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小编:

中国古代令人敬仰的文人不计其数,但“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之人,恐怕非东坡莫属了。人们喜爱、甚至崇拜他,决不只是因为他高超的文学造诣。他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正如王水照先生在《苏武论稿》中所说:“千百年来,他的性格魅力倾倒过无数的中国文人,人们不仅教慕他在事业世界中的刚直不屈的风节,物胞民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敬仰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的理性风范、笑对人间厄运的超旷。中国文人的内心里大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正是苏武的后一面,使他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建立了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而属于东坡的精神绿洲,即他的人生态度,一言以蔽之:坚守与超然的完美结合。而这又导致了他的生存方式是痛并快乐着的。那么他坚守着什么?又超然着什么?为什么痛?又为什么快乐呢?带着一个又一个疑问,我们不妨走进东坡动荡的一生去探个究竟。

坡一生历尽沉浮,曾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因反对变法,遭人弹劾,被捕下狱。后贬黄州。守旧派执政后,任杭州知州,又提升为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但又因为反对守旧派的某些措施,被贬为地方官。后新派上台,远惠州,直至贬到天涯海角。东坡终身漂泊而不得志,但他始终坚持着对美的追求,并未怨天尤人,可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什么让东坡在挫折和痛苦面前依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无论遭遇何种不幸,都让美存于心间呢?那便是他身上所散发出的超然气度了。东坡把坚持对美的追求深深隐藏在自己超然、洒脱的外表背后,而这种“坚守”精神已经注入了他的骨髓中。假如没有这份“坚守”精神,他的超然就会失去依托和底蕴,变得不切实际。东坡信奉儒学“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宣称“若使言无不同,意无不合,更唱迭和,和者非贤”。他称赞张方平“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他推崇“以天下之重自任”,不求迎合,但求坦荡;不求悦人,但求问心无愧。于是他不屑围绕功名利禄而斤斤计较,自称“余天下无思虑者也”。当亲眼目睹官场上的丑恶时,他甚至“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而这些便源于他追求美的那份坚守精神。他也明白,要坚持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可他义无返顾。而对由于自己的坚持所造成的困境,他却采取了超然的态度,即所谓“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在们游松风亭》中,东坡纵步惠州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本末,意谓如何得到?思索良久,忽有所悟,口:“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可见东坡是以一份超然的精神来对待人生、对待生活。明诗人高启赞东坡:“或置诸銮坡玉堂,或放之朱崖黄冈。众皆谓先生之憾,余则谓先生之常。先生盖进而不淫,退而不伤,凌厉万古,麾斥八荒,而大肆其文章者也”。在东坡极富除力的精神世界里,“坚守”精神使他以更加超然的态度面对一切境遇,超然于世又让他一生能够坚持对美的追求。

坚守与超然相结合的人生态度,让东坡痛并快乐的活着。坚持对美的追求,让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尔虞我诈,他想自动离开那是非之地。而其与权力中心总处于不协调地位的政治主张,让他不得不远离权力中心。于是他的生活充满了挫折与痛苦。这苦与痛是双重的,既包括肉体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因为被贬,颠沛流离的生活,物质资料的匾乏,肉体上的苦不言而喻。精神上的痛则来自于人生理想的无法实现。东坡从小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有着“奋厉有当世之志”的济世精神。他也想通过考取功名、进入仕途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惜事与愿违,在屡受打击、饱经忧思后,他发现理想实现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到最后变为根本不可能。这才是他心底的痛,而且跟了他一辈子,是无论如何都逃不开的。但他却用超然的态度面对这一切,努力在痛苦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于是“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思来临,一笑置之”。东坡超然的目的是要“无往而不乐”。超然自我,心游物外,却正是为了肯定自我,乐观进取。他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应对自己坎坷人生。

对于痛苦与快乐,东坡看得十分通透。“鸟乐忘冒孚,鱼乐忘钩饵,何必择所安,滔滔天下是”。(《和所乘船上小诗八首》)人生有欢乐,亦有痛苦,就好象鸟存在着冒孚之危,鱼有钩饵之险。鸟鱼尚且可以快乐,更何况人乎?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费尽心机“择所安”,“滔滔天下”无处不是。快不快乐,外部环境不是决定因素,关键是有没一颗敢乐、善乐的心。如果自己心中有“乐”,才能“忘冒孚”、“忘钩饵”。而这种“乐”是一种并非刻意、忘却危险的乐。所以恰恰是在困苦的环境中,东坡形成了自己超然的人生态度,并用它为自己带来快乐。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中所说“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

