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庐山的云雾文本资料

小编: :admin

夏立新

资料之一:

庐山简介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像片枇杷树叶。东临高垄,西接赛阳,南濒黄龙山麓,北靠莲花。其长约29公里,宽约15公里,周围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由于庐山所处在亚热带地方,土质潮湿肥沃,气候湿润,有利各种植物发育。因此,在这广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长植物3000多种。概括说来,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亚热带竹林,有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有寒带针叶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时夹杂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葱葱,好个植物荟萃之所以成为胜地,也与植被的功绩分不开。如此茂林修竹,不愧为幽雅翠境。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摄氏度,最低在-16.8摄氏度,全年平均为15摄氏度,可见庐山气温适度。一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摄氏度,夏季为22.6摄氏度,秋季则为17.4摄氏度,冬季常在1摄氏度左右。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资料之二:

庐山概说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她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外国人到庐山,惊喜、赞语不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们登山后恰如其分地评说: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这里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幢房,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本书。庐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资料之三:

赞美庐山的古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的诗句,是李白在感叹秀峰黄崖瀑布的壮观与神奇。“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于秀峰”。到过庐山的人无不想去看李白笔下的“银河”,去亲身感受在山脚下仰望瀑布飞流直下的美景。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更是白水飞瀑出于峻岭绝壁,经山川石阶折成三叠,坠入深潭,落差百余米。

庐山东门进山可见高耸峻峭的5座山峰,峰峦叠嶂,有种“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山齐”的压迫感,这就是五老峰,其中三峰最险,四峰最高,五峰最远。站在四峰向北望,进山时所见边连绵起伏的山峦一下子变成一座笔直的绿色屋脊,正应了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五老峰道路修于峰顶五座山峦之间,看似路途迢迢,却较容易攀登,完全不似秀峰,明明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

江西庐山云雾弥漫,远处峰峦高浮云雾之上,继而淹没在茫茫的云海之中,云雾像海上波涛,翻腾追逐。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名句,这是对庐山景色的绝妙写照。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庐山耸立在江西北部的鄱阳平原上,长江和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环围庐山。广阔的水面,源源不绝地供应着丰富的水蒸气,海拔1474米的庐山,接受着四面八方来的湿润空气,又迫使它们沿着山坡上升。湿空气上升以后气温降低,含水能力变小,水蒸气便凝结成无数小水滴,飘浮在低处成雾,上升到高空则为云。小水滴随着气流的升降,忽浮忽沉,时云时雾,云雾相连,所以使得庐山真面目难以相见。

    相关推荐

    庐山的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说课材料 庐山的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及资料 庐山的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3《庐山的云雾》 15、庐山云雾 15.庐山云雾 15.庐山云雾 庐山的云雾说课材料名师 15、庐山云雾 15、庐山云雾 15《庐山云雾》 庐山的云雾课件 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评课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教之惑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教案之二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课堂练习 《庐山的云雾》练习评测 《庐山的云雾》教案之三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后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二)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四) 语文暑假作业:庐山云雾 《庐山的云雾》教案之一 《庐山的云雾》教学体会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 《庐山的云雾》教学感言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片断赏析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材解读一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一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一) 苏教版《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二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七) 《庐山的云雾》片断赏析之一 《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之一 网络让《庐山的云雾》更迷人 定位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九)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十) 《庐山的云雾》教材解读二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三)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五)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六)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八) 关于庐山的云雾一课的教学 《庐山的云雾》说课 以生为本,有效生成 语文寒假作业庐山云雾 六年级教案:庐山云雾 六年级《庐山云雾》的语文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之三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片断)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十三) 庐山云雾 教案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