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雨巷》课堂实录

小编: :admin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雨巷》课堂实录,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这首现代诗。

一、导入语

师:大家好。上节课大家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那是一首充满充满豪情、催人奋进的诗篇,给人博大雄浑的美感。其实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给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些哀怨、凄美、感伤、只要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另外一首诗,作者也正是因为这首诗而博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大家说,这位诗人是谁?

生:戴望舒

师:是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给我们带来的如诗如梦的《雨巷》。(板书:雨巷 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

师: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也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他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县。1924年考上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7年,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雨巷》。本人与他年龄相仿,可差距还真是如此之大,呵呵。1932年参加了《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领袖。主要作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板书)

戴望舒是他的笔名,大家知道“望舒”这个词出自哪里吗?(生摇头)出自于《离骚》中的一句:前望舒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有月神望舒来开路,后面有风神飞廉做跟班。可见,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他美丽温柔纯洁优雅。戴望舒出生于3月5号,按照我们年轻人的说法,他是双鱼座的,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但他意志薄弱,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的人。

三、读后介绍背景

师:大家想想,有这样一温柔多情的名字,又有这样一浪漫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必然也是细腻多情的。大家一定预习过课文了,请一位女生来朗读下这首诗。其他同学想想看,这首诗给你的最强烈的感情体验是什么?(一女生读)

生答:忧愁、感伤、低沉...

师:是啊,诗中没有“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的轻快明媚,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该去如何把握这种感情基调,如何领悟如何渗透?请大家听下录音机里的朗读,看看他是如何把握的?大家也可以小声地跟读。(放录音机)

真美的一首诗,我也想来试试,也想来读读可以吗?(生鼓掌欢迎。读罢,掌声又起)

刚才我们说到,这首诗给我们的感觉是忧愁的,那么,作者为何如此“忧伤”呢?大家可以联系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1927年,1927年的中国又是个什么样的呢?19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江苏松江的以为友人家中。作者这时候切身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苦恼”。《雨巷》反映了作者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四、深入意象

师: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后,相信大家对这首诗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苦闷情绪,而是非常巧妙地选取了一些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我想请全班的男女生来一起分部朗读下这首诗。大家边读边想想看,这首诗到底美在哪里?诗中有哪几个意象让你觉得它美的?(男女生读)

(1)生:太息一般的眼光、颓圮的城墙、丁香、油纸伞、雨巷...

师:是啊,这些都太美了,可你们忘了一位女主角了呀!女主角是谁啊?

生:姑娘。

师:是啊,那姑娘是什么样的呢?

生:丁香一样的姑娘。

师:对。作者是用“丁香”来形容姑娘(板书:丁香),姑娘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生笑说很漂亮,穿白色裙子)。其实我们是无从知道的,只知道姑娘是丁香一样的姑娘.那么,丁香是是那样的啊?(生答白色)有同学见过吗?(生摇头)我也没见过。不过我知道丁香形状像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开在暮春时节,文人墨客常把它做为哀怨、愁怨的象征来反复吟咏。唐代李商隐曾这样描绘过丁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也说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中是个“愁品”,是柔弱的象征。那你们觉得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生:忧愁、美女、多愁善感、小家碧玉、像林黛玉...

师:是啊,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我们都忍不住想看看她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么样?但是,我们能看得到吗?

生:不能。

(2)师:是啊,就连诗歌中的“我”也看不到姑娘的容颜。因为这位姑娘肩上还撑了把--油纸伞。(板书 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过油纸伞是在哪个爱情故事里?

生1:情深深雨蒙蒙(我差点晕了。)

生2:白娘子里。

师:是啊,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爱情传说里,出现在如诗如梦的烟雨江南里,出现在少女婀娜的舞姿里,出现在悦耳动听的旋律里...不知不觉中,油纸伞成为了一种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了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就举得它很美,那么它伞下的哪位姑娘呢?

