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第十》原文、翻译与解读
【原文】10.8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译文】参加国君祭祀得来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自己家里的祭肉,存放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能吃了。
【解读】这一章说的是对用于祭祀的肉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原文】10.9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不交谈。
【解读】有人说孔子的这句话说指的是祭祀期间的做法,有一定的道理。这样作为的是体现庄严肃穆。
【原文】10.10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译文】即使吃的是粗饭、菜汤,要吃的时候也要祭一祭,并且祭的时候要表情严肃认真。
【解读】这里说的是能够吃上粗茶淡饭,也要感谢自然的赐予。
【原文】10.11席不正,不坐。
【译文】不是自己该坐的位置,不要坐。
【解读】这句话仔细琢磨很有意思,很多人认为是席位不端正不坐下。我倒以为说的是赴宴的时候要分清主宾的位置依次落座,不要坐在自己不该坐的位置。古人在宴饮中,很注意长幼的座次区别。我们今天也是这样,都要把做尊贵的位置让给长者或领导来坐,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10.12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译文】同本乡人一起宴饮,要等到年长者走后,自己再走。
【解读】这一章说的还是宴饮时的礼节。体现对长者的尊重,这是年轻人的基本礼节。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注意。
【原文】10.13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译文】乡里人迎神驱鬼,就穿上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解读】本章记载乡人驱逐疫鬼的祭祀活动。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记载说,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可说不是活人是死人,祭祖自属大事。
【原文】10.14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译文】托人向在其他地方朋友问候,在送别受托者的时候,一定要一拜再拜。
【解读】托朋友办事一定要表示谢意,这也是交往和总要注意的事情。
【原文】10.15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季康子赠送药时,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这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解读】这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我们注意孔子是怎么处理的就可以了。
【原文】10.16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马圈失火了。孔子上朝回来听说后问:“伤着人了吗?”不问马。
【解读】这一章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敬重。
【原文】10.17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译文】国君赐给吃的,一定要先摆正席子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要煮熟了供奉祖先。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陪侍君主吃饭,在国君祭祀的时候,自己先替国君尝一尝。
【解读】这一章讲的是接受赏赐食物时的基本礼节。
【原文】10.18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译文】孔子生病,国君来探视的时候,他头朝东躺着,身上盖着朝服,再把大带子加在礼服上拖垂下来。
【解读】生病接受领导探望是应该具有的礼节。
【原文】10.19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译文】国君召见,不等驾好车就先步行走了。
【解读】这里讲的是臣受君命之礼。
【原文】10.20入太庙,每事问。
【译文】孔子进了太庙,什么事都问一问。
【解读】需要体会与此前出现的同一句话的不同含义。
【原文】10.21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译文】朋友死了,没有人收殓,孔子说:“丧事就由我来办吧。”
【解读】与朋友交往,不但要善始,也该善终。此外也体现了孔子的大爱精神。
【原文】10.22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文】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接受的时候也不拜。
【解读】馈赠之礼,重情义不重财物轻薄。
【原文】10.23寝不尸,居不客。
【解读】这是孔子认为的坐卧之礼。我以为睡觉也有美感的问题,而平日居家是要放松心灵的时间,无需紧张严肃。
【原文】10.24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译文】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关系很亲密,也一定改变表情,表示哀悼。看见戴着礼帽的官员和盲人,即使很熟悉,也一定要很礼貌。在车上遇到穿丧服的人,一定要微微俯身,手扶着车前的横木。遇见背负国家地图的人,也这样做,有丰盛的菜肴,一定要改变神色,站立起来致谢。遇到疾雷大风,也一定要改变神色。
【解读】这里讲的是平日行走时路遇他人的礼节。
【原文】10.25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译文】上车时,一定要端正地站好,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里不回头看,不大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
【解读】孔子对乘车有很严格的要求。为的是安全和礼貌。
【原文】10.2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文】雌雉看到人的脸色变了,就飞向天空,盘旋一会就又停在一处。孔子说:“山上的这些雌雉,很懂得变化呀!”子路向它们拱手,它们就又振振翅膀飞走了。”
【解读】这一章我以为总括全篇,说的是待人接物、日常生活的礼节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