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2

小编: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一、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二、背景介绍

1、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2、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邓小平的话,令当时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这位中国的“钢汉子”面前,低下了头。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二、文本探究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一)本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

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2、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二)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时间 地点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中国南海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三)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19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标志: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2、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四)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六)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六、结束语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相关推荐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鉴赏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7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之四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之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之二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之五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教学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练习答案 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高一语文上册《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平中见奇的佳篇──评析《别了,“不列颠尼亚” 》 语文版《别了,“不列颠尼亚”》《杂交水稻之父 高一语文上册《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范文 见证历史,演绎尊严──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让史册永记回归的时刻──评析《别了,“不列颠尼亚” 》 精确·凝练·鲜明·庄重──《别了,“不列颠尼亚”》语言美赏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别了,"不列颠尼亚"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文练习(2)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案例 201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重点辅导练习:别了,“不列颠尼亚” 2017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重点辅导练习:别了,“不列颠尼亚”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2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2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2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2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2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2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2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2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2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2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 《三亚落日》作业设计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2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2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2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2 2《三亚落日》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别挤了》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 别了,语文课教案设计 莎士比亚与威尼斯商人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