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构建“没有教师的课堂”拓宽学生的发展时空

小编: :admin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

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说目前我们大家最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不放心的分析,或不断的问,或让学生你提一个问题,他提一个问题,然后逐一解决,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断层,即思维一会儿集中在听、析上,一会儿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无法将教师的思维转化为自己连续顺畅的思维,以至于造成给学生一篇文章,让他们自学,结果是学生会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该从哪儿做起?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久而久之,会形成教师的知识权威(而事实上,这种权威是不称其为权威的)和学生离开教师后的不胜任感。

课堂上太多人为的方框,限定学生思维的发散,滋长学生投师所好,仅仅寻求标准答案的学习倾向,酿就了教师讲解潇洒自如,学生学练机械拘谨,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整堂课充斥了教师那“口若悬河”的讲和“风流倜傥”的演,课堂成了教师自我炫耀的舞台,学生只是教师的一种点缀、一把工具、一件装饰品!鲁迅先生有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借用一下:如此下去,真是“长此以往,课将不课,生将不生,师将不师,人将不人……”

还是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救救孩子!

怎么办?

──—把时间留出来,把空间让出来,给学生去使用,让孩子们去支配,让他们去自由发展,去自我完善。他们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能力,我相信!我也坚信!

能行吗?

能行!

为什么?

原因有二:

1.①语文大纲是环形大纲,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不论哪册,不论每册里的文章篇目如何选用,各种训练点如何安排,都离不开这样的规律,即学生从接触语文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或者更直接的说:从咿呀学语到垂垂老矣!),都一直在字、词、句、段、篇等知识与听、说、读、写等能力之间徘徊,回旋而上,这种重复性而又在重复中上升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完全可能从教师的烦琐讲解中解放出来,尝试着自学。当然,这也决非否认或降低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在学生学而不前时,再给予导思,给予搀扶,这样学生才会有真正的理解。

②构建主义理论认为,从学生认知结构来看,学习过程仍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构建新的结构,而获得构建的主要方式有同化和顺应两种。同化过程是学生利用旧知直接溶解新知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学生可以自我完成的,由于它有消耗少的特点,所以人类的学习又有这种习惯倾向,即凡遇到新问题时,认知主体总是先试图应用同化的方式来应付,以达到构建的目的,在确实无法进行同化时,才利用顺应的方式进行构建。顺应则是指主体要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知识成分或结构形式,以与新的问题达成和谐相融状态,再用同化方式把新的知识纳入结构中,使原结构达到一个新高度,这与语文学科结构相对照,我们就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新课文时,完全可以使其原有的“字、词、句、段、篇与听、说、读、写、背”构成的结构,去同化新的字、词、句、段、篇,从而使原有的听、说、读、写、背能力达到一个新高度。

理论是如此,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自学的方式与结果也自然有异,这样就会有许多新思维、新创造,在学习无法同化之处,即需要顺应时,才是教师要导之处,要扶之时,因而教师的导与扶,必须先知道学生学困的“结”在何处,而这又只有学生在暴露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之后才能实施,所以必须先放手让孩子自学,然后以学定教。

2.关于课堂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一些学者也有过精辟的论述,尽管有些争议,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重视的是课本,教师往往是把学生带进课文里,钻几个来回,抱回一大堆的知识点,把怎样教好一堂课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于是拼命追求怎样分析、提问才精彩,殊不知自认为精彩的内容学生早就知道,不打瞌睡才怪!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不应是课文的分析,而是学生是怎么学的,怎样教学生才有发展。因此,在“没有教师的课堂”里,真正的教师早已在教室后面在静听学生的分析中,思索该引导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方式与方法……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而创新又在于大胆否定,敢于质疑。在没有教师的课堂里,学生学习思维驰骋自由,发展全面而迅速,虽然教师驾驭困难,甚至会窘迫,但课堂里随时都有创新的火花,教师也不无长进,不知孔子所言“教学相长”可有此义?

    相关推荐

    构建没有教师的课堂拓宽学生的发展时空 拓宽空间 促进发展——略谈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发展拓宽空间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 拓展课堂空间 注重学生参与 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 做好识字教学评价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强化教师持续发展模式建构 构建师生互动关系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立足学生发展 构建体验作文体系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语文“乐学”课堂结构 一堂“没有备课”的课 浅谈“乐学”课堂结构的构建 构建富有生命力的“选修”课程 《“空中霸王”的克星》课外拓展 构建富有生命力的“选修”课程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个性构建文本 《空城计》课外拓展 “活动发展”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拓宽语文教学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谈如何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拓展作文教学的无限空间 构建充满生命灵动的评价课堂 即时评价对学生的发展 拓展作文教学的无限空间 平等、尊重——构建语文课堂的生命 谈如何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语文“乐学”课堂结构_语文论文 关注课堂生成 注重学生发展 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策略 建构校本研训新机制,提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掌声》教学片段与分析 构建中国教育科学繁荣发展新平台 构建自主的新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创造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音乐课堂 教学反思——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增强德育实效性——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宽容 如何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 《激动人心的时刻》课外拓展 以“疑”贯穿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 建构信息共享的语文课堂 构建对话课堂,实现生命成长 《回顾·拓展二》教学建议 《回顾·拓展一》教学建议 《永生的眼睛》拓展阅读 关于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高三) 《回顾·拓展二》教学建议 《回顾·拓展一》教学建议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丑小鸭》第一教时课堂实录 构建第一课时的精彩舞台 开展课堂开放型教学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下) 谈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拓展教学:生活中的路案例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上) 融师爱于课堂,构建主体式教学模式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关注写法 引导发现 适时拓展——教学《自己去吧》有感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多有趣的地方》课后拓展练习设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教师随笔 ——课外访万家活动调查报告 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_语文论文 《莫泊桑拜师》课外拓展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学练结合 有效拓展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零”的突破》课外拓展 开放课堂 自主发展 开放课堂 自主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下) 《漂浮的山》课外拓展 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上) 拓展阅读教学时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人生》拓展练习 《回顾·拓展五》教学建议(六下)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构想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建议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建议 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目标和建议 《生命生命》拓展阅读 《有趣的发现》第二课时教案 《鞋匠的儿子》课外拓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将相和》教学片断 构建趣味性识字教学课堂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色彩 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特级教师刘志春《将相和》精彩课堂实录 赏特级教师薛发根的《落花生》有感 生命的追问──有感于杨梅老师《生命生命》课堂教学 赏特级教师薛发根的《落花生》有感 新课改下阅读课堂拓展的泛化及对策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中国的复姓课文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