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

小编: :admin

冯梁·《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2期

[内容提要]近代大国崛起无不依托海洋,中国和平发展同样离不开海洋。海洋对国家强盛和 民族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作为人们对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具有非常深刻的具体内涵,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 容,海上力量发展的助推剂,更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 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21世纪 中华民族 海洋意识 内涵 作用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6-0071-09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 

1.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指21世纪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对海洋在 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特别是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是中 华民族对海洋在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全人类海洋事业中地位作用的 心理倾向和基本认知。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1)立体多面的海洋价值观。海洋交通意识。海上航路是大自然的“天赐之物”。与陆路交通相比,海洋具有连通性,海 上航路把原本孤立的各个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当今全球化的基础。海洋交通还具 有人为障碍少、便于通行、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廉、不需维护、抗毁性强等特点。从历史 上看,海洋对人类社会的最大作用在于交通,控制海洋的本质是控制海上交通线。控制了海 上交通,就是控制了世界贸易,也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控制了世界。海洋交通既是经济 问题,又涉及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作为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利益问题。任何一 个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国家,都离不开海上交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发展到什么地方,海 上交通利益就到什么地方。作为通道,它维系世界政治、经济和贸易联系,是军事力量投送 和后勤保障的主要途径。控制海上通道能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军事和政治。 
海洋资源意识。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且潜力巨大。海洋是食品资源基地。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总 可捕量约2亿~3亿吨,随着海洋农牧化,许多近海将成为水产养殖基地,为人类提供丰富的 食物来源。海洋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海底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深海资源、水资源、可再生资源和原材料资源。其中,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 吨,海洋 天然气储量约140万亿立方米;新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将可能是新一代的清洁资源,估计资 源量相当于全球现有的化石资源的2倍;海洋是巨大的液体矿,约有13亿立方千米淡水,利 用海水应付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是未来人类的必然之路;此外,大洋中的磷块岩、深海黏土等 非传统资源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们与海水中的镁、钠、溴、钾、铀等传统资源一道, 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可以说,海洋是一个广阔无垠的资源宝库,几乎包罗了人类生存和 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对于陆地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海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海洋空间意识。海洋里有着比陆地丰富得多的各种资源,同时又有远比陆地广阔得多的活动 场所。在世界人口飞速膨胀和陆地可利用空间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海洋成为人类新的活 动场所与新的资源源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新的空间。海洋所包括的水面、水中、海底与相 应的天空,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新的空间。诸如滩涂利用、海湾利用、水域利用、海底与 相应天空利用,都具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许多沿海地区通过围海造地来扩展建设用地,利用 滩涂和沿岸浅海发展水产养殖业,利用岸线和港湾水域建设港口码头和机场,发展海上交通 ,划定海上废弃物处理场所,兴建水面和水下储藏场所等。辽阔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战略资 源宝库,在陆地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海洋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海 洋中不但有目前已经利用的各种资源,还有许多未被发现或尚未开发的潜在战略资源,这是 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活动现在仅处在一个初始阶段,详细 调查过的海域,只占全部海洋区域的3%~5%。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新的战略空间。 
海洋科技意识。海洋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广阔舞台。1997年世界海洋委员会把海 洋科技归纳为四大领域:推动科学文化进步、探索和开发海洋财富、生命支持系统研究和保 护、其他类。为了解决全球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出现了“海洋大科学”研究,包括全球海洋 观测系统、海洋科学钻探、热液海洋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岸带综合管理 学等领域。这些研究包括海洋与气候变化、海底动态与地震和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等许多区域 和全球性的重大课题。这些课题的成果对于揭示地球起源、生命起源、人类起源(海洋人类 学)、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研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海洋健康和废物清除、防灾减灾等 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发展海洋科学涉及国家的政治权利、经济利益、军事安全和国家形象 ,也是一种重大利益。[1]261,262 
