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之一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3、初步认识演讲词的结构特点,学习文中列举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培养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玻璃瓶和七个彩球)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审题质疑
1、故事导入:某大公司是当地最有实力且员工待遇很高的单位,因此该公司的人才招聘竞争十分激烈。最后的一场招聘测试是在一个雨天进行的。候选对象都端坐在公司的大厅内等待测试。大厅内已准备好一半人的雨伞。测试时间快到了,主考官说:“从这里到考场要穿过一个露天的走廊,请大家抓紧时间进场。”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行动起来:有的抢过一把雨伞就跑,有的两人共撑一把雨伞,有的索性冒雨前往。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就是最后一场考试。同学们猜一猜:最终被聘用的是哪些人?

是那些共打雨伞的人。因为该公司认为:一个团体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的精诚合作,他们需要的正是会合作的人。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体会?
2、揭示课题:看来,合作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合作(板书课题:学会合作)。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合作,完成这一课的学习吧。

那好,就让我们从读课题开始。(分组各读一个字,合作读词,要自然和谐,配合默契。教师提示后开始读),这是一篇议论文(说理文),又是一篇演讲稿,所以课后要求大家演讲的。可以在题目旁边标注一下。

3、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自由质疑。

(1)什么是合作?(2)为什么要合作?(3)怎样合作?……

4、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勤于思考的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预习:

(1)交流词语预习:(教师关注下列词语)

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情不自禁

(2)在听其他同学通读课文的时候思考:课文围绕“合作”讲了几方面的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理清文章思路:

合作的重要性 → 怎样卓有成效的合作 → 呼吁人们学会合作
(第1—3自然段) (第4—6自然段) (第7自然段)

三、温故探新,直奔重点

1、配乐曲朗读课文。

2、找出文章中带问号的句子,想想它们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既能引起听众注意,又起提纲挈领作用)你认为哪个问题最重要?

四、研读事例,感悟合作

1、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4、5、6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2、为什么不直接说道理,而要选择两个事例来说明呢?

(因为4、5自然段的两个事例分别说明了第6自然段的两层意思,用事实说话更能让人信服。这就是议论文的主要特点。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论述。)

研读事例一:交响乐团演奏

咬文嚼字:

1.从第四自然段的哪些词语中,读出了合作很难的呢?交响乐团合奏时还可能会遇上什么困难呢?

(“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可以追问怎么难?】

【后一个问题让学生构想,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揣测,这个问题也很有必要,因为仅仅这两个词语还不能说明问题。】

2.哪些词语说明他们合作得很好呢?

“完美和谐”“你瞧……”

因为合作得很好,所以他们演奏的曲目成为了一种享受,带着享受读一读,注意,读出来的文字也应该让别人感受到是一种享受。

3.交响乐团为什么能合作得那么好?【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举这个事例的作用的。】

4.分组讨论: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选这个事例呢?不选取两人合唱的例子呢?为什么不举小组唱的例子呢?(主要帮助理解“典范”)这个事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交响乐团的合作更复杂,更庞大,这是合作的典范,选举的是典型事例,最能说明作者的观点。

研读事例二:模拟逃生实验

想象猜度:

1.什么是依次?在这个依次的过程中,你觉得谁最了不起?为什么?(注意从原文中找出答案来回答: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情况怎样?(不仅要让学生说出危急,更要让学生说出性命攸关等词语。)

2.你愿意做最后一个吗?为什么?假如你就是最后一个出来的,你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多找几个学生回答,让学生说出心中有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3.难怪外国专家连说了几个了不起!这了不起中包含着什么?

4.如果将上面两个事例对调一下,可不可以?

不可以,两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

5.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这两个事例说明的道理哪个更难做到? 这两个事例强调的重点不同,表达的是两层意思,所以缺一不可。作者用“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体现了递进的关系。让我们把两个事例蕴含的道理再来完整地读一读,牢记住这句话。(齐读第6自然段)

五、略读首尾,总结全文

1、其实生活中合作无处不在,课文中还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请看课文第1-3节,思考:为什么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默读1—3节,画出相关内容。体会“不论……也不论……都……”、“只有……才能……”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2、小组讨论:对于以上观点是否认同?你能举出反例吗?

