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马诗赏析

小编:

,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可以作为二十三首诗的代表。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全诗雄健,豪迈,一气贯接。

总结: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马诗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竹石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简爱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秋思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梅花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卜算子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赠汪伦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钗头凤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葬花吟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春山夜月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马的世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子夜秋歌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夜宿山寺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望月怀远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月上瓜洲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迢迢牵牛星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塞翁失马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诗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渡荆门送别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别诗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望岳剖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塞翁失马注释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塞翁失马译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竹石鉴赏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诗句与诗人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徐悲鸿奔马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项链分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点绛唇鉴赏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高尔基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诗歌起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己亥杂诗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别诗类型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望岳简析(2)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出师表解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陈情表简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羊脂球分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对比分析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之文言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赤壁赋简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一家人分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望岳简析(1)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题西林壁解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郑燮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范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刘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陆游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象征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翻译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短联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黄河 初中语识文基础知识之正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之复句分析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之关联词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口技段落分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谢亭送别分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爱的教育简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短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语法 初中语文知识基础之汉语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吴冠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雨巷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梅花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真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边城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望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野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纸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繁星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己亥杂诗主题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国风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列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老王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张辑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母亲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比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蜀相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字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童话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新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中国小说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杨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佳人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秋思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于谦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李白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口技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用典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杜甫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王绩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项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戏剧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钗头凤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张九龄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史铁生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战国策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