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铸剑》教案设计

小编:

 

《铸剑》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学习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
鲁迅的作品《铸剑》
二. 本周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在阅读理解鲁迅的《铸剑》,并掌握阅读小说作品的规律与方法。
三. 知识归纳总结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考查要点]
1. 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 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 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 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6. 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和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归纳]

1. 人物描写

(1)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 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 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①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②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③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与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④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4. 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③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结:

1.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的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四. 课文分析

《铸剑》:

1、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从1919 年“五四运动”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从新中国成立到当今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主要作品如下。

(1)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 ,原名《旧事重提》)。

(2)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3)诗歌:《自题小像》、《赠画师》、《无题》(运交华盖欲何求)、《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4)杂文集16 部。

①《热风》;②《坟》;③《华盖集》;④《华盖集续编》(1926);⑤《而已集》⑥《且介亭杂文二集》等

(5)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如下。

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 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②《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6)学术著作有:《摩罗力诗说》、《文化偏至论》、《唐宋传奇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2、①本文的主要情节比较容易掌握,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变化,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特征是教学重点。

②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特别是对黑色人身上的“复仇”精神的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3、题解:

本文最初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莽原》半月刊,原题为“眉间尺”。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在这篇小说中,鲁迅沿用了中国古代有关眉间尺的故事框架,赋予了它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使之成为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4、文章结构

本文共四节,按情节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小说故事的缘起。写眉间尺听母亲讲父亲为大王铸剑反而被害的深仇大恨,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部分(第2、3节):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是“复仇”的完成。其中第2节写眉间尺与黑色人的相遇。第3节写黑色人杀死大王。

第三部分(第4节):复仇后的情景。作者重在讽刺臣子们的可笑与昏庸无能。

5、人物形象分析

(一)眉间尺形象分析

1、眉间尺的母亲最初为什么认为眉间尺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

明确:因为母亲认为眉间尺的“性情还是那样,不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

2、从这一节里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眉间尺的性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明确:在眉间尺的性情中,既有疾恶如仇的一面,又有软弱优柔的一面,而且他还缺少彻底惩恶的决心。

比如:作者写他憎恶老鼠,所以当听到老鼠落水的声音时,他心里非常高兴,而且抱着一种赏玩的态度在看落入水瓮中的老鼠,可是当他看到水中的老鼠快要被淹死的时候,“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于是伸出芦柴去救老鼠,但当他看见老鼠的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于是“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可是当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的时候,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上”。当老鼠“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似乎要站起来逃走”时,他却“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踩死了老鼠。

眉间尺在对待老鼠的事情上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他内心充满了矛盾,而且他还只是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少年,正因为如此,他的母亲才会感到忧虑,认为眉间尺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

3、眉间尺的性格是否就是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是什么使他发生了改变?

明确:随着情节的展开,眉间尺的性格开始发生了变化,促使他产生如此变化的,有母亲对他优柔性情的失望,也有父亲被大王杀害的悲壮。

母亲的失望“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这是眉间尺为不能替母亲分忧而产生的自责。父亲被大王杀害时的凛然与慷慨,更使眉间尺被深深地打动了,“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响。”

这时的眉间尺,“复仇”二字已经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是眉间尺性格的一次重大转变。

4、性情改变后的眉间尺是否足以担当替父报仇的重任?

明确:作者笔下的眉间尺,“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但他醒着。他翻来复去,总想坐起来”。作者借这段描写暗示:眉间尺虽然性情上有了改变,但仍有许多东西需要他去学习。

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当眉间尺在城里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他虽然勇气十足,但显得有些莽撞,特别是当他与那些围观的闲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眉间尺显得缺少与“看客”打交道的经验,有些手足无措。

但无论如何,眉间尺为父报仇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

5、眉间尺为什么会相信黑色人的话自刎,而把复仇任务交给黑色人来完成?

讨论,明确:眉间尺与黑色人的对话,是眉间尺性情的又一次重大转变。他在对话中接受了黑色人的“复仇”理论,那就是坚决、彻底地“复仇”,要对一切罪恶进行审判,而这样的复仇是不需要任何名义与借口的。所以眉间尺相信了黑色人的话,然后自刎,而把复仇任务交给黑色人来完成。

(二)黑色人形象分析

1、黑色人为眉间尺出谋划策是为了什么?

表面上看黑色人为眉间尺出谋划策,是因为“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正如黑色人自己所说:“……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他的出发点就是纯粹的“复仇”,而不是什么私心。

2、黑色人为什么找眉间尺要他的头和剑?

