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

小编:

教学内容: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背景知识】

一、先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二、关于相关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字词综合运用】

①汜,fàn,字的左边为“三点水”,故其义必与水相关。指汜水,是位于郑国境内的一条河流。另外,“范”字的读音也是由草字头下面的“汜”的读音而来。

②缒,zhuì,字的左边为“绞丝旁”,故其义与绳索、丝绸相关。意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其造字法采用“形声构字法”,左边为绳索之形,右边是其音,“缒”的读音就是根据“追”而来。

③共,本为象形字,下面两点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个通假字,通“供”,供给之意,读gōng。

④阙,形声字,“门”为形,“阙”为声,读作quē,意即门户受损。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áng。

①贰: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为动词,意为从属二主,二属。

②军:晋军函陵。军,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军。

③远:越国以鄙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远地。

④封:既东封郑。封,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使……成为疆界。

⑤阙: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意为使……削减。

⑥通假字:共—供 说——悦 知——智已——矣。

【重点难点讲解】

作为文言文,字词的积累始终都是阅读和学习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实词。

本课中文言实词意义例句一览表

实词

意义

例句

从属二主

且贰于楚也

驻军

晋军函陵

推辞

辞曰

以……为边邑

越国以鄙远

增加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行李

出使的人

行李之往来

同“供”

共其乏困

渡河

朝济而夕设版焉

扩张

又欲肆其西封

使……损伤

若不阙秦

同“悦”

秦伯说

本课中的词语难点在于对几个常用虚词的义项的归纳,如:

【指导】

若:1.像;2.假如,如果;3.你

夫1.成年男子;2.句首语气词,无义;3.那个

微1.轻微;2.如果没有;3.没有

之1.往、到;2.结构助词“的”;3.代秦军

【知识延伸检索】

1.关于《左传》的作者

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慝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治长》

2.关于《左传》的流传

平帝始立《左氏》。后汉建武中,以魏郡李封为《左传》博士,郡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率,不复补,和帝元兴十一年,郑兴父子奏上《左氏》,乃立于学官,仍行于世。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

汉兴,北平候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大中大夫刘公子皆修《秦秋左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

———《汉书·儒林传》

3.关于史书体例

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②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⑤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⑥纪事本本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课文阅读指导】

本文的学习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学习,了解《左传》一些基本特点,并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运用烛之武的这种娴熟的外交辞令,使自己的语言得体。此外,还要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状况,同时,还要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与虚词,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要想学好本文,要注意的学习方法是:

1.课前回顾初中已学过的课文《曹刿论战》,尤其要回顾《左传》的一些基本特点。也可以深入地查找一些工具书,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写作的语言特色作一些了解,为正式学好《烛之武退秦师》作准备。

2.积累并整理一些重点词语,如:贰、军、远、封、阙等的词类活用的;已、共、说、知等通假字;若、微、夫、之等虚词。

3.背诵全文,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这一点对文言文语言材料积累不厚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在高一阶段,这话仍是很有指导性的。

4.赏析一下烛之武的说话技巧。烛之武可称为郑国的外交家,其娴熟的外交辞令,其绵里藏针的游说技巧值得研究。

【课文结构分析】

1.课文思路

课文按故事情节分为四段。

第1段:秦、晋围郑。

第2段:烛之武临危受命。

第3段:烛之武说退秦师。

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提出问题。

第二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利。

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用历史与现实挑拨秦晋联盟。

第4段:晋师撤离郑国。

2.课文结构图示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历史上秦晋两个大国包围郑国之际,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前去说服秦伯,离间秦晋联盟,最后使郑国转危为安的故事,烛之武受命于危难之时,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全文充分地体现了他机智善辨的外交才能。

【课文写作特色】

1.伏笔与照应

课文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为秦、郑联盟创造了条件。

2.波澜起伏

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谁知他却因长期不得重用而推辞,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又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烛之武这才顺利出使。再如,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写晋军欲攻而又退,也是有张有弛。

3.详略得当

全文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其余则简略。

【词句品味鉴赏】

本课的精彩语段是课文第三段,即烛之武说退秦师的那一段,这一段充分展示了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请看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烛之武说退秦师共分了四层,每一层一个侧面,从不同角度劝说秦伯,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提出问题。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讲话,易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第二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说明亡郑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烛之武措辞委婉而谨慎,符合事实,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烛之武以利益引诱秦国,攻郑与友郑的利弊轻重,自然摆在了秦伯面前。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烛之武用历史事实说话,并进一步分析晋国的贪婪之心,即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听到这里,秦伯的思想完全做通了,“秦伯说……乃还”。烛之武以其高超的语言艺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烛之武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能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同步达纲练习】

一、基础知识检测

1.选出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大王必欲急臣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瑜等率精锐断其后 D.诸人计议,甚失孤望

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二、课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杨孙戊之,乃还。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挂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鄙(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贾三人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唯买者之欲,而随以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唯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请益之则益之 益:

②于是争趋之 趋:

③再期亦富 期:

2.对“其门之限月一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家规定一月做一次买卖。 B.他的门限期一个月换一次。

C.他的门槛一个月就得更换一次。 D.他的门前的界限一个月改一次。

3.对“旦食而昏不足”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早饭晚饭都吃不饱。 B.吃了早饭没晚饭。

C.每天吃早饭时就精神不济。 D.天天吃饭都吃不饱。

【学科渗透训练】

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和高级阶段,随着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崭新的物质形态而出现,新的自然界历史就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从此开始成为生物圈进化的主导因素;自然界的进化从此开始随着社会发展而进行,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通过社会生产被改造成适应人类需要的产品而在原有的自然性之外加上了“人化”的社会属性。总之,通过人类的社会生产,自然界脱离了原来的纯自然物理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而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纳入了“社会——自然”系统之中,成为社会生态系统了;原来的自然史和自然生态史演变成为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了。根据上文所表述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段中“生物圈”这个概念有以下四种阐释,选出最准确的一项。

A.指生物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即生物所生存的范围。

B.指自然系统——即“人类社会”。

C.指社会的生态系统——即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纯自然物理系统——即有物质的人类社会。

2“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加上“‘人化’的社会属性”,下列哪项属于这个范畴。

A.植物体分为根、茎、叶三部分。 B.生物进行变异的过程。

C.对动、植物优良品种的培育。 D.水循环带来的巨大能量。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A 2.B 3.B

二、1.B 2.A 3.D

【创新能力训练】

1.①益:增加 ②趋:去 ③期:满一年 2.C 3.B

【学科渗透训练】

1.C(ABD只是强调了一个方面)

2.C(A没有“人化属性”,D项只是自然运行,没有社会属性)

    相关推荐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4 烛之武退秦师8 烛之武退秦师6 烛之武退秦师3 烛之武退秦师1 烛之武退秦师7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烛之武退秦师5 烛之武退秦师2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题解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我教《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简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评课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本剧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5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3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 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评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7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3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3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3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 烛之武退秦师(二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三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6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3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6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0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1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4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 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课本剧)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7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5 《烛之武退秦师》课本剧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固定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