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吟诵的深刻含义

小编: :admin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是依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大声疾呼,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

如今年龄在100岁以上的读书人,都会吟诵。但今在世者凤毛麟角。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他们是因为有特殊机缘,在新学堂勃兴的时候,却去读了私塾,而得以学会的吟诵。这样的先生也极其寥寥了。会传统吟诵的先生中很多人只会部分文体的吟诵,少数学养深厚、书香世传的先生吟诵的文体比较全面。吟诵人比较多、吟诵保留尚比较系统的地区有江苏常州、福建漳州、广东广州、湖南长沙、河北河间、北京等地。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但是,吟诵传统也不绝如缕,在很多地方也有个别人士因为喜欢或者理解吟诵的价值,而自发地学习、搜集、研究吟诵。五至十年之后,传统吟诵将基本消失,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吟诵在古代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皆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桐城派创其独特的古文吟诵法,倡导“因声求气”,其法流传至今。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私塾和公学,前者为主)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一般有吟有诵,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吟诵在古代,是如同识字、写字一样,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印象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普遍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而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皆有汉诗文吟诵,传承达千年以上。有用转读音吟诵的,有用汉语吟诵的,有用本国语吟诵的,各分流派。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

吟诵在近现代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同时教育界热烈讨论如何诵读汉语作品的问题。一度有“两字一顿”读法,抗日战争时,朗诵诗盛行。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至今话剧腔和抗战腔仍对汉语朗诵有影响。1920年唐文治先生创办无锡国专,大力提倡吟诵。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台湾收复不久,为推行国语之难,北上取经,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此会遂被命名为“吟诵与教育”研讨会,发言记录尚在。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文革”以前很多著名学者都曾撰文提倡吟诵,如赵元任、朱自清、叶圣陶、杨荫浏、俞平伯等等。80年代学者聚会常有吟诵,亦有演出、研究,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复吟诵,惜未有实效。80年代起,陈炳铮、劳在鸣等先生专力做吟诵曲。华钟彦、李西安、王恩保、秦德祥、盘石等先生专力搜集吟诵、研究吟诵。1995年,茆家培先生主编《中国古诗词吟诵曲选》出版。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文吟诵研究》出版,并附吟诵录音光盘。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尹小柯等以吟诵为题撰写了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雅集)

    相关推荐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白杨》教学片断 含意深刻的小故事——寓言 关于吟诵的界定 关于吟诵的规则 香菱名字的深刻用意 100句深刻的人生箴言 “互文见义”的含义 在资料拓展中走向深刻 吟诵与国学教育的联系 冰心笔名的含义 老舍笔名的含义 抓重点句段 悟深刻道理 高考作文如何写得深刻 吟诵诗文 陶冶性情 吟诵诗文 陶冶性情 “高尔基”笔名的含义 大语文的本质含义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语文】写作深刻三步走:想远、挖深和说透 《慈母情深》近义词反义词 写作《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导学案 中考语文阅读一得:深刻一瞥 中考语文阅读技巧:深刻一瞥 《黔之驴》的寓意及含义 新课改:深刻的教育资源配置变革 “一声渺远的鸡啼”的含义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化石吟》词义辨析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案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历史的足迹深刻的启迪──简析《小英雄雨来》教案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 《缘事析理《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阅读教学中的深刻对话──《珍珠鸟》教学片段 屈原《离骚》——三级吟诵美读课例 历史的足迹深刻的启迪──简析《小英雄雨来》教案 历史的足迹深刻的启迪──简析《小英雄雨来》教案 历史的足迹深刻的启迪——简析《小英雄雨来》教案 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风筝》课文鉴赏──含蓄深邃的立意美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 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说课 对民族劣根的深刻省察──《小狗包弟》主题探析 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例评析 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什么? 趣谈拆字喻人含义 《船长》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那一刻》(含答案) 结构缜密蕴涵深刻──《孔雀东南飞》赏析 “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之一 高二语文《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案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之二 《记念刘和珍君》含义隽永的句子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记念刘和珍君》含义隽永的句子 从《兰亭集序》谈“曲水流觞”的含义 让对话深刻些──《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茶,很热,很香,”有什么含义? 使对话深刻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 深刻的揭露,尽情的讴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赏析 吟诵揣摩体会感情——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体会句子的含义──《触摸春天》教学片段 《小草和大树》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题的含义 诵读欣赏《蝉》《孤雁》《鹧鸪》导学案(含答案) 吟诵揣摩体会感情——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教案)苏教版 海深 夜深 文章深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范文:范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中考语文词语含义题与赏析题的辨析 激动人心的时刻 中考教练语文写作培优手册:思想深刻(会员上传) 体会文章重点句的含义──《桂花雨》教学案例 刻舟求剑 心灵飞翔的时刻 等闲处含深意 平淡中显睿智_语文论文 名师指导:怎样解答句子含义题 体会文章重点句的含义──《桂花雨》教学案例 语文中考复习:如何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含答案) 《山谷中的谜底》课后习题2(理解两句话的含义):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黄纱巾》导学案(含答案) 什么是关键词语,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深秋的北风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了解“象征物”背后的含义──读六年级下册《藏戏》 日积月累: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