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将相和》趣闻故事

小编:

千年国宝“和氏璧”轶事

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今湖北南漳西)恸哭不止。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官吏将信将疑地把大青石运到都城,玉匠剖开时果然出现一块晶莹奇石。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广为人知,并落入赵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襄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御玺。这枚象征权力的御玺“方四寸”,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着名玉匠孙寿镌刻。据《汉旧仪》记载,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到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新莽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和氏璧”传递1600余年,实为举世所罕见。历代许多学者都想搞清其面目,并作了艰辛探索。1921年,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分析,它应是一种珍稀的具有碧绿、洁白闪光的拉长石。2001年,在“中国观赏石博览会”上,展出地质学家、宝玉石和观赏石专家袁奎荣以变彩拉长石复制的“和氏璧”。

    相关推荐

    《将心比心》趣闻趣事 《桥》趣闻故事 将相和的三个故事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和时间赛跑》 趣闻故事 《画风》 趣闻故事 《泉水》趣闻故事 《尊严》趣闻故事 《灯光》 趣闻故事 《绝招》 趣闻故事 《争吵》 趣闻故事 《手指》 趣闻故事 《雷雨》 趣闻故事 《太阳》 趣闻故事 《检阅》 趣闻故事 《白杨》趣闻故事 《藏戏》 趣闻故事 《和田的维吾尔》 趣闻故事 《葡萄沟》趣闻故事 《珍珠泉》 趣闻故事 《画杨桃》 趣闻故事 《日月潭》 趣闻故事 《笋芽儿》趣闻故事 《景阳冈》趣闻故事 《打电话》趣闻故事 《刷子李》趣闻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 趣闻故事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月球之谜》 趣闻故事 《惊弓之鸟》 故事趣闻 《桃花心木》趣闻故事 《夏夜多美》趣闻故事 《三个儿子》 趣闻故事 《充气雨衣》 趣闻故事 《七颗钻石》趣闻故事 《草船借箭》趣闻故事 《半截蜡烛》趣闻故事 《晏子使楚》趣闻故事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趣闻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两只鸟蛋》趣闻故事 《要下雨了》趣闻故事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牧场之国》趣闻故事 《花的勇气》趣闻故事 《古诗两首》趣闻故事 《乡下人家》趣闻故事 《触摸春天》趣闻故事 《顶碗少年》 趣闻故事 《燕子专列》 趣闻故事 《中彩那天》 趣闻故事 《杨氏之子》趣闻故事 《祖父的园子》趣闻故事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趣闻故事 《永生的眼睛》趣闻故事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北京的春节》 趣闻故事 《妈妈的账单》 趣闻故事 《童年的发现》趣闻故事 《我为你骄傲》 趣闻故事 《路旁的橡树》 趣闻故事 《小英雄雨来》趣闻故事 《夜莺的歌声》趣闻故事 《古诗词三首》趣闻故事 《月亮的心愿》趣闻故事 《动手做做看》 趣闻故事 《可贵的沉默》 趣闻故事 《七月的天山》趣闻故事 《梦想的力量》趣闻故事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 《北京亮起来了》 趣闻故事 《小鹿的玫瑰花》趣闻故事 《翠鸟》 知识扩展 趣闻故事 《大自然的启示》趣闻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 趣闻故事 《小壁虎借尾巴》趣闻故事 《她是我的朋友》 趣闻故事 《荷花》知识拓展 趣闻故事 家和万事兴——《将相和》赏读 《想别人没想到的》 趣闻故事 历史故事 经久不衰──《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各具特色的民居》 趣闻故事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我不是最弱小的》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