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三个困惑

小编:

套用沈从文先生形容湘西美景的一个短语——“愁人的美丽”——来概括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现状,真是太确切不过了。这一短语真切地反映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尴尬处境。说它“美丽”,是因为现代文阅读考查,给每一位考生带来了同等的获得考分的希望和信心——我们还没有接触到、听说过有哪一位考生是自认为不会阅读现代文的。这是从功利角度说。从超功利角度说,现代文阅读考查给每一位考生提供了一个欣赏现代文佳作的机会。但是,“愁人”的是,没有任何一位考生能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获得满分,至少在笔者接触、了解的范围内如此。在语文考查的诸大项中,其他各项,如语言表达运用、古代诗文阅读乃至作文,都能较大频率地出现无瑕疵答案,从而获得满分,唯独现代文阅读例外。这是一种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尴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我们不妨用极端思维来思考这一尴尬现象:是不是我们的考查本身存在着科学性的缺陷?

一、难易

“不可能获满分”现象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试题的设题难易问题。按照《考试大纲》的说法,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应该包含中学生实际的阅读、表达和思想水平。但是,事实上部分阅读题的问答已经超越了中学生的思想水平。梳理各年各省的高考试卷现代文大阅读的选文,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选文都带有极浓厚的人文色彩,作品内容基本上都带有极其浓厚的悲苦、悲悯意识。以浙江卷为例,近几年,现代文大阅读选文分别为《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泰山之思》(蔡家园)、《乌米》(高尔基)、《一位老者和他的歌》(巴哈罗·内西)等。上述各文的核心句分别为:“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如果命运之神想切断这条路,那就随它去好了。至于我,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所有这些句子都出现在文末,或是倒数第一句或是倒数第二句,命题者都就此设置了题目。

细心体味这些句子,我们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悲悯和哀怨,有时甚至是绝望。“我们需要登高,需要望远”,确实,因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时间内,可能处在一种猥琐、龌龊的境地中。意识到这点,怎能不让人心生悲苦?作者攀登了泰山,游览了泰山,感悟了泰山,却在文末得出“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这样一个让人迷茫的结论。我们的一生是否一直处于这种迷失状态中呢?乌米是个疯婆子,她永远等不到自己亲人的归来。我们这些心智正常的人是否比乌米更幸运一些呢?我们的一生能否等到自己在等待的东西?或许,我们的命运只会比乌米更加不幸,因为,乌米因为“疯”与无知,她还怀有希望;而我们,却是连希望都被现实活生生地剥夺了。巴哈罗·内西的《一位老者和他的歌》更是结结实实地告诉我们:我们臣服于命运之主吧。这是怎样痛苦的一个表白!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完全赞同大阅读选文对人文思想的侧重和对悲悯意识的青睐。并且,真诚地认为,这是必须的!因为,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本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甚至是核心价值。但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是,悲苦、悲悯意识难以言传,相应的思想也最难理解,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我们要其理解、表达类似思想是否勉为其难?学生能够认识晕乎乎、甜腻腻的爱,恶狠狠、凶巴巴的恨,轻飘飘、软绵绵的关心、同情,却很难理解这种人生的大悲苦。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看到自己锦衣华服、声势显赫后的虚空,看到芸芸众生生老病死的人生悲苦,毅然出家踏上探寻解除众生悲苦之道的路途,但是他的这番苦心有谁能认识、理解呢?弘一法师(李叔同)临死书写“悲欣交集”四个字表明对生死的看法,我们阅历有限的学生又怎能理解?

面对难题尤其是思想难题,学生只能用过去的经验(教师传授的解题方法)加以应对,所以答案在所难免地出现空话、套话乃至风马牛不相及的话。现代文阅读题不能拿满分,“不亦宜乎”?这种现象的出现,大概除了有教师教得不好、学生学得不好的原因外,还应该有考官考得不好的原因。考试本身是一种引领,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想境界、思维层次前进。但如果目标、要求过高,是否会因脱离实际而让学生产生懈怠乃至不屑之心呢?

二、快慢

难易程度的拿捏不准似乎还不是关键问题。因为按正常逻辑,即使再难的题目,只要不是超纲得离谱(现代文阅读考查几乎不涉及这一问题),我们众多考生中的精英、天才分子,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准确解答。前提是,给予时间让其好好思考。这就涉及考试时间及解答速度要求问题。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可能需要涵泳。宋代陆九渊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我们平时养成的阅读习惯、形成的阅读态度要求我们,读书读文不能太匆促。虽然,按培根的说法,“有的书可以选读,有的书可以速览”,但采用这种读书方法读的书,“仅限用于次要的和二流的书籍”,并且读这类书的目的主要是消遣和增加谈资,最大的功效不过是扩大一点视野。而我们的考查,其目的显然并不在于此。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文学类作品,其要达到的目标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每项要求,都不是我们能用匆匆一瞥的方式完成的。

