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语文阅读中不可忽视的三种标点

小编:

标点符号是种奇妙的东西,尤其是与文章一结合,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魅力。这些标点符号,主要的有引号、省略号与破折号,在阅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它们的表情达意功效。

一、引号的“情”与“意”

文章中的引号,除了表特定称谓和话语的引用外,一是表达特别的情感,主要就是否定、讽刺与批判。

如《包身工》中的如下句子: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这里的“慈祥”之所以加引号,意在否定与讽刺,这分明是“虐待”,这分明是“狠毒”,哪是什么“温和”“慈爱”。显然是反语,是对带工老板在饮食上虐待包身工的辛辣讽刺和深刻揭露。

又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如下句子: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这里的“暴徒”加引号,不仅是引用,更是绝妙的讽刺,因为这两个字出自杀人者之口。这一引号,加上叹号,表达了鲁迅先生心中强烈的愤怒与憎恨。

再如《包身工》中的如下句子:

这是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小巷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笼一般,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是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宿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

这里也是引用称谓,“懒虫”和“猪猡”是老板和老板娘对包身工人侮辱性称呼,在他们眼里,包身工不是人。作者之所以加引号,是对原意的否定,是为了进行特别的讽刺,老板和老板娘实在不是“人”。

二是强调突出特殊的意义,如《小狗包弟》中的如下句子: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包袱”。

这里的“包袱”加引号,具有特别的意义,指的是包弟的命运给“我”和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包含着对包弟命运的关切。“我”胆战心惊,害怕,担心包弟也会像其他小狗一样不能摆脱被捉杀的命运。

又如《包身工》中的如下句子:

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这里的“饲养”一词,加引号,同样有着深意,这个词是贬词褒用,说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人们根本无法生活下去。

二、省略号的“情”与“味”

省略号在文章里,不仅仅是表示余意未尽,还包含着丰富的情与味。

先说“情”:

1、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这是《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运用漫画笔法所呈现的妙句,活画出中外杀人者无耻的嘴脸,省略号就像他们脸上流下的血滴,是他们对人民所犯下的罪恶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用省略号,除了表示中外杀人者血债累累外,还寓含着警告,血债要用同物偿还,杀人者们不要得意得太早了!

2、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暖,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这里的省略号有着怎样的意味呢?在“红砖头的怪物”口中,包身工什么都没有,她们会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这里的排比和省略号将夏衍先生对包身工制度的深恶痛绝的情感表达得极为强烈。

再说“味”。

我们这里所说的“味”指的是作家们用省略号表现出的不同的人味,也就是不同的个性、心理及其精神。

1、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⑸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电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这一片断写的是少年闰土,四个省略号写出了少年闰土知识的丰富,性情的活泼,在他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而这些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这是中年闰土的话语片断,这一片断中有多处省略号,往往是欲言又止,或是吞吞吐吐,这就写出了中年闰土的木讷、沉默与寡言。是什么让中年闰土变成了这样的木偶,是他与迅哥儿的“厚障壁”,不,不仅如此,而是社会,正如小说中所指出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3、“可恶!然而……。”四叔说。

“然而……。”四叔说。

这两处,大家相当熟悉,是祝福中鲁四老爷的话语。其中的省略号表现出鲁四老爷怎样的人味呢?前一处,“可恶”是针对抢人行为而言,表现出不满;“然而”突然一转折,表示出对祥林嫂婆婆家的做法的认同。这种转折反衬出鲁四老爷的可恶。作者通过写这一“封建社会的捍卫者”,间接写出了当时“封建思想”依然对社会有很深的影响。后一处“然而”,写出鲁四老爷的自私与失落,因为祥林嫂是一个勤快的难得的好劳动力。总而言之,在小说中,“四叔”是有学问、有身份的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为有身份,所以首先应该是讲理的人;其次是要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伦理习惯的。祥林嫂作为个善良勤劳的弱女子,被那样粗暴地抢走,当然是“可恶!”;可是,她家里有婆婆,却背着家人偷跑出来打工,有悖于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规范,因此,四叔补充说“然而……,”意思是绑走她也是情有可原的。

