笔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简笔与繁笔 简笔与繁笔 熊的简介 猫的教学简案 简单语文 快乐语文 开放语文──《两只鸟蛋》教学设计及反思和点评 《母亲的账单》教案 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课堂简录 中学语文教学的宏观控制与单元教法 《沉香救母(二)》教材简析 简笔与繁笔 《综合性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理想课堂原来如此“简单”论文精品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字与学拼音部分(单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