生:更美了。

(3)师:当然了,油纸伞的出现也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雨,也是我们要讲的第3个意象。(板书 雨巷)作者小时候住在杭州大塔儿巷,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准确来说,“雨巷”由两个意象构成,一个是“雨”,一个是“巷”。雨是细雨,是春雨。初中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他在里面是怎么描绘春雨的?

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师:宋人秦观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看来,春雨也是个惹人愁的意象,而诗歌中的小巷又是狭窄破旧的,有着“颓圮的城墙”。给人冷漠、凄清又惆怅。

思考:

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围绕了这三个意象,那么请问:(板书)

1、“雨巷”象征着什么?(黑暗的现实社会)

2、“我”是谁?(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

3、“丁香一样的姑娘”可以理解为什么?(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程和希望)

讨论:你觉得这是首爱情诗还是政治诗?(同桌讨论后交流看法)

生1:我觉得是爱情诗,因为作者主要围绕着姑娘来写的...

生2:我觉得是政治诗,联系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

师:其实,这首诗既可以理解为爱情诗也可以理解为政治诗。作者本人深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所以他诗歌的意境也是有象征意义的,也就是说,这首诗里有作者政治情绪的流露。所以,它也是一首政治诗。在这里,作者的恋爱情结和政治情结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相互渗透合为一体。你们看:丁香和理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诗人在等待,等待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终于出现了。她的确像丁香一样美丽纯洁,但同时,她又像丁香一样容易凋谢,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作者追求美好理想却又无法把握的彷徨心情。

五、以朗读结束

师:80多年前,戴望舒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80多年后,我们有幸也享受到了这首诗。我们怀念戴望舒,不仅仅为他写的诗,也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惆怅。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撑把油纸伞,走走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近距离地去感受他的忧郁和伤怀。最后,让我们也来满怀深情地朗读下这首诗《雨巷》,开始...

以上就是《雨巷》课堂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相关推荐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 诗两首《雨巷》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雨巷》课堂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 研究课《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4 《雨巷》教学实录3 《雷雨》课堂实录 雨后课堂实录 《山雨》课堂实录 《雨说》课堂实录 《山雨》课堂实录 《雨中》课堂实录 《雨说》课堂实录 雨后课堂实录 《雨点儿》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2 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雨说》课堂实录2 《雷雨》课堂实录3 《雨说》课堂实录1. 《雷雨》课堂实录4 《雷雨》课堂实录1 高一语文课堂:《雨巷》课堂练习 《雨霖铃》课堂实录1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要下雨了》课堂实录 《雨说》课堂教学实录 《雷雨》课堂教学实录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雨说》课堂实录两则 《雷雨》课堂实录范例 实录片段:《雨后》在课堂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雨点儿课堂教学实录 《风雨》课堂实录及反思 《雨后的森林》课堂实录 《雨霖铃》教学课堂实录 《小诗里的雨》课堂实录 《雨巷》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 《避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小学语文:《山雨》课堂实录 《充气雨衣》课堂实录范例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2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6 《听听那冷雨》课堂实录4 人教版《桂花雨》课堂实录 《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实录 《要下雨了》课堂实录之一 高中语文:《雷雨》课堂实录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4 《听听那冷雨》课堂实录1 《雷雨节选》优质课堂实录 《雨巷》说课稿2 >课堂实录 《雨铃铛》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雨铃铛》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雨霖铃》课堂实录 《雨铃铛》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雨铃铛》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雨巷教案 《雨巷》赏析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马》课堂实录 《听听那冷雨》课堂教学实录5 《春雨》课堂教学片段实录札记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课堂实录 《狼》课堂实录 《aieiui》课堂实录 《雪》课堂实录 《水》课堂实录 《风》课堂实录 《雪》课堂实录 《春》课堂实录 雨巷教案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之一 《雨巷》赏析 《猫》课堂实录 《药》课堂实录 《蝉》课堂实录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之一 《雨 巷》学案 雨巷朗读 《雨巷》读后感 《雨巷》导学案 《雨巷》课后练习答案 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课堂实录 诗两首《雨巷》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