海洋博弈意识。海洋是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舞台,是世界格局中增强大国地位与政 治、外交发言权的重要领域。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夺海洋科技“制高点”为 主要特征的现代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今后海洋领域的斗争将超出以 往控制海上交通线、战略要地和以海制陆的性质,发展到以海洋空间和资源为中心的对海洋 本身的争夺,成为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明确领海、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 架区域,拥有本国海洋区域的海洋权,是涉及国家利益中民族生存、政治承认的重大问题。 因 此,在维护本国海洋权利方面,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海洋划界中寸海必争,力争获得比较大的 海域。海域划定明确后,开发好、管理好管辖海域,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不受侵害,也是沿 海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1]259,260 
(2)面向世界的海洋大国观。海洋富国意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实现国家富强。海洋经济就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以海 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海洋科技为开发手段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具体是指开发国 家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以及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形成各种海洋产业 ,发展海洋经济,获得经济收益。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国 家的海洋产值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将愈来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产业已经是 国家也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而且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提供 的经济贡献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呈不断上升趋势,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战略机遇期内 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扩 大海洋产业群,不断提高海洋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优势的 海洋产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建设海洋经济强国,进而实现国家富强。 
靖海安邦意识。海波不平,国家不宁。中国近代多次遭受帝国主义的海上入侵,造成深重的 民族灾难,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海洋安全。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军事变革加剧, 海洋安全内涵大大拓展,已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环境等多个领域,海洋对于国 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展开的国际海洋斗争将会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海上安全环 境形势严峻,主要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台湾分离的现实威胁在继续发展,我实现祖国统一 面临更严峻挑战;二是我国的海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继续遭到严重侵犯,特别是东海大陆 架、南沙形势更趋复杂;三是国家外向性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海上通道、对外贸易、海外 市场,还是海洋产业,都面临着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尤其是能源资源短缺导致的海上通 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四是以美国为首的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围堵中国的亚洲战略同盟和 岛链封锁,使我在海上方向的战略空间受到严重限制,我海上方向战略态势相当严峻。海上 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 
海洋崛起意识。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首先应该成为世界意义的海洋强国。中 国发展海洋事业的范围,包括“国土”和“公土”,是对我国所管辖的海洋水域、海洋空间 (表层水、水体、海床、底土和空间)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开发利用,以及开发利用人 类共有的大洋资源。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达、海上综合力量强大、在国际海洋事务中 发挥重大作用的海洋强国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海洋经济发达即海洋经济规模大、结构合理, 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综合力量强大即能够保证领海和岛屿领土主权不丧 失、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不受侵犯、全球海洋航线安全、分享和利用公海 及“区域”等资源与空间的权益等;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是指要在国际海洋事务 中享有重要的参与决策权,从源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2]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 识应当具有 这种海洋战略目标意识,确立在经略海洋的各个主要领域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 界政治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依托海洋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 
(3)立足于可持续发展[3]的和谐海洋观。科学开发海洋意识。发展海洋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来促进经济发展 ,并提高海洋经济的国民经济贡献力。但它又必须是对海洋科学合理的、有序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既需要通过发展海洋寻求持续发展的动力,又需要在发展海洋过程中,做出一个负责 任大国的应有贡献,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 、 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海洋,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相统一,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构建海上和谐世界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海洋经济相互依 存和合作日益加深,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加深。同时海上霸权主义继续盛行,以争夺海洋 权益为目标的海上局部战争和冲突也时起时伏,海上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 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突出,出现在海上的不和谐因素比比皆是。因此,构建海上和谐世 界,消除引起我国海洋中各种不和谐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从自身来说,中国实现海洋强 国战略,要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的开发利用海洋的道路,追求与各国共同和平利用 与保护海洋,推动全人类海洋事业不断发展。而且,中国的和平发展也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 外部环境,一个安全稳定的海上和谐世界成为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2.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基本特征 
