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重新定义“教科书”

小编: :admin

“初阳台”有最初看到阳光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初阳教语文与这一意象很切合,他在很大程度上找回了语文教学的尊严,这大抵属于“一阳来复”。

杭州西湖边有个著名景点叫初阳台,杭州还有个非常语文老师叫郭初阳。郭初阳三十出头,在杭州一所著名中学教语文。我不认识他。但我认识他出的一本书:《言说抵抗沉默》,副题是“郭初阳课堂实录”。

想起郭老师与他的书,是因语文教材“换汤换药”引起的争议。暑假里,北京修编语文教科书的事,沸沸扬扬了好一阵子。那是“高中课改实验版”,一些老课文“下课”了,如《阿Q正传》、《陈奂生上城》、《孔雀东南飞》、《过秦论》;一些新文章进去了,如铁凝的《哦,香雪》、阿城的《棋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公众的讨论争议,基本上在“该换不该换”的层面上推进。

我心说,“该换不该换”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教材之变,是很正常的,有上来就有下去,不变的教材才荒谬。问题是,进入语文课本的,难道就是“学习”的“典范”?不是的,课文应该是“研究讨论”的对象!既然是师生拿来研究讨论的对象,那么,在广义的“名篇”那么多的今天,选用什么不选用什么,就不该成为一个问题。选什么名篇大作进课文,并不构成对错的问题。而真正的错,就错在大前提—我们将“教材”的概念错位理解了。

什么是“教材”?最新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性一点:“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另有对“教科书”的解释:“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为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这里“教科书”的概念显然忽视了“老师教学用”这一意思。而《辞海》的经典解释是:“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用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材料。”并说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以及视听教材等。《辞海》的解释的核心意思是“要求学生掌握”,正是这个“要求学生掌握”神化了课本,导致所有论争者都有个“集体无意识”,就是承认“要求掌握”为前提,所有课文都要符合这样的标准。

文科的教材本来就不同于理科的教材,不是对错是非之区别;但事实上,这种“是非对错”意识太深入人心。此前,西安有位历史学教授建议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也是从“是非对错”这一大前提出发的,所以他的理由是《出师表》宣扬了一种错误的“愚忠思想”。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大抵还停留在早年小孩子看电影的思考水平: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里的课堂实录,恰是将现有语文课文当成了剖析的对象;他一直致力于探索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这样的想法,是多少语文老师想也不敢想、想也不会去想的。比如讲授舒婷的诗歌名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原为《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或是进中学课本时将“呵”改成了“啊”?),郭老师的教学设想就是“作反思性的解读”,要区别“祖国”与“国家”的概念;经过一节课的推导,他最终成功地证明了将“公民与祖国”的关系表述为“儿子与母亲”的关系之大谬,并在最后希望学生去看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了解一下公民和国家究竟是怎么一种关系。郭老师没有直接给出卢梭那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国家只能是自由公民自由协议的产物。然而,他已经完成了一堂革命性的语文课。

舒婷的这首名诗,是我大学时代当代文学课所学的课文,当年我的老师引导我们学到的只是“爱国”二字。那样的“证明”,在寻常思维下当然一点也不错;而今天从现代公民意识上说,郭初阳老师推导的结果可谓是颠覆性的。尽管诗无达诂,但这样的证明更正确。那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不是应该因郭初阳的“证明”而让其“下课”呢?显然没有必要,因为它作为一篇课文,具有真正的研究价值和探索意义。

“初阳台”有最初看到阳光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初阳教语文与这一意象很切合,他在很大程度上找回了语文教学的尊严,这大抵属于“一阳来复”。郭初阳赋予语文课堂以公民的意识、民主的思想、自由的启蒙、理性的光照、学术的深度,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语文课堂的人文品格。他用实践证明了语文教科书文本意义何存、真正价值何在;我相信在这样的老师手中,无论是那些换下还是那些换上的课文,都能教出深意。而那些思想稀缺的语文教书匠,拿什么课文来教都没有用;那些课文的价值甚至被折腾得连蝉蜕都不如,那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好歹还能入药。

语文是可研究的语文,课文是可探讨的课文,这才是语文教材的真义。手头有三卷本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让我看到人家中学生学语文大抵像大学生的学习,是研究性的,是可以用来分析的。美国语文按“编年体”形式编排,每篇课文后的问题设置很精彩,侧重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比如《独立宣言》一课所设的问题中,有“根据杰斐逊的看法,什么时候一个政府应该被废除”、“《独立宣言》如果作为一篇演讲会有同样效果吗”这样或大或小的问题,都带有思考性与研究性。这样的教材和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思想性、开放性,语文的“工具教程”已退居其后,更多的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的成分。