明确:这正是黑色人的精明所在,因为他要借此来使大王丧失警惕,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寻找机会刺死大王。

3、黑色人在刺死大王之后,为什么也要自刎?

明确:黑色人的自刎并不是一种绝望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坚决、彻底地战斗。他对暴虐的大王作了毫不留情的殊死战斗,“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不但“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才“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三)眉间尺与黑色人的性格比较

明确:二人最主要的是内在精神方面的相似。

眉间尺与王有杀父之仇,但他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幼稚青年,不知世道的险恶和敌人的残忍,性格怯懦脆弱。几度“可怜”为害甚多的落水老鼠,报仇之前紧张地睡不着觉,一有动静便“出了一身汗”。但他经过了一番磨炼,最终也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复仇者。

黑色人与眉间尺并无私交,素无来往,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大敌——“王”。他富有斗争经验,了解告密者和仇人的动向;他对敌人毫无幻想,他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他绝望于专制统治下的黑暗世界,默默地但却坚定地向“王”复仇;他出发时便胸有成竹,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他善于斗争,一入鼎便给了“王”致命一击。

可以说,眉间尺是一个现实中复仇者的形象,他有自身的性格弱点,但在复仇的道路上他逐渐成熟起来。黑色人则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化人物。他始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最重要的是他的复仇是那么彻底,他的复仇精神是那么强烈。

(四)分析“看客”在文中的作用

眉间尺在进城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与一个少年发生争执,这个少年及周围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明确:“干瘪脸的少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

从作者的描绘中可以看出,这些人是一些无聊的看客、闲人,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十分愿意欣赏别人的难处与尴尬,以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空虚与无聊。

(五)作者在这时写出这样一些人,有什么用意?

明确:作者一方面以此表现眉间尺涉世不深,不会机智处理问题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眉间尺——一个就要去完成复仇大业只有十六岁的少年,是孤独的,没有什么人能理解他的举动。

(六)本文的主题是十分冷峻与严肃的,但在文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些滑稽的人和事,他们的出现与本文的主题是否矛盾?

明确:这种情节表面上似乎与文章主题无关,但鲁迅所描绘的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其他作品中并不少见。正是这些闲人,使“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却是对他一式的点头。他知道这就是敌人的武器,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许多的战士都在此灭亡,中了炮弹一样,使猛士无所用其力”。那正是这些愚昧麻木的国民,深受重压而至死不悟。不仅残害自己还束缚别人;正是这些麻木的灵魂使夏瑜(鲁迅小说《药》中的革命者)的血白流。今天又使眉间尺掉进了“无物之阵”而无所用其力。

文中写道,七天之后,是落葬的日期,全城很热闹,城里的人民,都奔来瞻仰国王的“大出丧”,“百姓都跪下去,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丛中出现。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礼,然而也无法可施”。这就是鲁迅曾在“幻灯片”中见到过的民众,是作者深爱着但又憎恶的“路人”。他们与为“复仇”而献身的眉间尺和黑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强烈的反差。

作者借此来表现自己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一个主题,那就是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改造国民性的必要与艰巨。

6、分析文章主题

明确:在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时,鲁迅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怀疑什么?怀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了多少无辜而天真的革命者。他深切感到:“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坟?娜拉走后怎样》)。辛亥革命果实之被篡夺,秋瑾、徐锡麟等的壮烈牺牲,袁世凯的大杀革命者,“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到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倒在血泊中……这些“血的游戏”把鲁迅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也激发了他的反抗的、复仇的怒火。《铸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构思的。作者就是要通过本文,来表达出自己强烈的“复仇”精神。

7、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

明确: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段多样,

①简洁的外貌描写,例如:“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这个句子写出了黑色人的特点,强调了他的“瘦”,给人一种坚毅、冷酷、严峻的印象。

②精练的语言描写,例如:“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我可是早已有准备在这里了!”眉间尺的父亲带着凛然与坚定在向自己的妻子冷静地交待后事,“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一句,写出了人物的性格。

③细腻的心理描写,例如:“他看见他的母亲坐在灰白色的月影中,仿佛身体都在颤动;低微的声音里,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写出了眉间尺面对母亲时的复杂心态,既有内心的愧疚,又有为父报仇的激动。