(1)全局性。也可称整体性。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统筹海洋战略、海洋事业发展全局 ,是 关于海洋问题的基本认识,处于根基的地位,作用范围最广。它不仅统筹中华民族海洋事业 在经济领域的发展,而且统筹海洋事业在政治、军事、科技、外交领域的发展;不仅统筹沿 海、涉海地域、部门海洋事业的发展,而且统筹全国全民族海洋事业的发展;不仅统筹国家 民族当前海洋事业的发展,而且统筹海洋事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统筹国家民族海洋事 业在国内领域的发展,而且统筹海洋事业在国际领域的发展。 
(2)进取性。是相对于保守性来说的。中华民族向海洋发展极具风险,将面对来自周边国家 和西 方反华势力的重重阻扰,以及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与海洋研究和开发的高投入和 高风险带来的严峻挑战。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敢 参与国际海洋领域竞争,以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目标,具有极大的进取性。 
(3)开放性。是相对于封闭性和局限性来说的。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突破了传统大陆 权主 义思维的局限,全面重视海洋;突破了内海、近海的限制,走向了大洋,去获取全球海洋利 益;突破了海洋事业国内发展的限制,走向了外部世界,谋求世界各国海洋事业共同发展; 突破了单纯求发展的限制,追求和平、和谐发展海洋的更高境界,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4)融合性。也可以说是包容性。有开放,就会有包容。包容使我们善于吸收并融合不同的 认识 和文化。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对世界各国海洋意识,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照搬, 而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兼容并蓄,消化融合,进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民族海洋意识。 它一方面吸收世界海洋文明的丰富营养,又摒弃西方海洋文明以海洋为通道,以商业贸易、 殖民拓土、实施海上霸权为目的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继承了华夏文明的精华,把中华民族海 洋农业意识扬弃为海洋商业意识,具有高度融合的特征。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在国家和平发展中的地位 

本世纪上半叶,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 发展道路,走海洋强国的发展道路。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在国家和平发展中发挥着巨大 的作用。 
1.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思想基础 
顺应“海洋世纪”发展潮流的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确立海洋的战略地位、建设海洋 强国的思想基础。 
(1)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确立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思想基石。海洋意识既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向海洋发展的内在 动力,也是构成国家和民族海洋政策、海洋战略的内在支撑。建设海洋强国,必须首先从确 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开始。目前,中国向海洋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在国际上,美国、日本都 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海洋强国,都会极力延缓和阻挠中华民族海洋崛起的速度。在国内,围 绕建设海洋强国、向海洋进军等问题,各方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差异,使得海洋事务上的国 家制度和体制变革进展缓慢,成效受限。21世纪中华民族新的海洋意识,将对海洋在未来强 国发展道路中所存在的价值、拥有的地位和发展的作用做出充分回答,引导人们确立海洋强 国战略目标,明确海洋强国的目的,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使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 。 
(2)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国家海洋科学决策的思想源泉。受传统海洋意识影响,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重陆轻海、陆海分离发展的思想,导致战略决策 上受主观臆想影响的多、遵循客观规律的少,海洋发展粗放式经营的多、精细型经营的少。 海洋经济发展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掠夺性开发严重、重开发轻保护、污染排放严重等问题 。尽管多年来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沉重。沿海的赤潮、乱垦乱采 、无节制的过度捕捞等现象,严重制约甚至破坏着海洋经济的合理发展。着眼于本世纪中叶 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海洋开发的决策者必须吸取世界沿海国家在走向海 洋强国的进程中的惨痛教训,吸取世界各国发展海洋事业模式的成功经验,形成科学和先进 的海洋意识,科学地指导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正是在继承中创 新,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将为国家对海洋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思想源泉, 对于克服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国海洋事业走入合理、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 轨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推动海洋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规律看,先进的海洋意识可以支撑和推动海洋事业的持续 发展。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海洋和积极改造海洋,进一步推动21 世纪中华民族海洋事业不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为海洋事 业发展提供方向。国家发展必须瞄准海洋而崛起,经济发展必须依托海洋而获动力,安全保 障必须具有经略海洋视野,国际发展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二是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 为海洋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只有具备先进的海洋意识,才能拥有征服海洋、改造海洋的行动 。只有正确认识海洋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才能增强对开展国家海洋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并积极投身海洋事业,最大程度地获取海洋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提升国家的 综合实力。三是21世纪海洋意识指导着中国的海洋实践。有了这种意识,才能通过海洋实践 ,不断积累经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并反过来指导海洋事业的向前发展。(4)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建设和谐海洋的理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而坚持走和平、和谐的发展道路,是21世纪中华民族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正确 选择。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平、和谐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形 成的,是建设和谐海洋的理论基础。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和平、和谐的发展道路, 才能在陆海的使用上坚持海陆一体、并行推进,才能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实现经济效益与 生态环境的双丰收,才能在战略上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实施向海洋进军政策所产生的疑虑和 不安,才能在政治上占据国际舆论的制高点,使中国的海洋开发事业能在兼顾国际国内、开 发开放中实现人类与自然、中国与国际的和谐发展。 
