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小编:

教学目标:

1,读懂小说。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拿出来,和同学、老师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试图理解小说作者的叙事意图——他讲了个什么故事?

2,体验小说。看惯了“全知全能视点”的传统小说,这种“受限制视点”的小说给了我们一种崭新的体验历史的切入点,努力去感受小说中的“我”的困境——“我”的悲剧性在哪里?

3,积累一些鉴赏评价现代小说的术语、方法和经验。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下的合作探究与文本研习

教学设计:

零,课前交流:

上课前,大概用3分钟时间,先和学生聊会天。使听课者和我都了解学生的阅读接受情况。

事实上,我上周末已布置过预习作业,叫学生们梳理一下小说情节、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提出点希望在课上讨论的问题。从作业反馈来看,学生有部分可能没耐心看完小说,大部分看完了,但没明白小说到底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或者说,其实看明白了,但以为自己没明白。学生提出的最多的问题是——小说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环境描写。

1,昨天回去又把小说读过一遍了?

2,感觉怎么样?(难?易?小说很高明?哪些地方看不明白?……)

一,梳理情节,互助答疑,读懂小说:

同学都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小说不好读明白,看来我们这节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读懂小说。

这样,我们先一起按照传统小说的阅读方式,来梳理一下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把我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读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看看在相互的帮助和启发下,我们是不是就能够理解小说作者的叙事意图,也就是弄明白,海因利希·伯尔到底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

1,梳理小说情节,谁来开个头?(学生合作串讲故事)

“我”受了伤,被汽车运到一所学校(临时医院),将被抬往美术教室(那里是简易外科手术室)。在去往美术教室的路上,“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景象。最后,“我”证实,自己所在的正是“我”的母校(三个月前,“我”是这所文科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同时“我”发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

2,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记录好,找到自己能回答来帮助启发他人。

估计学生的提问包括:A,比尔格勒是谁?B,“我”为什么最后喃喃地说“牛奶!……”C,“我”为什么2次问自己在哪个城市?D,“我”为什么觉得炮声优雅?E,为什么反复出现画上的人的名字?F,老师为什么要他们写“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句话?G,为什么那么多笔墨写环境?

问题A:P41,#45,门房——战时,消防队员打扮

问题B:P50,联系上文,我认出了比尔格勒(我曾在他的门房喝牛奶),多种解读,我认出了门房,我对以前的生活有种留恋……

问题C:要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在故乡。

问题D:P47,#35,“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这种看法来自书本。看到小型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候,“我”有什么想法?同样这种想法来自哪里?

问题E:画上都是些什么人?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书上的描述中留下的线索,推测他们都是些什么样子的人?介绍美狄亚——希腊戏剧中的复仇女神形象,为了爱情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后来又为报复丈夫的不忠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女;老弗里茨——使普鲁士变为专制主义军事大国的人。尼采——他的超人哲学,权利意志论,通常被认为是法西斯思想的温床。你的学校里挂着什么样的画?小说中的“我”的学校挂的这些画,对“我”以及所有在学校里的学生潜移默化着什么?

问题F:这句话本来什么意思?干什么用的?P50 注释①。在小说里,“我”为什么要写它?P50 #50,“必须写下”,估计是规定的。就像学校里挂什么画像一样。

问题G:这些环境描写是怎么嵌入小说的?——通过“我”的眼睛,“我”一路被抬向美术教室,在担架上看到了很多景物。这些环境描写和小说情节有何关系?——这是这些熟悉的景物,让我产生了一大疑惑,我是不是在自己的母校。而最后,确证自己就在母校的,也正是写在黑板上的那几个字。

3,小结:《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小说,讲的是:“我”——三个月前还是德国一所文科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受了伤,被汽车运到一所学校(临时医院),在被抬往美术教室(那里是简易外科手术室)的路上,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景象。虽然“我”发着高烧,浑身疼痛,最后,“我”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字迹,由此证实,“我”所在的就是“我”的母校,同时“我”发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

4,引进一对历史学研究概念:《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比《一个人的遭遇》难读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是我们多见的“长时段”小说,“长时段”小说因为叙写的故事历时间很长,所有小说通常有跌宕的情节,读者很容易把握故事的来龙去脉。而像《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小说只选取了一个历史时刻的“横截面”,然后一下子把读者投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没有交代,就像看电影那样,因为历时相对很短,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它也没有复杂的叙事,更多地是在进行那一刻的心理变化的描写。应该说,后者,《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样的,更具现代小说的特点。

二,归纳概括,发现困境,体验小说:

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悲剧人物,刚才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其实同学们已经说到了很多。我们作个整理工作,同时再挖掘一下,这个人身上,到底有多少矛盾、困惑、痛苦,他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

2,学生自由作答。

A,3个月前,我离开,那是我是一个健康的8年级学生,学校还能算是个学校==》3个月后,我回到原地,学校成了临时医院,周围有很多死人,城市在火海中,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

B,我想名垂青史,事实却是,我没阵亡,却成了残废,而且即使阵亡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而阵亡?名字留在纪念碑上是件崇高的事情,可是纪念碑又哪都能领到,按一个格式成批生产,崇高的意思被这种机械复制消解了。

C,我在学校的时候,过着“绝望”的日子,虽然活着,却必须写下斯巴达战士墓碑上的铭文。斯巴达战士为保家卫国为牺牲,我不知道为什么。

D,我受伤了,很严重,周围的人对我却那么冷漠。

F,我觉得炮声高雅,自己却极有可能是被炮弹炸成了残废。

G,我在德国的土地上受了伤,我不是保卫国土,也不是侵略他人,我是为什么呢?

3,设想一下,如果这里的“我”,就是我们自己,你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处境中,会比他更聪明、更理智、更有美好结果吗?。学生自由表达。

4,引进一个概念:受限制的视点。阅读完这个小说之后,我们知道很多,比如这个是学校,是战争,是德国快战败了,知道他是不幸的。现在我们看这个小说的时候,是多么的具有道德优越感,觉得自己谴责战争,站在正义的一方,俨然觉得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但这种道德优越感在历史性的,它在实际的存在中是多么的捉襟见肘。生活在那时那地的“我”的视野就被限制的。所有当代中国青年具有的想法,包括反对战争、需要和平等等都是小说中的“我”不知道的。其实现代人一直处在这样的“受限制”的无奈和悲剧中,无论战争与否。

5,说到这里,你觉得这个小说重点是写战争、战争状况,还是写其中人的存在的窘境和他受到历史、时代等等限制的命运?学生自由表达。

我也比较同意后一种观点,也就是觉得这个小说是在写人存在的窘境,写人受到历史、时代等等限制的命运。而战争小说只是人类荒谬的存在境遇的一个特殊案例和某种放大吧。

6,第二专题,名为“和平的祈祷”,第一个板块“遭遇战争”又安排了2篇表现在二战中分属两个阵营的人的命运遭遇的小说,编写者的意图已经十分明确。我想补充的是:如果我们看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部小说,知道存在本身的复杂性,不是简单的谴责战争,那就是对作者的最大尊敬。“多元”和“复杂”是一种重要的文明心态。小说是有血有肉的,是尊重复杂的历史现实的。简单的将“和平”与“战争”二元对立,有违文明的心态,也容易使我们落入一种过时的思维范式里面。

7,《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作者海因利希·伯尔,参加过二战,当做俘虏,战后开始写小说。1972年,“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瑞典皇家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伯尔。

8,有关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获奖作品以及获奖理由,包括今天我们在小说分析中,所运用的叙事学原理,大家都可以参看我的个人网站上昨天新添的博客

    相关推荐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说课稿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简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优秀教案2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设计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1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1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教学实录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7(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3[苏教版必修一]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苏教版必修一《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8(苏教版必修2) 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高一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8(苏教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3[苏教版必修二]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教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流浪儿 流浪或者在路上 兰斯顿·休斯与他的《黑人谈河流》 讲到水“流必向下”,你又会自然联想到一句谚语: 巴黎圣母院——走进浪漫巴黎(七) 印度影片《流浪者》观后 苦儿流浪记主要内容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0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比尾巴》教学设计10 10、比尾巴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10 情到深处“文”自流 带你到中国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学设计10 威尼斯的小艇最新教案10 10《比尾巴》教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10 杰克·伦敦——流浪汉的文学之路(1) 杰克·伦敦──流浪汉的文学之路 浪花 教案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比尾巴》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 看到故宫,你想到的成语有: 《亡人逸事》教案10 杰克·伦敦——流浪汉的文学之路(2)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10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教学反思 课文 10 比尾巴|课标教材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流泪的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的教学设计 看浪花 教案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10 《人琴俱亡》教案10 人教版《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 小壁虎借到尾巴之后──《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威尼斯商人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浪花 [同一片天空 不一样的生活]流浪歌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设计(两篇)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案设计 假若你是扁鹊──《扁鹊治病》教学有感 假若你是扁鹊──《扁鹊治病》教学有感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再见了,亲人教案10 从斯帕拉杰的实验研究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些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10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由青海高原一株柳,你想到哪些人物?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