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断句解析

小编:

文言断句,在过去称为句读(dòu)。所谓“句”就是作者已经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到此应该断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号”。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句读之不知”,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小练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

(1)虚词标志

①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④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如:(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越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小练习: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实词标志

①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②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断句时请记住:一通读,二点断,三标点,四检查。

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其次,遵循一个原则——先断后点。即在上步基础上,先一小段一小段地断开,然后再考虑该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可按现代汉语加标点符号的方法与要求进行。

除了凭语感外,还要运用有关虚字、词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以及人名、官名、地名等文化常识,反复检证,推敲,才不致出错。

总结: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哉”“为”)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课堂练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过关演练:

一、给下面的文言文段加上标点并解释段中加点的词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①而编之以发系②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③也所系者然④也

注:蒙鸠:鸟名。羽:鸟的毛。苇:芦苇。苕:芦苇的穗。

①为巢:②系:

③完:④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绐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①其手,问所苦,如待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⑴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色。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⑵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⑶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⑷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置:同“执”,拉着。②姁姁(xǔxǔ):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延:请B.籍其数而封识之籍:登记

C.举所封囊,举,拿D.数日景淳竟死竟死:竟然死去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⑴躬为煮糜炼药⑵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⑴李疑以尚义名于时。⑵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⑴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⑴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⑵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为我们塑造了李疑这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即使今天读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B.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亲友们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李疑则慨然收留了他,表现了李疑于危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

C.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送人财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敬佩。

D.作者在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中的清士,并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和目的。

4、给文中的划线的句子用“/”断句。

5、翻译上文横线上的句子]

⑴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色。

⑵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⑶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⑷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题目。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

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选自《旧唐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天令怀素按鞫。按: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典:主管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受: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讽: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

2.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B.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

C.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D.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家境贫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

B.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人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

C.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武则天让马怀素按照诬辞审问,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

D.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求怀素假以官府的名义行(他们的私事),但怀素没有阿谀顺迎他们。

4、给文中的划线的句子用“/”断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

译文:

②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译文:

③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

译文:

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二、

1C(竟死:终于死了(到底死了);

2A(B⑴以,因为⑵以,拿,用C、⑴之,助词,的。⑵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⑴而,但,表转折。⑵而,表修饰。)

3.B(有人的人故意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

4、数日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5、见译文:

参考译文:

李疑因为(他非常)崇尚义气(而)在当时(非常)闻名,他最能周济别人的危急之处。金华的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而(他)身边又没有亲人(来照顾他)。别人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范景淳就拄杖到李疑门前,告诉(李疑)说:“我不幸遭病,人家不让我进屋住。我听说你的义德很高,能借我一张床吗?”李疑(马上)答应了,请(他进屋)就坐,(并)迅速整理(好一间)明亮干燥的房子,(同时)准备(好了)床、被子和炉灶,叫(范景淳)住进去。(为范)求医疹脉,亲自为(范)熬粥熬药。早晚拉着他的手,询问哪里不舒服,待(范)如亲人一般。不久(范)的病更加严重了,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被单,肮脏恶臭不能接近。李疑每天为(范)刮摩洗涤,(竟)没有一点不耐烦的脸色。范景淳(感动得)流泪说:“我拖累你了。我恐怕再也活不下去了,没有什么回报您的厚德,(只是)袋子里面有黄白金子四十余两,在原来旅社房间里,希望你去取来。”李疑:“患难之中互相救助,做人的道理本应该这样,凭什么(说)回报呢?”范景淳说:“您如果不去取来那些(金子),(等)我死了,恐怕被他人得到,那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找了一个邻居和他一块去,带着(那些金子)回来了。当着(范)的面打开袋子,登记金子的数量并做了封记。几天后范景淳到底死了,李疑拿出自己的钱为(范)买了棺材,葬在城南面的聚宝山。拿出(原来)所封存的那个袋子,(把它)寄存在邻居家里,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来。等到他的两个儿子到了,(李)拿出袋子按(原来)登记的数(把金子)还给(范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拿着大米馈赠(给李),(李)却不接受,反而送给(他们)路费钱,打发(他们)回去。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宋学士说:“吾与李疑往来(多年),(非常)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是个温和老实的人,没有奇特威武的身姿。但他所做的事,却为古人义勇的风范。这怎么可能凭借外貌来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俗话说:“全世界混浊,清廉的人才会显现出来。我感伤(当今)世俗的好利的(风气),写下他的事来勉励(世人)啊。”

三、

1.C受同“授”错误。

2.BB项是状语后置句,寓居<于>江都,A、B、C均为被动句。

3.D“请托公行”的意思是“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

4、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5.

(1)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意思总体对给1分,“故”“诚”“诬罔”各1分)

(2)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意思总体对给1分,“当”“柄”“衷”各1分)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寓居在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家里贫困,没有灯烛,白天采些柴草,夜晚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经史,善于写文章。考取了进士,又参加了皇帝亲自支持的殿试,考中文学优赡科,被授予郿县县尉,经过四次提升,任左台监察御使。

(武则天)长安年中期,御使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孤独祎之到郊外为他饯行。张易之大怒,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远忠是同谋犯,武则天令马怀素审讯,派太监催促,传话示意马怀素要想办法定成同谋罪,马怀素支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责质问,马怀素奏报说:“魏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守陛下的法律呢?”武则天的情绪缓解了,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

当时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收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提升任考功员外郎。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升为中书舍人.开元初年,任户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累积功绩被封为常山县公,三次提升任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马怀素虽然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尊敬..怀素病逝,享年60岁,皇帝特地为他举办丧事,停止朝会一天,追封润州刺史,谥号为文。

    相关推荐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句式解析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虚词解析 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断句 文言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之文言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口技断句 初中语文手册之文言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寓言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判断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之复句分析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伤仲永文言句式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出师表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详解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曹刿论战文言句式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语言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之多重复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出师表解析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病句分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之通假字(4) 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题西林壁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之通假字(2) 语言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语言运用原则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之关联词 文言文判断句式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桥之美语言特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之通假字(5)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易错点分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之通假字(3)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之通假字(1) 文言文断句方法 高三语文语言基础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之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语基础知识总结(上)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之单句与复句的差别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望岳剖析 初中语文第二册基础知识之文言文中的成语 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复习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技巧最新 文言文断句方法总结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解析之句型的种类与成份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判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基础题讲解 初中语文第四册基础知识之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之文言文中的成语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高中文言文语基础知识总结(下)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知识之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简爱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马诗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竹石赏析 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 小学语文必背名言谚语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之名言谚语 文言文省略句解析 初中语文第六册基础知识之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秋思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梅花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项链分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卜算子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之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青青河畔草语言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病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口语解释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式 2016高三语文语言基础知识点 陈情表文言基础知识梳理2021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赠汪伦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望岳简析(2)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陈情表简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羊脂球分析 文言文句式解析:被动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高尔基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语言基础知识 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对比分析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春山夜月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钗头凤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葬花吟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赤壁赋简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一家人分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望岳简析(1)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实词归纳 语文基础知识之汉字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病句案例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野望题解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之基础知识 2016高三语文复习:语言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文言句式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子夜秋歌赏析 文言文断句技巧指南二 文言文断句技巧指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