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公输课堂实录

小编: :admin

《公输》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的是墨子的“非攻,兼爱”思想,和墨子高超的辩论技巧。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公输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公输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公输课堂实录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介绍墨子,引入课文

师: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战国的初期,这是一个乱世。诸侯们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欲,彼此间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弄得民不聊生,墨子深切地同情老百姓的遭遇,并四处为他们奔走呼号。今天这篇课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上一堂课我们疏通了文句,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来把课文一起读一遍,力求读得自然一些,流畅一些。

(生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2—5自然段,理解“吾义固不杀人”

师:把第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读。)

师:楚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生1:为了扩大自己的土地。文中写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师:你能通过语言文字看清楚这场战争的性质,很好。公输盘就在帮助楚王积极地准备这场血腥的侵略战争。然而表面上,他是怎么标榜自己为人的?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生2:“吾义固不杀人”。

师:这个“义”是什么意思?

生3:崇尚仁义。

师:很好。这个“固”呢?

生4:从来。

师:对!“固”,从来。说明我崇尚仁义,从来都不杀人,我是坚守这样一个做人的原则的。读这句话的时候,“义”和“固”要加强语气,突出公输盘那种一本正经的口气。前文墨子说“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和“请献十金”,就是为了引公输盘说这句“吾义固不杀人”。因此,读墨子的话,要注意用一种恳请的语气。公输盘是从不悦到断然拒绝,所以他的语气一本正经中还略带有一种怒气,请同学们读读第2到第5自然段,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生读2-5自然段。)

三、研读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感悟墨子的论辩艺术及兼爱非攻的思想

师:墨子引诱公输盘说出了“吾义固不杀人”。围绕这句话,我们来思考三个问题。

(课件展示。)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联系课文,我们想一想:①墨子是如何指出他讲这句话的虚伪性的?②五句“不可谓”又驳斥了公输盘哪些可能的狡辩理由?③联系第1自然段,比较墨子所做的与公输盘所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边默读边思考,把你的感悟批注在书上。

(生默读、思考、批注;四人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1.感悟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辩艺术。

师:下面我们一同来研究一下这三个问题。先看第一个,墨子引诱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但是,他是怎么指出公输盘讲这句话的虚伪性的?

生1:从这一句话,“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攻宋”就是要去攻打宋国,那么受害的就肯定是百姓了,但是公输盘又说“吾义固不杀人”,那就和他的行为形成了矛盾。

师:对!你的发言抓住一个“攻”字,一针见血地指出公输盘行为和语言之间产生了矛盾,他讲这句话是虚伪的。有没有补充的?

生2:“宋无罪而攻之”,说明宋国是没有罪的。“无罪而攻之”是不符合道义的。

师:对,讲得好。你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看,从“吾从北方闻子为梯”读到“宋何罪之有”,体会一下墨子的质问口气。

(生2读。生齐读。)

2.感悟墨子“先发制人,全面出击”的论辩艺术。

师:对,质问得非常有力!但是墨子也考虑到公输盘会提出很多狡辩的理由,从五句“不可谓”来看,他实际上驳斥了公输盘哪些可能的狡辩理由?

生3:墨子说“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他预计公输盘可能会说,打这场战争对我们楚国有利,我们楚国的土地又可以多那么多,但是实际上这场战争是对楚国没有利的,因为楚国土地很多,人民很少,如果发动这场战争,那是得不偿失的,弊大于利,所以墨子就说“不可谓智”,封杀了公输盘的一个狡辩理由。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晰,首先假想到公输盘的一个狡辩理由,而且抓住了文中的“杀所不足”和“争所有余”,指出了这场战争是得不偿失的!我觉得你刚才有一个词还用得不太确切,不是“封杀”,换一个词更准确一点。

生4:反驳。

师:“反驳”比较好,或者“驳斥”,行不行?你能把这句话给大家读读吗?读时,“杀”、“争”、“智”要加强语气。

(生读。师指导生齐读。)

师:还可能会抓住他什么狡辩理由?

生5:公输盘可能会说,宋国是有罪的,我们是代表正义去攻打它。墨子说“宋无罪而攻之”堵住了公输盘的狡辩理由。

师:对,抓住一个“无罪”堵住他发动战争的借口。

生6:墨子反驳说:“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墨子料到,公输盘可能会说:楚王重金聘请我,我必须忠诚于楚王。

师:对。墨子是怎么反驳他的?

