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视野

小编: :admin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视野

什么是对话?对话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作的精神或意识。”(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语文也不仅仅是“器、用”,更是“道、体”,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对话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了两者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以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拘限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它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

下面就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对话教学的实践。

一、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滋养对话。

对话是一种心理的交流。只有在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心智,激发灵感,燃起思维创新的火花,才能触类旁通、连类无穷。首先,教师必须真诚,真诚地倾听,不许压制学生,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真诚地倾诉,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师生在知识、情感上相互碰撞,彼此融通、接纳,形成同构共生状态。其次,在教室布置上,尽量采用圆桌式、方块式等座位形式,营造一种宽松的对话环境。

二、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对话。

学生与文本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某种碰撞,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蕴,学生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情境就是沟通两者的桥梁。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它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间,并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而契合,使他们激情飞扬,神思畅达,从而心头涌动万语千言。

案例1:

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浙教版第12册)一诗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时,我创设了一个悲凉的情境:课堂里弥漫着凄怆的音乐,师生共同沉浸其中。

师低沉地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衣衫破烂、满面尘土的遗民背着包袱,拄着拐杖,无限哀痛地逃离养育他们的北方土地。可是,边界上驻扎的金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生2: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正挥着鞭子驱赶着遗民忙着修筑城墙。

生3:我仿佛看到了遗民们站在北风里,泪都流干了,呼唤着南宋朝廷的军队快来解救他们。

生4:我仿佛看到了路旁横七竖八地躺着遗民的尸体,他们不是饿死、冻死,就是被金兵杀死。

……

情境缩小了学生与古诗的时空距离,使现代孩子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亲历了当年的民族情绪,实现了心灵的对话,充实、丰富了自身的情感。

此外,鲜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同样可以召唤学生深入文本的话语世界,可以激活他们原本凝固的语言。如替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子启事》(浙教版第6册《不合群的小蝌蚪》),联想生活情境仿写送别诗(浙教版第12册《赠汪伦》)等等。在情境的催化下,枯燥的文字化成了多彩的画面,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在体验、对话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正逐步被唤醒。

三、多维、开放的信息交流丰富对话。

“只有在他人的行动迎合这人的行动以及他人的不断插话引发这人的异议时,这种思维才具有创造性。”对话便是建立在这种精神共振的基础上的。而“共振”的达成度取决于信息交流的密度。因而,必须构建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社会历史背景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广泛、开放的对话场,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充分地对话,从而实现阅读对话的教育性价值。

案例2:

在《将相和》(浙教版第11册)一文的教学中,我从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句话中,引发了一轮多元对话。

师:课文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小故事。可是,在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的前面还有一个开头,认真读一读,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这一句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句子上去了。)

生1:作者想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生2: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从这个名字看应该是各个国家充满战争的年代,其中秦国最强大。

师:那时候“秦、楚、齐、燕、韩、赵、魏”七个国家名为“战国七雄”,征战不断,就把那段历史称为“战国”了。

(教师挂出“战国七雄”地图,图上标出了重要战事情况。)

生3:我看过一个成语故事叫《纸上谈兵》,秦国战胜了赵国,活埋了赵国几十万的俘虏。大概叫“长平之战”。

师:没错。那次战役是极其残酷的,它使赵国大伤元气,之后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相抗衡了。

生4:秦国的霸道是出了名的。我在《屈原的故事》里看到,楚王不听屈原的话去了秦国,与秦王会谈,结果被囚禁起来了,最后死在了秦国。

生5:怪不得赵王接到秦王的信这么紧张。

生6:荆轲去刺杀秦王时,陪同的那个秦舞阳本来天不怕,地不怕,可一见到秦王就吓得直发抖。秦王比老虎还厉害。

师:可还是有不怕秦王的。荆轲不是一个吗?他临行前歌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么悲壮!

生7:蔺相如也不怕秦王。他敢于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与秦王作斗争并“完璧归赵”,真够勇敢的!

生8:这个开头介绍了背景,突出了蔺相如的勇敢。

师:你们再看看课题,是不是有所发现呢?

生9:秦国这么厉害,赵国要安全,将相一定要和睦,否则就危险了。

……

师:这些大概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内容吧。小小一句话居然有如此多的内涵真不简单!请读一读。

(生读句子。)

在对话中,学生或体悟到作者独具的匠心,或感受了广阔历史背景中的人物形象,或享受了一种自由、开放的和谐氛围……这对学生课文形象感受的丰满,思维疆域的拓展以及学习品质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个性、自由的表达方式活跃对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话更是充满了个性色彩。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他们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使每个个体的生命激情在表达中得以宣泄,才能使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在对话中得以体现,才能使每个个体生命得以活活泼泼地生长。说说、读读、写写、辩辩、演演等方式,诗歌、散文、歌曲等体裁均可以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生命的体验,进行彼此对话的外在形式。

案例3:

省特级教师李海达老师在《鸟的天堂》(浙教版第12册)一课教学中,让学生以“大榕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然后“换位整合”彼此欣赏。由于教师期待、激励、开放、包容的态度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学生迸发出了无限的创造才能。

生1: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丫,枝叶是那样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上来吧!