2.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国家海洋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根据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的定义,所谓“软实力”指的是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吸引力、而 不是通过强制来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和结果的能力。[4]“软实力”的范畴很广,包 括意识形态 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感召力等。国家海洋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在海洋方面的体现,它 主要表现在海洋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海洋政策和管理机制的吸引力、国民的整体形象等 方面。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软 实力的较量。树立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对提升国家海洋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基础。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缘于海洋的精神活 动、制度行为和物质生活创造的总和,是海洋文明的具体体现。[5]根据文化学观 点,海洋文 化内部结构可分为海洋物质文化、海洋制度文化、海洋行为文化和海洋精神文化四个子体系 ,构成海洋文化的有机整体。[6]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属于海洋精神文化子系 统,是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海洋文化具有对海洋的认知功能,通过感性与理性认知之间的循环 往复,逐渐理性放大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对海洋的理性和总体认识,形成民族海洋意识。21 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表明了新世纪中华民族在海洋价值、海洋地位作用、海洋发展等方 面对待海洋的理性态度与认知程度。这种意识是基于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底蕴之上的,倡导的 是和平、和谐、发展的理念,是中华文化精髓的深刻体现,构成了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的核心 部分。 
(2)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中国先进海洋管理体制的重要基础。海洋管理和其他管理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地方。海洋的国际法律法规多,海洋管理受国际 法规的约束也多。国际海事组织不断增加,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上述组织对海洋管 理的法规约束力也越来越强。[7]288海洋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外交、军事、财 政、科技、海 洋、农业(渔业)、交通、能源等部门,需要有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统筹研究、协调解决 涉海重大问题。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大到大洋,既有沿海的区域管理,又有国际区域和 全球合作。管理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海洋环境的陆地人类活动、大气沉降活动、入海河流, 各种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以及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管理等。海洋管理方式和体系也发生变化,在 强调法律手段管理的同时,也更多地采取培训和宣传教育等手段。[7]35海洋管理 的这些特点, 要求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综合管理体制。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所要求的筹划 海洋问题的整体意识、涉海部门的相互协作意识、发展海洋的开放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对 完善中国海洋管理机制,改变目前分散管理局面,提高综合性管理海洋水平等方面均具有积 极作用。 
(3)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实施海洋人才开发战略良性软环境的前提。人才和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是科学技术和民族创新 力的关键。受部门分割、论资排辈等传统体制和思想的束缚,中国对海洋人才的宝贵价值及 其对海洋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的现象。一方面教育培训力量薄弱,专业 研究重于战略研究。祖国大陆仅有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这3所海洋 类高校,至今没有设立培养海洋综合型人才的专业,科研领域仍然集中在水产、矿产、航运 等传统技术领域。海洋研究部门仍停留在“专业重于战略”的状态。虽然中国海洋局势纷繁 复 杂、权益受侵犯损害的问题不时出现,但关注和研究上述重大课题的机构、对此有系统研究 的专家屈指可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等全国60%左 右的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均以技术研究为主,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海洋战略研究部门。另一 方面机制不完善,人才效益未充分发挥。在中国海洋研究人才陷入“青黄不接”的背景下, 一 些领域存在着“政府找不到专家,专家也找不到政府”的尴尬局面。中国海洋监管体制的“ 群 龙闹海”现象也导致了各方面研究力量分散,难以形成“集团作战”合力。21世纪中华民族 海 洋意识,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的海洋教育,推进国家和社会重视和培育海洋人才,营造并形成 尊重海洋人才的社会风气,是实施海洋人才开发战略良性软环境的前提。 