东坡对自己的处境,无论顺逆,抑或常境都会用超然的态度,寻觅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样,他既没有在逆境中陷于苦闷与颓废,成为悲观主义者,也没有在顺境中飘飘然、不知所以,成为浑浑噩噩游戏人生的盲目乐观主义者。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苏东坡传》中这样写到:“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己经够长了;即使他追寻长生不死的仙丹露药终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一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妙一面”。的确,东坡热爱生命,享受人生,在整体的烦恼人生中,尽可能享受局部的快乐。

常境、顺境中,东坡尽情享受着每一时每一刻的快乐,如《满庭芳入“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卜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的亭芳入”只要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人生何处不适意?东坡有时甚至在玩味自己的心境中体会快乐,在闲适的心中构筑精神的乐园,可谓自娱自乐,如《行香子》“消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若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日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逆境中,东坡善于解脱忧患的超然人生态度更是倾倒了无数人。他始终带着微笑来拥抱人生的痛苦,把忍受变为享受,取得了精神对物质的绝对胜利。

对待人生,东坡从不苛求完美。“耕田欲雨对欲晴,来欲顺风返者怨。若使人人祷辄应,。造物亦应日千变。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泗州僧伽塔》)他深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太多的期待只会带来太多的失望,从而引起无尽的烦恼。“事之如人意者,亦自难遂,从古己然。”(《与文与可十一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无法违背的自然规律。生命离不开遗憾,人生不可能完美。东坡认识到这一点,也坦然接受,而且没有放弃在“难全”的人生中寻求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水调歌头》)

对待挫折、排挤,坦然面对,平静接受,处变不惊。“慎勿怨谗谤,乃我得道资。淤泥生莲花,粪壤出菌芝。”(《韩退之孟郊墓铭云》)又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郑文体评曰:“此足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绍圣四年(1097年)人,东坡在惠州写《纵笔》“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此诗传至京师,为当时宰相章。淳所知,大为恼火,只说了一句“苏子尚尔快活邪?”遂将东坡再贬至“食饮不具,药食无有”的榜州。在更为恶劣的条件下,东坡没有怨天尤人,相反“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时从父老游,亦无间也。”又作《纵笔三首》“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面对政敌的步步紧逼,不依不饶,东坡的超然气度依旧女故。

对待生活,特别是困苦的贬谪生活,东坡随遇而安,无往不快。“入峡喜见岩,出峡爱平旷。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出峡》)“哺糟啜离,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超然台记》)东坡在《书上元夜游》中写到:“己卯上元,予在增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己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韩愈曾写《赠侯喜》,结尾两句为“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这里东坡是笑韩愈想摆脱科举仕途去另求功业,却终究为世俗所累。而他自己虽处于“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与程秀才三首》)困境中,却泰然处之,自得其乐。又如《定风波》“长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每被贬到一处,便以本地人自居,自然不会嫌弃当地的贫穷荒蛮。于是非但不心生厌恶之情,相反会体味到“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渔樵”的生活乐趣。贬黄州,他以黄州秀才自居;再贬惠州,他说:“譬如原是惠州人,累举不弟,虽欲不老于此邦,岂可得哉?”以与程正辅阿;最终贬膻州,他发出“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以别海南黎民表阿的感慨。“是山皆有寺,何处不安家?”“岭男有异趣,何妨倾盖新。殊方君莫厌,数面自成亲。”(《和王巩六首并次其韵》)这种四海为家的超然气度让他安于现实、自得其乐。

逆境中,东坡不但平和地去接受那些必须接受的,而且努力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逆境为常境。