④生动的细节描写,例如:“一个最有谋略的老臣独又上前,伸手向鼎边一摸,然而浑身一抖,立刻缩了回来,伸出两个指头,放在口边吹个不住。”活化出老大臣的丑态,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五. 考点分析

课文中的字词很重要,文学常识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阅读理解,分析主题思想,评价人物形象。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水瓮(wèng)骇人(hài)充塞(sāi)排衙(yá)

B. 憎恨(zèng)绯红(fēi)仇雠(chóu)冤枉(wang)

C. 咻咻(xiū) 匹敌(pǐ)脂粉(zhī)鸱鸮(xiāo)

D. 皎洁(jiǎo)后苑(yuàn)弓弩(nú) 青苔(tāi)

2. 阅读理解

人迹绝了许久之后,忽然从城里闪出那一个黑色的人来。“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他说,声音好像鸱鸮。

眉间尺浑身一颤,中了魔似的,立即跟着他走;后来是飞奔。他站定了喘息许多时,才明白已经到了杉树林边。后面远处有银白的条纹,是月亮已从那边出现;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

“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

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

“唉唉,母亲的叹息是无怪的。”他低声说。

“但她只知道一半。她不知道我要给你报仇。”

“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

“阿,你不要用这称呼来冤枉我。”

“那么,你同情于我们孤儿寡妇?……”

“唉,孩子,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好。但你怎么给我报仇呢?”

“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

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他一时开不得口。

“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

“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①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手法。

②怎样理解“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说中的黑色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答案:C。A项,“sāi”应读为“sè”;B项,“zèng”应读为“zēng”;D项,“nú”应读为“nǔ”。

2. ①答案:白描。

②答案:这是鲁迅对于一种社会状况的精湛概括和针砭,是针对现实中出现了“‘新时代’的精神资本家”这一社会现象而发的。他指出由于这类“精神资本家”的出现,“世界上冠冕堂皇的招牌”便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于是仗义、同情的字眼也就会全被玷污。作者将这段话让“正义”“同情”的化身黑色人讲出,就更加强了对现实的讽喻力量。

③答案:黑色人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化人物。他始终有坚定的复仇信念和清醒的思想认识,他富有斗争经验,善于斗争,又了解仇人情况,有着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典型例题】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红,况且是狭路相逢。

B. 我们的军训教官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军事知识。

C. 上至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仓皇散开,急得措手不及。

D. 潘基文指出,达尔富尔地区虽有一些冲突,但冲突各方达不到不共戴天的地步,是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的。

2.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飞天成功更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B. 鲁迅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文思敏捷,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C. 2007年1月初,“熊猫烧香”病毒制作者李俊被湖北警方逮捕,成为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大案。

D. 从鲁迅的《铸剑》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答案:

1. 答案:C。“措手不及”形容因事出突然或准备不足,来不及应付。应改为“手足无措”。

2. 答案:A。B项,不合逻辑,应该为“晚年的鲁迅”;C项,主宾搭配不当,本句的句子主干成了“李俊被逮捕成为大案”; D项,主语残缺,去掉“从”字和“中”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 眼框焚烧打烊翻天覆地

B. 雉楪倏忽宛转 刀枪剑戟

C. 篷松孤疑酄骨不暇计较

D. 焦躁侏儒哀戚手足无措

2. 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1)当记者们很不识趣地继续询问“自己是不是被队内‘三停’”时,长沙金德队的当家球星陈涛没有说出一个字,________离开了新闻发布会的现场。

(2)针对当前市场上方便面整体涨价的情况,国家发改委近日明确表示,________加大力度打击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行为。

(3)刘总经理好一阵炫耀自己的新产品,面对广大媒体,郑重表示“我们这种产品质量是________”。

A. 径自必须举世无双B. 径直必需独一无二

C. 径直必需 举世无双D. 径自必须独一无二

3. 阅读理解

“白色污染”的发泡塑料包装制品泛滥成灾,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废弃的发泡塑料包装物已高达300多万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塑料垃圾已对国内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尽快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消除“白色污染”,一项绿色包装工程计划正在世界各国推广实施,成为环境保护的一股绿色新潮。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一种在生产制造、使用及回收等环节中对人类生态环境无污染、无破坏作用、也不会引起不利影响的商品包装物。它包含着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再次利用两个方面的含义。