生2(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歌声婉转动听,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生3(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可爱的身影,大家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生4:(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小鸟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李老师你也说人们看我们是冲着“鸟儿”去的,我认为不对。因为我们本身也很美丽的,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部分略。)

在“拓展体验”环节中,李老师请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画眉,会唱些什么,可以用写小诗、写歌词、画画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个性、自由的表达得到充分展示,有独有齐,有分有合,有一般的描述,有诗意的抒发,还有不知不觉掀起的辩论气氛,以及最后独特体验的个性化表达,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抹上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五、丰厚、深刻的生活体验提升对话。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就是生活的积聚和发抒。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境,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儿童的悟性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儿童总是凭借他们的感官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语言的源泉。”我们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空间,为他们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口,拓宽他们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在生活中练就敏锐、丰富的感受力,获得丰厚、深刻的生活体验,从而促进思维、语言的发展。只有这样,师生、生生、生本等主体之间深层次的对话才能展开,情感才能共鸣,思想才能沟通。人总是在感性的生活体验的导引下在他人、文本等外部世界里触摸到自己生命的脉动。

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有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陶行知先生说得更详:“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学生阅读了这部“活书”,那才真正是“胸罗万象气自华”啊!

总之,“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对话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以人为本”,必将给“万马齐喑”的语文课堂注入勃勃生机!

参考书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

2、《教学月刊》2003年第5期、第8期

    相关推荐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形态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案例解读 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审视 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 视野融合下的生本对话-小学语文论文 阅读对话教学四注意 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课堂 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阅读教学:对话中的教师作为 语文阅读中的平等对话 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基于期待视野理论的阅读教学探析 重新审视阅读活动 谈教学对话的透视与反思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 〖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扩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水平 精心组织阅读课的“对话”活动 让阅读教学成为跨越时空的对话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阅读,生命的对话——《雪儿》片段赏析 新阅读教学的古代视角——我思故我在 转变阅读教学的视角 阅读的主体间对话和陌生感体验 浅谈阅读中对话的误区及对策-小学语文论文 《新晴野望》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教学中的深刻对话──《珍珠鸟》教学片段 试论对话性阅读教学──以《花的勇气》为例 解构:阅读教学新视点:《地震中的父与子》 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解构:阅读教学新视点:《地震中的父与子》 读书是对话的艺术 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 解读国学视野中的"审美人格" 新阅读教学的古代视角——我用三心教语文 对新课程语文对话教学的反思和构建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 ──《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读——实现阅读对话的阳光大道——《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是个对话的过程──《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读——实现阅读对话的阳光大道——《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读——实现阅读对话的阳光大道——《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解构:阅读教学新视点──《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尝试 重视语文阅读- 论文 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 索溪谷的野阅读答案 我读《享受语文对话教学》 加强阅读实践促进语言发展——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认识 语文新题——开阔你的视野 拓展你的思维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阅读理解--看完电视 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 对阅读教育中讲、读、练的思考 “超文本”:阅读教学改革的世纪视点 对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小柳树和小枣树》片断设计及反思 蝴蝶效应:比较视野中的《丑小鸭》解读 与巴金对话──《鸟的天堂》教学新思考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新课改下阅读课堂拓展的泛化及对策 桌椅的对话 童话阅读入门 野菊花 阅读附答案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 《藤野先生》类文阅读 《让视野更开阔》教案 《生灵的礼赞》对比阅读教案 ·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_语文论文 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 “生灵的礼赞”对比阅读教案 语文课程的文化视野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五) 一堂基于对话的读书习字课 一堂基于对话的读书习字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一)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二)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四) 《藤野先生》阅读答案 《藤野先生》阅读答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解读 一堂基于对话的读书习字课 一堂基于对话的读书习字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三) 藤野先生阅读答案 《藤野先生》阅读素描 打电话阅读答案 9《桌椅的对话》 《言语知识新视点》导读 读后感: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_语文论文 平等对话,让阅读教学同构共筑──《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概念 对“话题”的思考 让阅读的原野绽满个性的花朵 让阅读的原野绽满个性的花朵 读《孔子游春》,谈生态对话 关于“课程教学”的对话 《桌椅的对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