语言是工具,语文则不是,但我们的应试教育早已将语文弄成了工具—考试的工具。工具性的语文教学,教育出来的我们是没有文化的,不会研究的,最多只会虚张声势的“分析”,甚至不知装作知、不懂装作懂。这从这回争论“课文换血”中的一个细节,就看到了我们真是没文化的一代:

从新闻到评论,从作者到编辑,几乎没有几家将错误的“陈焕生进城”改为正确的“陈奂生上城”。一篇课文名称6个字错了两个,高晓声在天有灵,一定会将“苦瓜脸”拉得更长。一生甚为凄苦的高晓声,老同学林斤澜说他“整个儿是条苦瓜”。《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来还改编成同名电影;“陈奂生上城”的意象接近“刘姥姥进大观园”。二十年前,我业余到高考复习班教语文,《陈奂生上城》是我教作文的例子,拿它来说明写文章开头一句的重要性,那就是如何“定调子”。《陈奂生上城》开头一段只有一句话,我永远不会忘记:“‘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在今天,看见新闻界这么多“没文化”的人如此作践老实巴交的陈奂生他老人家,恐怕将是“‘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愤愤上城来”。

简单地看,课文无非是“举例说明”。既然是举例,那么举这个例与举那个例本质上没有多少差别,上城的陈奂生上不上课文没有多大问题,鲁迅的文章多选几篇少选几篇也没有多大关系。但教材问题的本质,是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问题。在所有参与这次“教材换血”讨论的文章中,《南方周末》刊登的一则高三学生的来信,给我印象最为深刻。这位河南的陈翔同学说,课本无论怎么换,无趣也不会变有趣。因为那些有趣的作品终将被解读成无趣的东西;那些带星号的课文为选学,就算是没有星号的,高考也不会考,所以老师基本上不会教这些课文—不去学,又怎么会“晦涩”、“压抑”呢?问得好。可见高考指挥棒如何厉害。语文早变成了跟着高考指挥棒起舞的“高考应试工具”。

但是,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他能够在对付高考指挥棒的前提下,成功解构课文文本,求出文本背后的“真”来。郭初阳就是这样的,尽管他很可能“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其实,他有优秀的学生与他呼应,比如一位学子这样说:“许多语文老师和他们上的课是墙;郭初阳和他上的语文课则是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的窗。”年轻的学生在思想接收与接受上本无问题,问题是太多“年老”的教师漏洞百出;而一茬茬的老师,本身就是错误的教育理念熏陶出来的。语文教育的错误理念,集中体现于对“教材”经典概念的信仰式理解;这样的错误理念不修正,如何修正教材课本最终都是白搭。

教材版本的新旧变迁,无非是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而“教材”概念的本身,却停滞久矣。于是,我坚定地想:现在是到了该推倒教科书经典定义的时候了,一定得去掉“要求学生掌握”的关键词,而将其更改为“教材是供师生学习、分析、研究、探索用的基本材料”。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指向应重新定位 噪声的定义 新时代“珍贵的教科书” 信任 尊重 肯定 语文的真实定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的新特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的新特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的新特点 重读之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最大的“书”》近义词反义词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拿来主义》板书 百科知识-重阳节 教科版《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读书的真意义 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及其特征 教科版《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的定义和写作步骤 新书与旧书 倒叙、倒叙的定义、作用详解 5《珍贵的教科书》 5 珍贵的教科书 《你一定会听见的》词义辨析 浅谈《飞夺泸定桥》重点的教学 浅谈《飞夺泸定桥》重点的教学 重读《傅雷家书》 《新型玻璃》近义词反义词 重要的是语文的定位问题 浅谈《飞夺泸定桥》重点的教学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 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一册《家》教学所得 把握重点以学定教提高实效 浅谈《飞夺泸定桥》重点的教学 《珍贵的教科书》课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简介 库仑定律教案设计 库仑定律教案新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简介 《你一定会听见的》重难点突破 《拿来主义》创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简介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奇石的定义 《科利亚的木匣》近反义词 《拿来主义》创新教案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科学之光》的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书法,意义何在? 《语文常谈》第5章:字义约定俗成 《拿来主义》创新教案 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顶碗少年》 重点字词释义 歧义句的严重后果(爆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札记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教科版《建议书》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实录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