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师生关系平等:反思与重构

小编: :admin

“师生关系平等”,被广泛地看成是处理当代学校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价值尺度。根据许多学者的论述,它所要反对的是那种“不平等的”、“专制的”师生关系。乍一看起来,这个基本的价值尺度似乎没有任何问题,语句简单,语意明确。但是,大量的师生关系个案说明,人们对这个基本价值尺度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相应地,在实践中也出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比如,北京某中学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直呼教师的名字,理由是:师生平等,既然老师能够直呼同学的名字,同学反过来也可以直呼教师的名字;而且,该同学还举例说,国外的学生都是直呼教师的名字的,他这么做就是要挑战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不平等的”、“专制的”师生关系。

又比如,也是处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考虑,一些青年老师特别热衷于和同学“交朋友”,其中不少人干脆与同学“兄弟”、“姐妹”相称,其中个别的老师甚至接受学生称自己为“老大”。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一部分师生对于“师生关系平等”内涵的认识还有模糊之处。这种认识,与教育无益,与学生有害。

“师生关系平等”的内涵究竟指什么?是不是指老师能怎么样,学生就能怎么样?是不是指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学生也可以如何对待老师?是不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无差别的、同样的?我看不能这么来理解。教师是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负有教育的责任;学生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负有学习的责任。两者的主体地位和责任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履行自己责任的过程中,也需要学习,但是教师的学习无论是目的上还是在内容上与学生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自己,教师学习的目的则主要是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自己;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与活动,教师学习的内容在主要的方面是如何去提供这些材料、组织这些活动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其发展的状态。

所以,从社会角色的意义上来看,师生之间确实是不一样的,“师生关系平等”不是在“角色平等”的意义上说的。依我看,“师生关系平等”只适用于人格领域,指的是“人格平等”。前面已经说过,教师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或身份,彼此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的意义上,师生天然是不平等的。但是,在人格关系上,师生之间却是绝对平等的。

这就是说,尽管师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作为人的存在却是相同的。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在这一点上,师生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作为人的存在,教师需要爱,学生也需要爱;教师需要被尊重,学生也需要被尊重;教师不愿意被人辱骂,学生也一样。因此,师生双方在审视对方的时候,应该透过社会角色的“面具”,看到“面具”背后共同的人性或人格,采用“换位”、“移情”、“理解”的方法去建立一种超越有差别的“角色关系”的无差别的“人格关系”。这种人格关系是师生关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有时候,师生人格相互熏陶和砥砺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胜过任何的外在的要求和规范。

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中既重视这种有差别的角色关系,更重视这种无差别的人格关系。《学记》中提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种“师严道尊”的思想主要是从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角度来说的,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不对自己和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老师都不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至于孔子所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当仁不让于师”的思想,则主要是从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的意义上来说的。孔子自己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千古传诵的人格关系。据记载,孔子的学生颜渊不幸病亡后,孔子悲痛欲绝。其伤心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一个老师应该有的表现,反映了他们师生间深厚的感情。现代教育史上北师大的陈垣校长与启功先生之间的关系也远超过了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人格交往的层次。

1971年,陈垣校长逝世后,启功满怀悲痛写了一幅挽联:“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刊习作两三册,痛馀文字答陶甄。”

回到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和所提的问题上来。师生之间的称谓方式属于社会角色范畴,而师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又是有文化限制的,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于师生之间的称谓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彼此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以“师生关系平等”的名义去直呼老师的名字是不妥当的,师生之间的称谓应该体现出他们所代表的社会角色的差别,这里面没有平等不平等的问题。以国外师生之间称谓方式加以辩护也是无效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师生社会角色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系。把基于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简单地应用在日常的师生交往过程之中,强调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师生都是平等的观念,是错误的。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正如赞可夫所指出的:“教师既是学生的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他们的导师。无论对集体或是对每一个个别的学生,都时刻不要放松自己肩负的指导的责任——这一点正是应该做到的,虽然做起来相当困难。”

    相关推荐

    构筑“对话平台” 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 放下“师道尊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与尊重 重视培养师生关系 平等、尊重——构建语文课堂的生命 孔子与其弟子的师生关系 构建师生互动关系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创造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音乐课堂 尊重主体 平等对话 师生对话关系的感悟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尊重主体 平等对话 增加情感因素,建构良好的中小学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对话:《一夜的工作》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对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痛感”与“重构”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构建“生活作文”体系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吗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学生作文-战争与和平教学反思教学 老师,我不喜欢平平──一次平等的心灵交流──《平平搭积木》教学片断与评析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2 平等对话──《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名师魏书生:魏书生的关系哲学 为每个学生留有希望──《平平搭积木》教学片断与反思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 尊重学生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平平淡淡总是真 小学作文与情感的关系 师生对话,构筑活力课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片断与反思 浅谈教学艺术与激发思维能力的关系 存异求同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小摄影师》教学片断与反思 存异求同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小摄影师》教学片断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段与反思 激发兴趣 关注生成 平等对话——人教版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片断设计及反思 《生命与水》教学反思 尊重主体 平等对话----《黄山奇石》教学实录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与反思 《谈谈虚与实的关系》第二教时 王荣生:在两个关联中反思 尊重主体 平等对话----《黄山奇石》教学实录 构建“生活作文”体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反思的涵义与由来 关注学生,因时施教──《雨点儿》教学案例与反思 《谈谈虚与实的关系》第一教时 尊重语文 尊重学生──《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试析《师说》的中心论点及整体结构关系──兼论整体阅读原则 杜牧的生平与评价 屈原的生平与作品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张抗抗简介与生平 教学的构思与设计 杜牧的生平与评价 立足学生发展 构建体验作文体系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2022年精选 尊重学生的课堂生成 --《泉水》教学反思 想北平·教学反思 建立儿童与互联网的良性关系 珍重生命 热爱母亲——有关生命和母亲的思考 清平乐村居反思 关注课堂生成 注重学生发展 中等高考生二轮复习语文要重点突破阅读与作文 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上) 《智取生辰纲》案例与反思 《想北平》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案例分析与反思 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下) 后现代主义与阅读教学的重构 《与朱元思书》结构分析 《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师如何建立几种和谐关系(教师中心稿) 薄俊生平等教育《狼和鹿》教学实录 生与死的交响重奏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与反思 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 欧阳修的生平与创作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关雎》教学反思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谈谈虚与实的关系高一语文教案 纠错,别忘了尊重学生──《月光曲》朗读教学案例与反思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关雎教学反思 关雎课后反思 伏尔泰对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见解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_语文论文 纠错,别忘了尊重学生──《月光曲》朗读教学案例与反思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有关与思乡的诗 关注学生成长构建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