目前,世界各国已开发的绿色包装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改进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即在发泡塑料中加一种诸如淀粉基等改性混合物,并使其均匀分布在包装制品中。一旦这种包装品被废弃后,分散在制品内部的淀粉颗粒能被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所侵蚀分解,从而克服了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另一类是纸浆模塑包装制品,即利用纸浆为原料制成纸质包装产品。这种包装品废弃后,不仅能在土壤和空气中自然分解腐烂风化,而且还可以百分之百地回收,重新加工利用,即使是将它燃烧处理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技术专家认为,纸浆模塑包装制品具有易于加工制作、包装性能优良和节省资源等特点,是今后绿色包装发展的主流。

我国纸浆模塑工业刚刚起步。我国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和《维也纳宣言》的签约国之一,议定书和宣言中规定我国要在2005年达到限制和禁止使用发泡塑料包装物的预定目标。同时,我国于1996年4月1日颁发了《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固体废弃物必须符合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三个原则。

据专家预测,未来很短的时间,我国纸浆模塑包装制品将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医药、日化、家电、工业品包装制品将会成为纸浆模塑包装添加其他材料的制品,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掺有加强纤维材料的鸡蛋箱可以像装卸钢材一样不受损坏,混有各种天然色素的食品使人胃口大开,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轻易地辨别它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掺有绿色保鲜剂的食品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绿色包装纸浆模塑制品将给人们带来洁净、亮丽的新天地。

(1)对“绿色包装”一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包装是为了尽快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研制开发的新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

B. 绿色包装既能保护生存环境又能发挥资源的再利用作用。

C. 绿色包装制品中的一种物品,即使是废弃后燃烧处理,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因而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D. 绿色包装中有的物品会脱颖而出,将会是今后绿色包装发展的主流。

(2)对“从而克服了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只分解,有污染环境的缺陷。

B. 绿色包装制品克服了靠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

C. 发泡塑料包装制品被废弃后不会降聚分解,有污染环境的缺陷,而绿色包装制品克服了这种缺陷。

D. 绿色包装制品既克服了不会降聚的缺陷,又克服了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地球的环境,全世界的国家都在推行绿色包装制品。

B.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有所加强,对治理“白色污染”采取了一些措施。

C. 绿色包装制品中纸浆模塑包装制品是取代加入改性混合物的发泡塑料包装制品的主流产品。

D. 随着绿色包装制品的广泛使用,我们的空气将是清新的,天空是亮丽的,河水是洁净的。

4. 文言阅读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

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政一任之一:全,都。

B. 元季无政季:指后期或末期

C. 俾小民佃者代输代输:代理运输。

D. 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率:表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饮食必执匙箸以进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 ①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C. ①后或背负,绝不与较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 ①事于不可者戒勿为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 ①③⑥B. ③④⑤C. ②④⑥D. 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

B. 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 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里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 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现代文阅读

书 趣

大二时我很欣赏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夜雨孤灯乱翻书。”

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时白天的喧嚣已经退去,而因为安静,因为清冷,人的思绪便格外纵横开阖,情感的神经末梢也格外丰富而敏感。虽说心远地自偏,然而若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对于我们这些定力不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有些为难的。

而又有雨。我一直怀疑许多人的灵性是不是都是雨滋养出来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是我个人认为,一篇“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当然很好,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

再是孤灯。可以想见古人的“夜阑犹剪灯花弄”。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孤灯下,似乎总会伴着想象里红袖添香的故事。美丽的狐女,也是那些违心寒窗苦读的多情才子们想出来的。然而终不能实现,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

最妙的是乱。

我以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书趣,只在“乱”。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我便尤爱这“杂”“乱”二字。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书也是,不妨随地扔着几本。想起来了,拿起来翻翻,读了一句,觉得不错,就品一品。说不定竟品出会心一笑来了。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这和你要坚持的爱情不同,大可放宽心些。

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1)请根据文意,写出“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与“乱”字的含意。

①“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乱”字的含意为: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语境,说说本文第三段中“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这句话针对什么说的?实际上暗含了作者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夜雨孤灯乱翻书”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C。A项,“框”应为“眶”;B项,“楪”应为“堞”;C项,“篷”应为“蓬”,“孤”应为“狐”,“酄”应为“颧”;D项全对。

2. D。“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不管他人;“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或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必须”,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用于主语前面。“必需”,动词,有“一定要有”的意思,可以作谓语。“举世无双”有“唯一”的意思,多指存在于世的珍稀物品或人才,前面不能加限制成分;“独一无二”也是“唯一”的意思,但指的是没有相同或可以比较的事物,前面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制。