3、看来,社会生活中的确离不开合作。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是帮助我们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呼吁道(齐读第7节):“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联系实际谈自己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切身体会。【此处可以作为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训练题对学生如何理解文本进行训练。】

4、总结全文:全文围绕“合作”这个话题从合作的重要性谈起,并列举了两个各有侧重点的典型事例说明怎样卓有成效的合作,最后呼吁人们学会合作。全文条理清楚,说得通俗易懂、字字有理,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的精彩所在。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有关“合作”的故事,收集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

2、模仿本文用典型事例说理的方法,写一篇“学会______”的议论文,周末去搜集内容。

协作精神的杰出范例

1945年,瑞典皇家医学院决定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弗(fú)洛里、弗莱(lái)明和钱恩三人。授奖词中把青霉素的发现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并特别强调指出,这是“不同科学方法为了共同目标而协作的杰出范例。”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类经常遭受到病菌的侵害。很多人由于受病菌感染,往往不治而终。然而,当时的医生对这些病菌了解甚少,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做垂死挣扎。

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希望靠自己的科学研究来改变这个状况。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探求消灭病菌的方法,研制杀死这些人类死敌的药物。1928年夏季,弗莱明发现一种绿色霉菌的分泌物能有效地杀死凶恶的葡萄球菌。他把这种绿色霉菌称为青霉菌,把青霉菌的分泌物命名为青霉素。

在一次聚会上,弗莱明向英国一位大人物说起了自己的发现。那位大人物好心建议道:“弗莱明,你发财的机会来了啊。想想看,这种青霉素在今后医药上的用途有多大?你赶快去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权,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家人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为生计发愁了。”

当时,弗莱明家累很重,还时常需要亲戚们的接济,所以这位大人物的建议也让弗莱明心动。但经过一番考虑,他还是谢绝了这一建议。他在给这位大人物的信中写道:“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人的荣华富贵,有意无意地去危害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

弗莱明知道,要把滤液中含量极少的青霉素提炼出来,并制成一种临床使用的药物,光凭他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许许多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在英国皇家《实验病理季刊》上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并呼吁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到这一研究工作中来。英国病理学家霍(huò)华德•沃尔特•弗洛里也一直在对天然的抗菌物质进行研究。他历来主张不同学科的学者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弗莱明的发现公布以后,弗洛里决定和才华出众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一起,共同进行青霉素的系统研究。

从1939年开始,在弗洛里的主持下,一批热心的科学家自愿组成了实验攻关小组。细菌学家加德纳和山德士负责青霉素培养,钱恩负责从滤液中提取青霉素。山德士还研究出一种能测定青霉素含量的简便方法。培养液中青霉素的含量是极少的,要处理好几吨的滤液,才能得到一点点青霉素。科学家每天要洗刷几百个大玻璃瓶,培制十多吨培养液,还要接种、分离、干燥……工作十分艰苦。但科学家们都不以为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研制出青霉素制剂,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1940年,弗洛里等终于得到了最初的青霉素制品,它的杀菌能力空前强大。这时,正好附近有家医院收治了一位严重感染的病人,他被送进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虽然医生尽最大力量进行抢救,用了大量药物,仍未能见效。弗洛里把青霉素溶液缓缓地注入病人的静脉,病人很快清醒过来,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之后,他们又用青霉素制品治疗一批被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结果病人都迅速恢复了健康。

然而,从青霉菌中提炼出来的青霉素实在太少了,远远满足不了医学上的需要。为了寻找高产菌种,解决青霉素含量过少的问题,弗洛里等人四处奔波,从各地的土壤、垃圾堆和发霉的食品中分离出几百种霉菌标本,逐一加以研究、比较。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在垃圾箱的西瓜皮上找到了高产的优良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成倍增长。同时,他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提炼方法,不断提高青霉素制品的纯度,使它能成为临床用药。

青霉素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许多恶性疾病再也不能猖(chāng)獗(jué),无数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得到挽救,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医治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人们一致把青霉素和原子弹、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发现。

    相关推荐

    《学会合作》教案之一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之二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教案之二 《学会合作》教案之三 《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3 《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作业设计3 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另一篇 学会合作 作业设计1 《学会合作》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学会合作 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 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教学案例设计 8《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2(二课时) 《学会合作》教学教案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学会合作》教学案例 《学会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作业设计2及答案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8(二课时)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7(二课时)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二课时) 五年级《8.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学会合作说课稿 《学会合作》课课练 《学会合作》说课稿 学会合作探究课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学会合作 》教学反思1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5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2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3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第二课时)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学会合作》的文体 《学会合作》教材解读 《学会合作》的写作特色 学会合作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小组合作阅读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一 学会合作阅读答案 《学会合作》课文原文 《学会合作》词语解释 六年级《学会合作》导学案 《学会合作》中举一个事例够不够? 小学合作学习点滴体会 《合一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学会合作》第3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合作》课文分段及段意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学会合作》第3课时 《合起来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一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展销会》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展销会》教学设计之一 《会说话的灯》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展销会》教学设计之一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之二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之一 《会说话的灯》教学设计之一 《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一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之一 《学会合作》教学实录1(片断及点评) 《学会合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会查字典了》教学设计之一 《学会合作》中“顾名思义”的意思 《会唱歌的木叶》教学设计之一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教案 《学会合作》为什么作者要列举两个事例?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之一 《习作 1》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7》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2》教学设计之一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之三 《综合性学习:找秋天》教学设计之一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之一 《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之一 《学会聆听》教案之一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之二 《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7》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2》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2》教学设计之一 《习作4》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六下《14、学会合作》补充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