生7:“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你知道楚国地大,但是人少,这是得不偿失的一场战争,而且从道义上来说,是不仁义的战争,却不告诉楚王,还要去攻打,这不是忠于楚王的表现。

师:好!指出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和得不偿失的结果,这就让他没有办法推卸战争的责任。

生8:“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盘会狡辩说:我向楚王劝说过,但是楚王不听。然后墨子就可以说,“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你虽然劝说过楚王,但是楚王不听,就说明你没有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

师:对,你刚才强调没有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联系前面的话,他正好跟公输盘这句话中的哪一个字照应起来了?

生8:“固”。因为他说自己从来不杀人,然而实际上是在做杀人的勾当。

师:我在你的发言中再加一句话,不仅没有劝说成功,甚至还在帮助楚王做什么?

生8:造云梯。

师:我们一开始就读到,“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你是一个刚强的人吗?你坚守做人的原则吗?

生8:没有。

师:请坐,这个发言,把“强”字和前面的“固”字联系起来,很好!最后你注意到公输盘一个什么狡辩理由?

生9:“义不杀少而杀众”。就是说公输盘会装糊涂,说自己不知道杀一个人与攻宋是一回事。

师:对。“不”“知类”就是不懂类推的道理。事实上,杀一个人和攻宋是一回事。这样就让公输盘更加无言以对。把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整合起来,就会发现,墨子行十日十夜,这一路,他有足够的思考时间,预计到了公输盘可能的一些狡辩理由,所以他用了五句“不可谓”,先发制人。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分角色来读这段话,我说公输盘狡辩的理由,这位同学用书上的话来驳斥我,语气要有力。“吾义固不杀人”,然而这场战争能给我们楚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生10:“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师:宋国有罪,我们的讨伐是正义的。

生10:“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师:我必须忠于楚王。

生10:“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师:我说了,楚王不听。

生10:“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师:我不知道杀一个人和攻宋是一回事。

生10:“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师:非常好,驳斥得很有力!我们一起读。像刚才一样,我来说公输盘的狡辩理由,大家用书上的话来驳斥我,语气要有力!

(师生配合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把五句“不可谓”连起来,会发现公输盘始终都没有插话的可能,墨子是重重否定,层层进逼,一气呵成,最后逼得公输盘理屈词穷。我们把这五句“不可谓”连起来读读,感受一下语言的气势。

(生齐读。)

师:读到这儿,同学们,我们还原整个思维过程会发现:墨子先引诱公输盘说出了“吾义固不杀人”。接下来,指出他行为和观点上的矛盾。然后先发制人,堵住了他可能的狡辩理由。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在整个驳斥过程中,态度非常谦恭,“起,再拜”,用词尖锐但又很有分寸,尊称对方为“子”,说话时用“请”。透过语言文字,我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墨子高超的辩论艺术。我们把第2到第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下,感受一下这个辩论的过程。

(生齐读2-7自然段。)

3.研读第1自然段,感悟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

师:好。联系第1自然段,比较墨子所做的与公输盘所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生1:从墨子“行十日十夜”可以看出墨子崇尚仁义是表现在行动上,而公输盘说“吾义固不杀人”只是停留在嘴上。

师:你把两个人物进行了比较。文中写“行十日十夜”,为什么要强调“十日”呢?

生2:“十日”说明路途遥远、耗时很长。

师:文中已写“行十日”,为什么还要加上“十夜”?

生3:“行十日十夜”说明他一直在走,走得很急,因为前文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这个“将”字说明,战争迫在眉睫,百姓危在旦夕,他没有睡觉,他走得很急,为救宋国百姓,不辞辛劳。

师:好。“行十日十夜”足见墨子心系宋国百姓之安危,不辞辛劳,日夜兼程。后人所说的“墨突不黔”、“墨子无暖席”,正是反映了这种精神境界。但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也思考到了一个问题,写了“十日”、“十夜”,为什么还要强调一个“行”字?