3. (1)A。“新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对,应是“改进型”,而且除了“发泡塑料包装制品”还有“纸浆模塑包装制品”这一种。

(2)C。其他三项均把“不会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意思理解错了,C项最为准确。

(3)B。据第一段结尾一句,第三段结尾一句可推测,A项推理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只是说今后发展的主流,二者无先后顺序。D项除“白色污染”外,还会有其他方面的污染,如纺织化工,石油、医药等方面,故不能推论。

4. (1)C。“代输”应解释为“代为交纳租赋”。

(2)D,均为介词,解释为“对于”。A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目的。B项,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地方。C项, ①代词,有的人;②副词,倘或,如果。

(3)B。①说童贤母孝慈;②说她持家有方;⑥说她善于识人,与“乐善好施”无关,可排除。

(4)C。“里正”,即“里长”,对正直的人来说是一种差役,“专心管理”在文中无依据,只涉及她的“乐善好施”。

(5)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做。

5. (1)①嘈杂的环境②随性或随意

(2)①针对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的美在自然的观点而说的。(或,针对高见识的长者对“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的推崇而说的) ②暗含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雕琢得有美感的散文。

(3)在风疏雨细的深夜,亮一灯、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发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

(4)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读书人凭借一盏孤灯而彻夜不眠、寒窗苦读的感叹,又赞颂了书籍伴随一盏孤灯将历史上无数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的思想照亮。

〔参考译文〕:

童贤母,姓罗,是宁海县一个叫童释卿的处士的妻子,罗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童贤母非常孝顺恭敬地侍奉他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处士的祖母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她清洗。吃饭时,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筷子亲自喂她,长久如此,从不懈怠,童贤母聪明能干,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得都有条有理。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等到童处士去世后,每个儿子长大了,娶妻生孙,全部听从童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分家过日子。家庭之间,收入支出有规矩,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童贤母:

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大户人家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代交,里长借此而获取好处。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母家里的人做里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乡里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乡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麦子,她召集几个儿子说:“受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家里幸好有很多麦子,怎么能够忍心借这种时候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一斗的利息,来作为乡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尊从母亲的意思,和各个兄弟去做这件事。同时告诉县里,请求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童贤母喜欢施舍帮助贫穷孤弱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人,童贤母就送给他钱粮,不要求其偿还。同时还给他娶媳妇,帮助他建立家业,像这样的(得到帮助的)有二十多人。有来诉说饥饿的,童贤母就拿东西给他吃。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排解,就嘱托儿子们帮助排解。后来有的人忘恩负义。童贤母也绝不与之计较。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做。她揣料世事,非常明智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赶不上。家人婢仆上千,她都能够说出姓名,并且明了每个人的饥饱苦乐以及能力性格,家人没有怨恨她的。

 

 

 

 

 

    相关推荐

    《铸剑》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铸剑》教案 中学语文《铸剑》优质教案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3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案例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2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1 由《铸剑》谈鲁迅的复仇情结 综合实践: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学生感想集锦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课堂实录及点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单元综合: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教语文书铸中华魂 刻舟求剑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下册书生论剑名师导航测试题 高一语文《霞》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教案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死水》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断章》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离骚》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刻舟求剑教案设计2021 高一语文《神的一滴》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设计 《刻舟求剑》说课设计 高一语文《定风波》教案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课文 高一语文上册《渐》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我一无所求》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 禹铸九鼎 刻舟求剑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前方》 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离骚》教学设计 历届高考语文诗歌题鉴赏练习(附答案):钓船归 贺铸 作家要铸炼语言 高一语文《沙田山居》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上册《龙门亮剑》复习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下册《项链》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阿房宫赋 高一语文下册《诗经》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邂逅霍金》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小狗包弟》教案设计 兰亭集序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教学设计简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教案 高一语文《窗》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过秦论》 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刻舟求剑》教学设计资料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说课设计 铭师德,铸师魂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设计 语文课改的“剑走偏锋”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1 高一语文教案《洛阳牡丹记》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 语文课改剑走偏锋知多少 高中语文必修一《错误》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短评教案 高一语文《一面》教学教案 高一语文林海教案 《错误》高一语文教案 说数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师说 高一语文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鱼书》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师说》 师说高一语文教案 高中高一语文暑假作业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 高一语文《善良》教案 高一语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板书设计 高一必修三语文离骚教案设计2021 高一语文上册《相信未来》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回旋舞》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