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精练试题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牧业文明”,特别是以群牧形态为主的生存方式,具有鲜明特点。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无论是狩猎还是放牧,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采取群牧的自然方式,以实现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群牧的生存方式不仅仅缘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还由于征战的需要。猎牧的生存方式塑造了草原人独特的品格,艰苦的草原生活境况铸造了他们强韧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应当强调的是,草原文化的“牧业”更突出的是具有依托自然的以游牧为主的群牧形式。这种群牧意识的产生,是狩猎文明的进步,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能力,也为草原人从狩猎文明走向畜牧文明提供了智慧与经验。从狩猎发展到游牧,体现了生产方式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的生存能力的不断强化,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

从考古学角度看,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文化伴随草原文化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早期铁器时代以前。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这种以压制、剥制、琢制和磨制相结合制作的细石器,反映了北方草原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具有草原民族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草原文化中的细石器不是单一的,其共存的文化因素至少还有两种,即“复合式工具”和骨角器。前者主要指用石片、骨角器和木质工具等非单一材料,组合或配套制作的复合式工具,有复合式刮削器、镶嵌石片和骨片、骨角、蚌器相结合的复合工具等。与草原细石器文化共存的又一考古学现象是骨角器的发达。据考古发现,与细石器共存的遗址往往有用兽骨与兽牙以及鱼骨、蚌类和兽角制作的工具和大量装饰品。这些都标志着草原文化开始形成。草原文化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它依托的主要文化载体,在观念形态上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由其生存模式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直接将群牧形式的草场、水源和牲畜转化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形态——肉、乳及相关皮革制品,其生产过程更具有依托自然的直接性。草原文化的载体,即无论是自然草场还是水、空气和阳光,特别是草原和水这两个基本生存条件,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更少有人工改造和加工而形成变异的,可称为原生性的生态经济。这既是草原文明朴素性、原始性的一面,也是它优越性的一面。

草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人粪生活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来看,草原民族的衣着以皮革、兽毛编织品为主,它是草原民族与肉乳并存的重要的副产品。众所周知,草原民族的食,以肉、乳或兽产品互易的农产品为主,具有原始生态的意义;草原民族的住,是逐水草而居,“穹庐为室毡为墙”,这是草原文化的建筑特色,这种草原式的居住方式具有建筑耗材少、无污染、节省能源的特征;草原民族的行,以牛、马、驼、羊为主,连依附它的车仗也都具有原生性,在现代工业文明出现以前,它是人们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总之,草原文化是较早形成的一种文化类型。

1.下列关于“草原文化形成标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民族“群牧意识”的产生、“群牧形态”的形成,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

B.草原民族从旧石器晚期到铁器时代一直使用了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的细石器。

C.草原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较,更具有它的优越性的一面。

D.草原民族生产生活的直接性、原生性和协调性使其文化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

2.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群牧形态”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草原民族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

B.草原民族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实现草原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

C.草原民族必须以自然为依托、逐水草而居,进行游牧生产,并且四处征战。

D.草原民族的群牧形态提高了生产能力,为其从狩猎走向畜牧提供了经验。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文化的“牧业”具有依托自然的特点,而农业文明、渔业文明则不具有这个特点。

B.草原文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草原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水平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方面。

C.“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也是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

D.草原民族的皮革、兽毛编织品等一些副产品和农产品都是自给自足的,具有原生态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奔赴 B. 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C.故及大王之向臣 向:器重 D.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空:失去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

C. 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伏尸而哭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 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 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并使始皇不对自己拥兵过重而生疑心。

D. 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3分)

译文:

⑵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3分)

译文:

⑶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4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寓意?(4分)

答: 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

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每小题1分。) (5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 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 。(《诗经》)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诗经》)

(7)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8)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1. C 2.D 3.B 4.D 5.B 6.C

7. 译文(1)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使燕王逃跑了(赶走了燕王),同时多次战败楚军。

(2)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

(3)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提供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

8. 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萧肃、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渲染临战的气氛。

9.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0. (略)

    相关推荐

    2012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题(带答案) 2012年高一下册期末质检语文试题(带答案) 2012北京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汇集 《多一些宽容》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孔乙己》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最后一课》基础知识 阅读练习含答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附答案) 《叫三声夸克》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敬业与乐业》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基础知识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技巧辅导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语文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及参考答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小学低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音、字、词(2) 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总复习 期末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广东省湛江市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总复习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笑》复习知识梳理 池州一中2012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苏武传》文言文基础练习与答案 《唐宋散文选读》之基础知识积累及解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林黛玉进贾府达标训练试题(有答案) 中考语文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有答案及评分标准)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题(带参考答案) 语文版八年下册六单元古诗词复习题附答案 赣州市2012年高一下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诗词分册总复习 惠安四中初三上语文期末复习系列•议论文阅读解题指导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目附答案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2年龙州高中高一语文上册9月月考试题 2012年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芦花荡》基础阅读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基础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复习 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复习要点及阅读练习(附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9月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 2012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小男孩》复习知识梳理、小男孩阅读训练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第六单元答案 《狼》重点知识点考点复习备考 人教课标版第三册语文复习要点归纳 孙权劝学重点知识点考点复习 语文阅读: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口技重点知识点考点复习、阅读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点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掌握基本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掌握基本科学知识 语文阅读题:《我的信念》课后练习册答案 高一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知识点、考点复习整理 芦花荡·知识点精析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材料—论述文本阅读训练1: 论儒学的复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九年级上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是成才的基础》阅读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材料—论述文本阅读训练11:转基因主粮不可贸然商业化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