要真正读懂一篇经典文章,需要采用“内引外联”的阅读方法:引用作者的写作背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对应自己的人生阅历,引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而“内引外联”需要时间。下面以瞿秋白《告别》一文的阅读为例作说明。《告别》的末三段分别是:“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三段文字,至为简单。你走马观花,一扫而过,觉得文字并无奇特之处需要我们费神费思。然而阿尔卑斯山口的温馨提示“慢慢走,欣赏啊”同样适合于现代文阅读的“山口”。你放慢脚步,睁大眼睛,联系背景,仔细思考,会发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的结论,收获许多的感悟。择要说明几点。《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今译作《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副标题为《四十年》,这里作者出现了笔误,将一书误写为两书。这一处笔误蕴含着如下信息:其一,瞿秋白在狱中撰写《多余的话》时间仓促,是想到哪写到哪,没能进行修改润饰甚至检查重读。其二,从这处笔误中我们可以断定,《告别》乃至整册《多余的话》并非伪造。一个时期内,“《多余的话》为伪造”的观点甚嚣尘上;但是,作伪者为表明伪造物的真实,一般会努力回避常识性的错误,像上述笔误,定然竭力避免。此处出现低级笔误,倒恰好可以反证《告别》乃至整册《多余的话》为瞿秋白所作。在临死前,念念不忘还可以再读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非常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文化的眷念,生命可无恋,文化不可不关爱。而从这些作品的选择中,我们又可以鲜明地看到瞿秋白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倒数第二段关于豆腐的论述。中共的领袖,无产阶级的坚定战士,在临死前会流露出这样婆婆妈妈的思想?然而,瞿秋白是人,并且是真诚的人,性格直率的文人。这句话里包含着他对吃的怀恋,对草根饮食文化的偏好,对生命的珍惜,不是大有修为者是写不出这样的临终寄语的。从这个句子,我们仍旧可以反证《告别》的作者千真万确是瞿秋白。造假者没有水平造这个假,也没有胆量造这个假。

从上例可以看出,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读者需得浸淫其中,缓读慢品,内引外联。而我们的考试限时限速,不提供任何资料查阅,这样的考试,能让学生获得读懂文章的最大几率吗?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涵泳咀嚼,而考查时,要求其囫囵吞枣,这是一对明显的矛盾。

三、静躁

阅读的环境有时会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一般而言,准确解读文章需要一个“静场”。但我们的考试,因为与考生的“命运”关联度太大,考生已经不再能以一种平常心看待它。阅读、解题时,除少数破罐子破摔和心理素质超强的考生外,大多患得患失,心浮气躁。而心浮气躁是品味语言的大忌。在这种情绪下,不能完美解答阅读题,自然在所难免。有时,我们的考试不是考考生的学业水平,而是考考生的心理素质。当然,我们承认,心理素质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之一,很需要得到重视和提高。但是将其与语文阅读水平测试搅和在一起,容易影响语文阅读水平测试效度和公平性,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怎样给考生营造一个“静场”,提供一个平心静气解读文章的环境,或许也应该是各级各类考试组织者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毕竟,静躁不同,考生发挥的水平也会有不同。

按习惯性思维,存在的就是最合理的,我们会想,现代文阅读考查大约只能这样考查吧。但是,我们既然发现了这种考查包含的某种无奈的不合理因素,我们是否应该提醒自己,要为提高这一考查的合理性再作点思考?目力所及,王尚文先生曾经试行过的通过现场朗诵来评判考生的阅读理解程度的做法,香港不少考试机构实行的通过上交读书笔记(开卷,限时较长——比如两天甚至一周)的阅读考查方式,都能有效降低上文所述问题对考试的干扰。当然,上述方法的运用,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作出坚持不懈的思考和努力了。

    相关推荐

    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 高三语文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 高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备考 现代文阅读莫忘“六个结合”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知识汇总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中考语文:如何突破现代文阅读? 2016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之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 初中语文知识之现代文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 高中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方法 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指导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 高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题“三忌”及对策 高考现代文阅读审题要领1 中考语文学习方法:现代文阅读 2016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孔乙己》 202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我爱燕园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迁移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品析性考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现代文3大文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语用类考点解析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探究 现代文怎么阅读 高考语文冲刺: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欣赏型考点 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品析性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迁移类考点分析 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解说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想象类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考试知识点分析:现代文阅读 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迁移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取类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策略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品析类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攻略分享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想象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分享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迁移型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传记阅读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分析: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现代文掌握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品析性考点 2014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指导 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语用性考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推荐 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现代文阅读:短文阅读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学习的要求及指导 困惑的同义词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说类考点解析 现代文阅读指导 高考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6 高考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1 高考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2 高考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3 高考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5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 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分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之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解说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欣赏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和模式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现代文阅读(1)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现代文阅读(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之新闻阅读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策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备战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易混术语区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方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2021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现代文阅读:如何进行名著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总结 高考全国卷语文现代文阅读历年考点梳理 2021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泥泞 2021年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4) 2021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背影 2021年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5)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的现代文阅读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2021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盘点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常用的修辞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 [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应试知识点梳理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