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作家及其“创作模式”

小编: :admin

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且对当代散文艺术作出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朔(注:杨朔(1913-19

6

8),山东篷莱人。30年代开始发表散文、小说。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革命。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帕米尔高原的流脉》、《红石山》、《北黑线》等中短篇小说。50年代初,写有表现朝鲜战争的通讯报告,和长篇《三千里江山》。

5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力量转向散文。出版的散文集子有《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亚洲日出》等。另有长篇《洗兵马》上卷。)50年代中期发表《香山红叶》起,转向散文创作。他的《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在发表的当时,以及80年代的一段时间,被看作是当代散文名篇,选入各种选本和中学语文课本中。

“拿着当诗一样写”——是他这个时期的创作追求。“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注: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

)他所讲究的“诗意”,包括谋篇布局的精巧、锤词炼字的用心,以及“诗的意境”的营造。其中最重要的,其实是“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注:杨溯《东风第一枝?小跋》,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式。如见到盛开的茶花而联想祖国欣欣向荣面貌,以香山红叶寓示历经风霜、到老愈红的革命精神,将劳作的蜜蜂比喻只问贡献、不求报酬的劳动者等等。在杨朔写作的年月,寻常事物,日常生活不具有独立的价值,只有寄寓、或从中发现宏大的意义,才有抒写的价值。

杨朔的散文,在贯彻这种从一切事物中提取宏大政治性主题的写作模式时,靠某种带有“个人性”特征的取材,也靠与古典散文建立的联系,给这种已显得相当僵硬的文体增加了一些“弹性”,使观念的表达,不至那么直接、简单。这种“弹性”,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因此得到广泛的赞扬;而在写作的个人想像空间有了更大拓展的80年代中期以后,杨朔散文的“生硬”(注:周立波在《1959-1961散文特写选?序》中,谈到杨朔这个时期散文是,“笔墨简洁,叙述明白,是作者的特长;然而也许因为过于矜持吧,文字上微露人工斧凿的痕迹”。这种矜持和斧凿的生硬,不仅是艺术追求上的“过度”,而且来源于当代这一时期,诗和散文创作在提炼政治意识形态命题,建立一种寓意、象征关系上的紧张心态。)在读者的阅读中便急速凸显,“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模式,也转而为人们所诟病。

刘白羽(注:刘白羽(1916-),北京人。30年代开始发表散文、小说。1938年去延安。40年代中期曾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工作。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早晨六点钟》、《火光在前》,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对和平宣誓》、《早晨的太阳》、《晨光集》、《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红玛瑙集》等。

)50年代后期开始,也主要从事报告文学、散文的写作。《红玛瑙集》收入60年代初他的最具特色的那些散文作品,如《日出》、《灯火》、《长江三日》、《樱花漫记》等。作者自己认为,它们连同稍后发表的《平明小札》,是“对新的美的探索的结果”。他参加的40年代内战,是他感受和想像的“资源”,也是评价生活的标尺。这决定了他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

也记叙事件,也描绘场面,但最主要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正如作者所说:“不是为了给那个年月的动人姿态,作一点速写画,也不是希望在纸上留下一点当时的气息,而主要的是为了一种感情的冲激。”(《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秦牧(注:秦牧(1919-19

9

3)广东澄海人。少年时期在新加坡度过,1932年归国。参加过抗日救亡活动。出版过《秦牧杂文》(收1943-44年的作品)。50年代,除中篇小说《黄金海岸》外,散文集有《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文艺随笔《艺海拾贝》。

8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长街灯语》、《花蜜与蜂刺》、《睛窗晨笔》等近十部。)的散文则表现了重视“知识性”的特点。秦牧60年代散文的写法,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合。文章有着清晰的观念框架和论证的逻辑线索。用来支持这些观念的,是有关的历史记载、见闻、传说等材料的串联、组织。

那些被广泛称道的作品,如《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土地》、《花城》等,得益于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和材料组织所显现的联想的丰富和从容,夹叙夹议也加强了谈天说地的趣味。

这一时期,曹靖华、吴伯箫、菡子、袁鹰、郭风、柯蓝、碧野、陈残云等,在散文创作上也取得若干成果。曹靖华的《花》,收入的大都是对旧日生活的回忆文字,如记叙他与鲁迅交往的《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雪雾迷蒙访书画》、《智慧花开烂如锦》等。另外,他还写有记叙他在云南、广西、福建旅行见闻的《点苍山下金花娇》、《洱海一枝春》等。吴伯箫早期的散文,收在30年代出版的集子《羽书》中。60年代的作品如《记一辆纺车》、《窑洞风景》、《菜园小记》、《歌声》等,记叙的是有关40年代初延安的生活。

在当时对战争年代精神传统发掘的社会思潮中,吴伯箫以有个性色彩的记忆作出反应。郭风和柯蓝,在当代的“散文诗”的创作中做出贡献。郭风五六十年代的散文集有《叶笛集》、《山溪和海岛》等。他的短小的诗化散文,多取材于家乡福建的山水民情,讲究意象、情调、语感的有机结合。

    相关推荐

    杜牧及其创作 《春》有关资料:《春》及其散文创作 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刘绍棠生平及创作概况 郁达夫及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 《白杨》作者资料及主要作品 作文创新不等式 《画杨桃》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陕西作家刘成章散文作品频频入选语文课本 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白居易文学创作 “引读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操作方法_语文论文 秦及西汉散文 《白杨》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能力培养模式 创造性阅读模式及运用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 刘禹锡 作家史料 作文能力培养模式 《白杨》作业设计 《散文家谈散文》表格式教案8 《画家和牧童》 范文习作 散曲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作者杨红樱及其作品 鄂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牧鹅散记家庭作业 探究新的作业模式 作文教学模式化的误区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散文家谈散文家庭作业 小学自能作文训练模式 《画家和牧童》其它杂项 《白杨》两种句式教学 李白 作家史料 郁达夫及其作品 《白杨》同步作文之范文欣赏 杨氏之子作者刘义庆简介 《画家和牧童》 写作指导 两种句式教学《白杨》 《白杨》两种句式教学 学学名人的写作方式:刘绍棠“爆发式” 《白杨》两种句式教学 语文家庭作业也要创新 《白杨》同步作文之训练素材 《乡下人家》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桥》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创造性语文学习的一种范式——故事创作法 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快乐作文_语文论文 散步作文(五) 2016年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散文家谈散文家庭作业 改革作文批改模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散步作文(三) 散步作文(二) 散步作文(四) 散步作文(一) 散步作文(六) 作文:《改写〈牧童〉》 《藏戏》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作文:《改写〈牧童〉》 《凡卡》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绝招》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关于苏轼及其代表作 论《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散文家谈散文 “真实作文”二步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 《刷子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白杨练习及答案 《日月潭》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秦 牧:《土地》 杭州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景阳冈》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打电话》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一夜的工作》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龚自珍的思想及创作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在北京病逝 伟大的工作者──读《白杨》有感 《白杨礼赞》中抒情段的作用 作文“目标递升”批改法创设及操作说明 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夏夜多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草船借箭》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晏子使楚》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杨氏之子》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乌鸦喝水》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触摸春天》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桃花心木》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论中学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格 《四个太阳》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010年中考名作家作品阅读训练:秦文君专场 马嵬坡赏析及创作背景 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_语文论文 《将心比心》作家及作品介绍 白杨 白杨 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