贬谪生活确实苦不堪言,可苦却没有使东坡消极怠惰,他从苦中觅到了“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的真知灼见。贬谪生活也很寂寞。可他却不甘寂寞,而是愉快地去享受寂寞的自由。如《滴居三适》组诗中的第一首《晨起理发》:“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少年苦嗜睡。朝野苦匆匆。爬搔未云足,己困冠巾重。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貌。雕鞍响何月,安与丑械同。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篷。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公。”冲破樊篱,复返自然的喜悦不言而喻。东坡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更重要的的是他还善于创造新生活,让自己过的既充实又有情趣。在黄州时,他上书太守朱寿昌,希望官方出面,禁止溺婴恶俗。惠州时,他动员当地居民改变有病不医而杀牛祷神的愚昧做法,并把药方介绍给百姓。海南时,他向那儿的人介绍中原农业生产知识。东坡还是个精力十分旺盛的人,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亲执庙枪”研究烹任;亲自酿酒,还“且涌且尝,遂以大醉”。对于大自然更是情有独钟,所到之处皆寄情于山水,杭州

时“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黄州时“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岭南时“岭南万户皆春色”。“罗浮山下四时春”。秀丽的自然风光坚定了他对没的追求,仕途的艰辛与困苦也在自然美中不断被冲淡、消解。

在痛苦的包围中,东坡快乐的活着。而他一生最痛苦的时光,恰也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深知什么时候最快乐,那就是写作,“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正是因为有了创作快感给予他的精神支撑,他才能够超然面对所有忧思;才能够坚持对美的追求;才能够过着“最悲惨而同时最活泼快乐的生活”。就像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的那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多,黄州惠州谵州。”

林语堂先生说过“苏轶的一生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用坚守与超然相结合的人生态度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东坡的人生是艺术化的,一切苦难与挫折都在他的生活里得到不同程度的消融、转化,只有平和与快乐以及自由充盈在他的心中。他明知自己不会“退隐”,却还要高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真诚的痛苦着,也真诚地愉悦着;他的命运多桀,但他的生活又何其充实。他就是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人。

────────

【参考书目】

⑴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散文选集》

⑵《苏轼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4

    相关推荐

    累并快乐着 上公开课的感觉──痛并快乐着──《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随想 绿着生,绿着死──《那树》艺术魅力探究 绿着生,绿着死──《那树》艺术魅力探究 自主,并快乐着《习作一》教学设计 自主,并快乐着《习作一》教学设计 苏轼生平 自主,并快乐着——苏教版标本第五册《习作一》教学设计 自主,并快乐着——苏教版标本第五册《习作一》教学设计 冯骥才的艺术人生 苏轼生平 名人点评苏轼 苏轼于学生的意义 人生的指导 艺术家与匠人 工作并思考着 《智取生辰纲》艺术特色 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指的是谁? 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木偶艺术 关于杜甫的人生思想及诗歌艺术 走近苏轼 对学生的隐性批评艺术 艺术三昧 苏轼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科学与艺术 读书的艺术 写作的艺术 苏轼简介 走近苏轼 赞赏的艺术 排桌的艺术 才子苏轼 苏轼的赤壁 傅雷的艺术观和做人观 威尼斯商人的艺术成就 苏轼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苏轼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赞赏的艺术 《雷雨》艺术特点 巧施表扬艺术 《春》的绘光艺术 傅雷的艺术观和做人观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 苏教版《快乐的节日》 《雷雨》艺术特色 苏轼的书法 赏识——爱的艺术 爱是一种艺术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周作人《乌篷船》的艺术特色 苏轼人格中的儒家思想 《社戏》艺术漫话 《口技》艺术四美 苏轼的诗词 苏轼的诗词 课堂上的“艺术人生”——感受特级教师于永正 苏轼的黄州生活与《赤壁赋》 威尼斯商人语言艺术特色 课堂上的“艺术人生”——感受特级教师于永正 苏轼的书法 读到之处: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 读到之处: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 收获着成功,是快乐的 教师随笔 苏轼词二首 《口技》的艺术特色 《诗经》的艺术特点 《祝福》的讽刺艺术 教学的梯度艺术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祝福》的对比艺术 无痛之痛是为至痛 天津泥人张:民族艺术的奇葩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诗经》的艺术特点 《木兰诗》的艺术美 湘西苗族的艺术 标题的修辞艺术 《科学与艺术》教案 窦娥冤艺术成就 “距离”产生美──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红叶痛 苏轼的理、义、趣 苏轼的理、义、趣 《海燕》的艺术特征 湘西苗族的艺术 教案设计的艺术 让学生快乐写作文 引导学生快乐识字 《祝福》的讽刺艺术 《艺术品》同步练习 作文批改的艺术 让评价蕴含艺术 作文批改的艺术 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苏轼诗词选读 论苏轼的创作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