三、破折号的“意”与“气”

文章中的破折号,作用是多样的,主要的是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总的来说,一是就文章语句义进行解释或补充,二是体现文章语气变化和情感留动。也就是“意”与“气”。下面我们结合一些语句作些分析:

1、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体现出鲁迅先生语意的变化与情感的流动:写文章纪念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由来已久的愿望,作为作家的他只有通过写来纪念,但内心悲愤的情感用文字不能倾诉,但又只能用文字来倾诉。一个破折号表现其深沉浓烈的悲愤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为没有更好的形式纪念逝者而感到无奈和伤痛。

2、“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这句话的破折号,不仅有话语停顿的作用,还有故意和调皮的意味,活画出一位狡黠而又睿智的学生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梁任公既自负而又谦逊的性格,幽默率真、自然而不造作的个性。从中可以见出梁任公先生演讲开场白的独特、语言十足感染力。

3、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这里的破折号有着特别的用意,作者用破折号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女牢房里的“6英尺宽,3英尺高”“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的三层的长条盒子,表现出场面的恐怖,令参观者惊惧万分,不忍看,不堪看,不敢去忍受,去想象。

4、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这里的破折号,起着补充解释的作用,让我们关注囚徒的眼神,那里面有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残酷现实无奈的悲哀。

5、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

这里的破折号,也是解释与补充。这样,让我们了解了包身工吃早饭条件的简陋,居处空间的狭窄,过着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

阅读是慢功,需要老师引领同学们停留下来,或是关键词句,或是重要标点。要像浮士德所说的“你真美啊,请停一停”,咀嚼感受标点带来的特别的美。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不可忽视时间表述句 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 诗歌阅读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不容忽视的形容词教学 忽视的同义词 忽视的近义词 忽视近义词大全 虚词使用中易被忽视的语病 忽视的解释及造句 文体阅读法,不可丢弃的一把钥匙 “忽视”和“漠视”“无视”的区别附练习与答案 忽视的近义词是什么 关于忽视的同义词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高考志愿填报中不可忽略的三个细节 文章标题可以用哪些标点 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阅读常用的十五种方法(三) 阅读教学要重视文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容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四个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容易忽视的暗示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微笑的可乐 附答案 初中语文“三遍”式阅读法 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三):文言文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诗词鉴赏中容易忽视的两个暗示 学习心得: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标准 高三语文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题读写训练之"俭以养德"-名家选文 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三国演义考点预测 高中文言文阅读的“四要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析之容易忽视的两个暗示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看完电视》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题知识点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三个困惑 语文文言文阅读“三法” 初中语文阅读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语文阅读知识点 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的三个步骤 2016中考语文考点:名著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解读:三峡 几种标号和点号的关系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阅读考点预测 中考语文知识点: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技巧之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解读:三峡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基础知识小语段阅读答案 2017中考语文考点:名著阅读 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现代文阅读:短文阅读技巧汇总 从影视到语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语文阅读文言文方法(高三)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 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三国演义》 中考高分指点:名师解读语文考点(标点符号)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文阅读 黑忽忽的反义词 高中语文标点符号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2016年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初三语文知识点:水浒传阅读指导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比较阅读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要点分析 阅读常用的十五种方法(二) 阅读常用的十五种方法(一) 初中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高三语文鉴赏性阅读的步骤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现代文阅读:如何进行名著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技巧之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三种文体知识点 目不忍视成语解释 中考语文经典美文阅读及答案:阳光,是一种语言 2017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语文课我教标点的三大法宝 不可不知的20个成语典故 名师谈高三语文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不可言喻的造句 现代文阅读需建立几种意识 初中作文知识点:中考作文忌犯的三种错误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饮食不宜过烫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2017中考语文常考考点:名著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迁移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品析性考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典型题解法(三) 视而不见的反义词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造句 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理例题和知识点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辨 2017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散文阅读的考点解析 高中学法指导:高三语文学习阅读积累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阅读复习 阅读常用的十五种方法汇编 标题中的标点符号用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5:古文诗词阅读 2016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之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古诗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