(4)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提升国家影响力,促进世界海洋文明进步的新认识。单从综合国力看,中国已具有世界级影响,但在国际(海洋)制度的安排上,中国远没有取 得与自己身份相称的地位。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所体现的海洋科学发展理念,独立自主 的海洋和平外交思想,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的合作精神,推动全人类海洋事业和谐发展的 政策,对于赢得国家社会的承认和肯定,提高中国在世界海洋事务中的影响力,营造公正合 理的海洋新秩序,提升中国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即“北京共识”[8],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21世 纪中华民族 海洋意识,是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先进思想意识,遵循的是科学发 展精神,倡导的是和平、和谐发展理念,具有深远的全球意义。它主张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 展的主题下,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追求发展海洋的和平与和谐性,体现的是一种新海 洋文明思想。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是持久牢靠的发展。如果说强调“和平发展”主要是 指国家谋求发展的方式和性质是和平性的,那么,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海洋,远远超越 了那些裹着狭隘的国家私利的“民主”、“人权”等哲学,强调国家在海洋发展过程中消除 对抗、缓和矛盾,更加强调国际海洋大家庭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是一种比“和平发展” 更高的境界。它不仅对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种种海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它内含的远 见卓识,具有亲和力和穿透力,更能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和人民接受,因而对提升中国国家 影响力,促进世界海洋文明进步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3.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国家海上力量发展的助推剂 
“海上力量”(Sea Power),也译为“海权”。海权是一个国家得自于海洋或与海洋有关 的所有物质、人文、地理、经济、军事等资源的总和,又被该国用于提升其政治、经济及安 全利益。[9]戈尔什科夫认为,“国家的海上威力就是合理地结合起来的,保障对 世界大洋进 行科学、经济开发和保卫国家利益的各种物质手段的总和。它决定各国为本国利用海洋的军 事和经济潜力的能力”。“国家海上威力的实质,就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世 界大洋(或如常说的地球水域)的能力”。[10]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理解,国家海 上力量,是 指为确保国家合理利用海洋和开发海洋,确保国家在海洋方向谋求持续发展的各种物质和保 证力量的总和。它不仅是指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着海洋科技力量、海洋工程力量、海洋决 策咨询力量、海洋经济力量等。 (1)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引领国家海上力量的整体协调发展。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国家海上力量,是指为确保国家合理 利用海洋和开发海洋,确保国家在海上方向谋求持续发展的各种物质和保证力量的总和。它 不仅包含海洋法规等软文化,而且也包含军事、经济等硬手段;不仅表现在建立一支强大的 海军力量,而且也表现在拥有强大的以海洋为舞台的国家海上整体力量,后者又体现为国家 海洋研究和开发力量、造船力量和远洋运输力量等;不仅表现为国家意志和决心等有形的战 略决策层面,而且也表现为国家的机制运行等无形力量。就核心力量而言,应当由六个要素 所构成:强大的海军力量;以大型远洋运输船为骨干的强大的商船队;有组织的强大的渔船 队;强大的海上科学考察、海洋资源勘察开发力量;包括海上执法队、海上缉私队、海洋秩 序监查队在内的综合性海上执法力量;完善的海上基础设施体系。它是国家海上方向政治、 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实力的体现。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在清醒认识到发展国家海上力量对于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重要 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引领着国家海上力量的整体协调发展,指引着国家将海洋科技力量、海 洋工程力量、海洋决策咨询力量、海洋经济力量和海军建设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海上力量的 有机体系,从而使海上力量的构成要素形成良性互动。海外贸易、海洋开发、远洋捕鱼业等 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海上力量建设提供内在需求动力和经济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资 源开发,必须有强大的海军做后盾;海洋科技力量、海洋工程力量、海洋决策咨询力量,为 海洋经济力量和海上军事力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只有海上军事力量而没有开发 利用海洋的其他力量,包括海洋工程技术力量,就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更不能真 正地转化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反过来,海洋国土、海洋权益也需要有武装力量去捍卫和 维护。在当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以海军力量为核心、海上执法力量为辅 助的国家防卫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只有海上力量有机体内的各构成要素都获得发展 壮大,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才能落到实处,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2)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国家建设强大海军的认识基础。海洋意识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对海军的地位、作用、价值的不同看法,因此,它是建设强大海 军的认识基础。 
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也能够 清醒地意识到,拥有一支强大海军对保障国家海上方向的利益与推进国家和平崛起进程是多 么的重要和必要。21世纪初,中国海上方向成为国家利益集中和诸多矛盾与威胁的聚集区。 它们既有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又有围绕海洋权益的矛盾;既有近海的现实威胁,又 有远海的潜在威胁。军事力量作为解决各种争端和保障国家利益的最终手段,是其他任何手 段都无法替代的。海军力量将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在战时,它将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犯; 在和平时期,它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坚强后盾,维护着世界和平,促进着人类共同发展。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拥有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称、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使命任务相适应的 强大海军力量,要能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使命,拥有遏制危机、控制战局、打赢战争 的能力,能够参与广泛深度的国际军事合作,有效实施打击恐怖主义、国际维和以及国际救 援等行动。一句话,中国必须为崛起做好两手准备,既要积极地维护和推进世界和平,也不 能被一时的和平局面所麻痹。所谓“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 恃吾有所不可攻也”[11],仍然应成为我们时刻牢记的至理名言。 