生4:可以看出墨子当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只能通过走路这种方式到达楚国。

师:你体会到“行”的意思是走路,说明墨子的身份是平民。很好,若将他的身份与所做的事情相联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5:墨子只是一介平民,但能担负起阻止战争的责任,很了不得。

师:这种精神境界真让人感到了不得!同学们要注意,好的作品,惜墨如金。所以我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对语言文字的咀嚼要细一点,“十日”、“十日十夜”、“行十日十夜”,我们一字一字地咀嚼,联系上下文,再跟公输盘的言行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墨子这人了不起!老师还想问一下,你们读文章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把“行十日十夜”和“起于齐”联系起来,你有点启发吗?写文章的人为什么还要强调他是从齐国出发的呢?

生6:我觉得,这就说明,楚国攻打宋国,跟墨子没有关系,没有伤害到墨子的利益。但是他为宋国人着想,所以从齐国出发,到楚国去,劝说公输盘和楚王。他这样做是无私的。

师:讲得很好啊。有没有补充的?

生7:这场战争是不会关系到墨子自己的利益的,但是他能为其他国家的百姓着想,能看出他的爱是博大的。

师:讲得好。这两位同学读文章读得很细,而且很善于思考。从“起于齐”三个字的背后能感受到墨子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叫什么呢?可能同学们还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浓缩了墨家的一个主要思想——兼爱。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8:就是所有东西都要爱。

师:还不够准确。

生9:就是要平等地爱天下所有的百姓。

师:你的发言中“平等”这个词用得很好。关键在于“兼”字的理解。“兼”这个字,它原来的古代字形是这样的(边板书边解释):这是一根禾苗,这是第二根禾苗,这是一只手。“兼”的原义是,一只手握着两根禾苗,引申为整体的、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兼爱就是一种普遍的、平等的爱,它并不因为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也不因为人的身份有高低贵贱之分,是没有功利心的,是真正的大爱!而这种爱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就是非攻。兼爱和非攻是墨家的主要思想。通过这篇课文,通过“起于齐,行十日十夜”我们能够咀嚼出来。一段看似平淡的叙述语言,如果细细地嚼,结合墨子的人物身份,并且和公输盘一作比较,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墨子的精神境界是那么高!我们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

(生齐读。)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这堂课,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和兼爱、非攻的思想,在文中,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一个极具有平民情怀的思想家。最后,我们把全文一起读一遍,记住,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贤圣人。

(生齐读全文。)

师:最后留两个作业。

(1)上网查资料,解释两句话:①“墨突不黔。”②“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有兴趣的同学借助注释与译文阅读《公输》的后半部分或阅读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非攻》。

以上内容来自公输课堂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相关推荐

    《公输》教案7(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公输》课堂实录 公输教学实录 《公输》教学实录 《蒲公英》课堂实录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公输》课本剧 课本剧《公输》 公输 美丽的公鸡课堂实录 公输 公输课后反思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5 公输 公输 公输 公输 公输 公输评课稿 《公输》课本剧 《公输》课本剧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2 宿新市徐公店课堂实录 《崂山道士》公开课课堂实录 《公输》课文解析 公输说课设计 公输 第一课时 《公输》课文题解 公输 第二课时 《公输》说课设计 《公输》课文导读 看云识天气公开课课堂实录 17 公输 《公输》2 《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3) 《蒲公英》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公仪休拒收礼物》课堂实录 《文成公主进西藏》课堂实录 《蒲公英》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小学语文:《蒲公英》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蒲公英》课堂实录 公输教案 第17课《公输》课文简介 《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公输反思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公输《墨子》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公输》通假字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 宿新市徐公店课堂实录及评析 《公输》结构分析 《公输》通假字 公输导学案 《公输》教案1 《公输》教案4 17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3 《公输》教案6 《公输》复习题 《公输》教案5 《雪》课堂实录 《风》课堂实录 《蝉》课堂实录 《aieiui》课堂实录 《雪》课堂实录 《水》课堂实录 《药》课堂实录 《狼》课堂实录 《春》课堂实录 《快乐的小公鸡》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快乐的小公鸡》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公输》有关资料 《公输》指导提示 《公输》同步练习 《公输》词语解释 《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写作背景 《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阅读答案 公输教学设计 《猫》课堂实录 《马》课堂实录 《公输》词解质疑 《公输》一词多义 《公输》词类活用 《公输》主题思想 《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文言虚词 公输教案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1 《公输》教学设计2 《公输》教学设计2 《公输》多音字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