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行:读什么

小编: :admin

一○ 读什么

上面两节都谈到应该多读,这就必然引来一个新问题,读什么。问题像是不复杂,却相当难答,因为,如果话说得过于概括,比如“开卷有益”,什么都可以读,意思自然也不错,可是不能实用;如果转到另一极端,说得过于具体,困难就会更多,一是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说则挂一漏万,二是指名道姓,好坏深浅都难得处处恰当,三是难免提到仍健在之人,厚此薄彼,可能惹来不愉快。概括一条路不通,具体一条路也不通,这篇命题作文还不得不作,怎么办?只好走中庸一条路,从“性质”方面下手,也就是分析一下与“所读”有关的一些情况,备选择读物时参考。

还得先从概括方面说起。记得不只一次,同学习语文、渴望写好了的年轻人谈读什么的问题,我总愿意一言以蔽之,说“要读好的”。这像是一句近于滥调的模棱话,却不得不说,因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如果取法乎下,所得自然只能是下下了。传说王羲之学书法,起初以卫夫人为师,总是不能满足,及至北上,看到汉魏名家碑版,才卓然成家。其实卫夫人也是“上”手,王羲之不满足,是因为还有“上上”。学作文是一理,说极端一些,如果你诵读的文章就不通,或者百孔千疮,就算你学像了,也不过是不通或百孔千疮。要好,必须取法乎上,最好是上上。过去的古文家,如明朝归有光,一生用力于《史记》,这是取法乎上上,所以造诣能够超过一般人。多年以前,我看到一篇文稿,是个不相识的人写的,文笔有刚劲老辣之气,及至见面,才知道是个20多岁的人,问他学写作的经历,他说:“因为喜欢鲁迅的文章,所以把他的所有作品读了几遍。”这也是取法乎上上。当然,我并不主张只读《史记》和鲁迅作品而不问其他,这里只是举例说明,读好文章是写好了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充足条件。

到此,热心的读者一定要追问,怎么算好呢?这又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有不很相信世人评论的意味。但是不管作者同意不同意,既然给世人看,世人总是要评论的;而评论则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是陶诗,写《诗品》的钟嵘不大看得起,到唐宋就成为高不可及;同是评词,王国维《人间词话》特别推崇五代和北宋,这看法,清代的浙派词人当然不同意。这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还有同一个人而异时心不同的,最鲜明的例是《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的八股文,考官周学道初看不成话,再看有些意思,三看就成为天地间之至文,一字一珠了。

这样说,文章就不能分别高下了吗?自然不是。上面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容许小异;这里我们应该重视的是小异之上还有大同。这大同是,文章不只可以分好坏,甚至可以分等级,即使这类评定不是绝对可靠的;所谓不是绝对可靠,意思也只是未必百分之百正确,未必人人同意。这大同之存在是很容易看到的,最有力的例证是历史记载,尤其是文学史,比如古代的庄、列、史、汉、唐代的李、杜、韩、柳,宋代的欧、曾、三苏,无论就作品说还是就作家说,几乎都承认是大手笔。这样评定,标准是前面曾经谈到的,一方面是内容好,深刻,妥善,清新,能使人长见识,向上,一方面是表达好,确切,简练,生动,能使人清楚了解,并享受语言美,这里不再详说。所谓读好的,就是读内容和表达两方面都可资取法的作品。

接着一个问题是怎样把选定的原则运用于实际。我们作文是用现代语写,读当然主要也是现代作品,而这些,绝大部分还没有写入文学史,怎么办?办法是:(1)当然是自己能辨别最好,因为最方便,而且常常最可信赖。可惜这办法初学不大能用,那就(2)求助于流行的评论。这常常见于各种形式的文字,杂志报纸上的介绍,书的引言,收入选本(包括课本),甚至出版社的广告,等等;还流传于许多人的口头。这集中到一起,去小异存大同,就可以当作未写入文学史的文学史看。还有更省力的办法,(3)向知者求教。知者很多,文学评论家,语文专家,作家,语文老师,以及老一辈的读书人,都是知者,自己不知,可以问他们,有所知而不敢自信,也可以同他们谈谈,求得印证。自然,无论内求诸己还是外求诸人,评价都可能不妥,甚至把鱼目看成珍珠;但这也无大碍,因为自己的眼光可以在大致不错中逐渐滋长,小的坎坷是不会阻碍前进的。这样看、问、读结合,起初是摸索,渐渐就会由此及彼,豁然开朗。

    相关推荐

    张中行:什么是作文 张中行:为什么要作文 张中行:读与思 张中行:怎样读 张中行:多读多写 阅读,读什么 张中行:修改 远行靠什么教案 什么是略读?有什么好处? 《远行靠什么》课文 张中行:题与文 张中行:精与博 《远行*什么》说课设计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张见亭) 张中行:结束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什么? 张中行:文言问题 《远行靠什么》教学设计 《远行靠什么》教案设计 《远行靠什么》教学设计 《远行靠什么》教学设计 《远行靠什么》教学总结 张中行:板滞沉闷 张中行:粉饰造作 《远行靠什么》教学设计 《远行靠什么》说课设计 张中行:师生之间 张中行:规格之类 《远行靠什么》教学教案 《远行靠什么》教学设计 张中行:言之有物 张中行:言文距离 张中行:藕断丝连 张中行:随手涂抹 张中行:作文批改 张中行:言为心声 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张中行:采花成蜜 张中行:由记话起 张中行:写作知识 张中行:言教身教 张中行:作文杂谈 张中行:思路与字面 《远行*什么》教学设计之三 《远行*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张中行:条理与提纲 张中行:顺口和悦耳 张中行:课内和课外 《远行*什么》教学设计之一 张中行:熟练与知识 张中行:辞达而已矣 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 张中行:眼力的培养 张中行:按部就班与行云流水 《我是什么》课文导读 阅读教学教学什么 当你咳嗽时读什么 《我是什么》文本细读 《我是什么》文本细读 张中行:关于照猫画虎 讨论:中学语文教师读什么报刊? 张中行:关于一己之见 猛虎行 张籍 《游园不值》前两行是什么意思? 《只拣儿童多处行》重点写什么 《游园不值》后两行是什么意思? 张中行:低标准和高标准 《幸福是什么》课文赏读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幸福是什么》阅读提示 张中行:课堂作文的练功 张中行《作文杂谈》之缘起 张中行:开头结尾及其间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学语文《远行靠什么》教学设计 《远行靠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幸福是什么》中心思想 “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二年级下册《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 《远行*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这叫什么? 《我是什么》 人是什么 你姓什么?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