(3)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海军力量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海军是保卫国家海洋事业的坚强支柱。海洋意识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对海洋领土主权和海 洋权益的认识,决定着为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投入”,故而也直接影响着国家 对海军的建设与投入。树立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特别是海权意识,使之升华为一种“国 家意识”,激励全民族都来关切和支持海军事业,这是新时期海军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 思想基础。 
首先,它影响海军战略、海军发展战略。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海 洋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制定21世纪中国海军战略、海军发展战略的最广泛 、最深厚的思想基础。一个海洋意识十分淡薄的国家,不可能重视海洋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不会对海上力量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也就不可能产生先进的海军战略思想和海军发展战 略思想。俄罗斯人从彼得一世起就具备很强的海洋意识,并且一直认为,俄国需要海洋,没 有海军不行。彼得一世曾说“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的人才能 成为双手健全的人”。在这种强烈的海洋意识的指引下,俄国形成夺取出海口和建设强大海 军的战略指导思想,并于日俄战争前夕建成了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虽然日俄战争以俄方战 败而告终,但俄罗斯人的海洋意识并没有淡化,一旦条件允许,俄国又重新规划海军战略和 海军发展战略,建设远洋海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受国力的限制,海军发展遭到困难, 但其海洋意识仍很强烈。普京认为,海军是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的保证,俄罗斯想要继续保 持其世界大国地位,就必须扩大其海军规模。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俄罗斯就无法 在 新的世界秩序中发挥作用。[1]205,206俄罗斯人强烈的海洋意识对海军战略思想 和海军发展的引导作 用,值得我们深思。要在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指导下,重构先进的海洋战略思想体系 ,并引领21世纪中国海军力量的建设和运用。 
其次,它影响着海军建设方向。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让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海上 安全环境的严峻现实和潜在威胁、我未来海上方向面临的压力,以及维护海洋领土、海洋权 益和保卫海上通道安全任务的艰巨;也使国人清醒地认识到,海军现有战斗力水平与担负的 使命任务之间的差距,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打赢海上局部战争的差距。国家加大国际性、战 略性、综合性海军的投入,并予以政策倾斜,必将促使海军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引领海 军建设质量的飞跃。 
再次,它是加强海军官兵凝聚力的内在动力。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海军官兵良好素质 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影响海军战斗力的一个关键性精神因素。海军官兵海洋意识对国家安全 意识有重要影响,缺乏正确海洋意识的海军军人不是称职的军人。不断提高海军广大官兵对 海洋的认识,强化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意识,理解海洋对于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的地位和 价值,能激发官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官兵昂扬斗志,推动官兵献身海军事业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海军凝聚力的提高。 
(4)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海上军事支援保障能力建设的思想保证。海上军事支援保障能力,就是对海上军事力量建设和海上军事行动的支援保障能力。海上军 事支援保障并不仅仅是指对舰艇和飞机而言,而是深入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保持对 海洋空间的控制,农场的果实、大地的矿产、工厂的产品都可能成为国家海上力量的物质源 泉。海上军事支援能力不仅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包括高技术力量。海上军事支援 能力建设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海军建设以及海上战争、部队的兵员补充和扩编、大量的物质 供给和补充,以及高技术化武器装备的生产、维护以及技术保障,都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人 民战 争思想始终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战争的伟力之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12]21 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海上人民战争的思想保证。增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使广大 民众能够充分认识海洋和海上军事力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能更好地 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加强军民联防,支持海上军事力量建设,支援海上战争。 
和平时期的战争准备,主要是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海上局部战争积蓄力量、奠定基 础和创造条件。一方面,经略海洋是现实海洋斗争的需要,是运用各种力量进行海洋生产开 发而进行的高层谋划。组织中国民用海上船只和沿海人民群众,充当海上防御的耳目,成为 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后备军,与海军一起筑起保卫海上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防御体系,是经略 海洋的必然形式。另一方面,海洋战场环境的保障能力、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保障能力,制 约着军事活动的范围,直接影响到作战平台和武器威力的发挥,决定着海上军事斗争的成败 。只有寓军于民、军地协作、军民兼容、平战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和海洋战场 环境保障能力。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将有力地推动海上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顺利实 施,确保平时海军力量建设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保障,战时海上作战能组织起快速有效的 动员和支援,提升海上军事支援保障能力,打赢信息化海上局部战争。 

注释: 
[1]杨金森.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06 
[2]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海洋出版社,2007:263 
[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总目 标,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无损于子孙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求的能力;发动一场变革过 程,使资源开发、投资方向、技术开发方向、体制改革与现在及将来的需求保持一致;通过 提高生产潜力和确保所有人具有平等地位和机会的方式,使社会发展满足人类的需求。见: [加]E.M.鲍基斯.海洋管理与联合国.海洋出版社,1996:97 
[4]Nye J S, Jr., Owens W A. 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 Foreign Affa irs, March/April 1996:21 
[5]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第4—5合卷).海洋出版社,2005:59 
[6]巴忠絯主编.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时事出版社,2007:112 
[7]王曙光.论中国海洋管理.海洋出版社,2004 
[8]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拉默(Joshua Cooper Ramo)在2004年5月撰 写的 一篇研究报告《北京共识》中首次提出“北京共识”,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提出了关于中国发 展的三个有用定理。“北京共识”的第一个定理是“创新的价值”,认为中国问题的解决依 赖在几乎所有方面的创新。“北京共识”的第二个定理是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 稳定发展的大环境,而第三个定理则是自主理论,即自身的崛起不对世界造成太大的震荡 ,特别是善于处理好与当今世界霸权国家的关系,从而具有不损害“中国成长及保持稳定的 国内外势力均衡的能力”。 
[9][美]威廉•麦克,小哈里•西摩,萨•麦康莫斯编著.美国海军军官手册.军 事谊文出版社,2005:2 
[10][苏]谢•格•戈尔什科夫.国家海上威力.海洋出版社,1985:2,9 
[11]朱军.孙子兵法释义.海潮出版社,1992:211 
[1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511 

    相关推荐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琵琶行》知己意识深层内涵简论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作业设计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作业设计1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课稿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课练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课稿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文原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之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之一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文中“望洋兴叹”的原因是: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之三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之二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课稿2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课稿1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教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综合资料 海洋——21世纪的希望阅读答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三)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1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2)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1)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二)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五)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七)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4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4)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5)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一)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2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六)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作业设计2及答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文体是什么? 香菱名字的深刻用意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案例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材解读之三 《海洋——21世纪的希望》告诉我们什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之二 于永正教学实录——《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六年级语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从鲁迅与胡适论中华民族的思想维度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一课时教案之二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2(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6(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3(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5(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10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海洋 21世纪的希望》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 中华世纪坛 中华民族魂──黄河 中华民族魂──黄河 之所以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文片断2分析及答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文片断1分析及答案 中华世纪坛 中华世纪坛 倾听中华民族的呐喊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从哪五个方面说明来说明未来海洋的开发。? 苏教六下《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补充习题答案 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导学案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 对民族劣根的深刻省察──《小狗包弟》主题探析 21世纪宝鼎 含意深刻的小故事——寓言 追求创造性民族文化意识 面向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_语文论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浅谈“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_语文论文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浅论换位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妙用 写作《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导学案 妙用“赶”表深意 妙用“赶”表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