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乡下人家》片段教学谈

小编: :admin

片段教学,顾名思义: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说简约,是因为片段教学的时间大约限定在一二十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确实不简单;说简约,还因为片段教学主要的功用是教学研究与评价,为了避免烦琐,现场是可以没有学生的。在一个虚拟的场景里“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须入“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确实不简单。
简约也好,不简单也罢,一节课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何况是一个片段教学的课堂?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要做的只能是:让目标更加明确,让程序更加清晰,让内容更加突出,让风格更加鲜明……下面,以《乡下人家》片段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目标应一需而谋
师:学校的“快乐积累”活动已经开展很长时间了,但每次都有一些同学不能愉快地完成积累的任务,为什么呢?
生1:因为他们不想背。
生2:因为他们懒惰。
师:是啊,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这么懒惰的,所以我在想,他们不想积累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没有兴趣的事情,有多难啊!所以,刘老师想帮帮这些同学。我送你们三个词——感受、体验、积累(板书)。其实,这三个词在第六单元的导读里有,请大家打开99页,迅速浏览导读的内容,画出有这三个词的句子。(学生批划后)谁来读一读。
生:“学习本组课文,感受田园诗情、体验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补充板书:田园诗情、优美语言、精彩句段)
师:下面,先让我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田园诗情、体验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目标的确定,体现的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就学生终极发展的教育思想,而学生的需要与单元训练重点的契合,则是教师挖掘课程资源,因材施教意识的体现。

二、程序得一法而用
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乡下人家》的一自然段。谁可以把这一段话读通?
生:(纷纷举手)我可以。
师:不要吹牛,读通的要求是不能出错,我给一点时间,大家再试一遍,确实有把握了,再举手。
(这是第一读,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课文读通,让学生自由读,实际是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能够轻松自如地进入状态。)
片段二
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来读。
生:(争先恐后)我来读。
师:但我有一个条件,读书的同学必须先回答我的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读。(有学生把手放下了)看来有的学生不够自信,(对举手的学生1),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为什么我要请三个学生来读这一段话?
生1:因为这一段有三句话。
师:恭喜你抓住了机会!这应该感谢你的自信。
(这是第二读,整体感受段落结构,并检查初读的效果,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片段三
师:这么美的文字,老师也想读。(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有什么感受?
生2:老师读得很美!我好象看到了乡村田园的美丽风光。
师:是的,因为我的语气比较舒缓。
生3:我好象来到了乡下人家的瓜棚下。
师:那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作者,我就站在瓜棚下呢。下面,请你们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试着用舒缓的语气读一读。
(这是第三读,用范读引路,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的田园,感受读的美好,并在比较中感悟读的要领。)
片段四
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句,想一想,你想向大家传递什么?
生4:“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5:我感觉那“绿绿的叶”很柔嫩。
师:是的,因为她把这里读得很舒缓。(对生4)你还能读出什么感觉?你觉得瓜架上的瓜多还是少?
生4:多。
师:那么,应该怎么读?
生4:……(把“一个个”读得突出了)
(这是第四读,抓住一些关键词语,点拨性的读,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中提升读的品位。)
片段五
师:刚才,我们分三个部分读出了作者对屋前瓜架的喜爱,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把它们连起来读,一定会更加美好!还想读吗?
生:想!
师:好,请跟着音乐读。(老师起头,学生自然跟上……)
(这是第五读,是回归整体的读,从初读到这里是一个轮回。到这里,读的意境升华了,读的兴趣高涨了。)
或许,这个片段教学所用的方法过于单一了——就是读。除了读,再没有用别的什么“高招”解决学生感受、体验与积累的问题。五彩缤纷的课件在短促的时间内闪烁,显然不合时宜;演一演、画一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多元互动,似乎也显得多余。所以,就保持了一条清晰的线条,在读的线索中,把学习活动串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学过程有层次、有梯度地推进,又不失浑然天成的整体和谐。

三、内容取一经而念
师:(指名读第一句)请你在这句话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生1:攀——爬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
生2:这样可以避免重复。
师:是的,你读一读,看两个词可不可以交换位置使用?
生2:(默读)我觉得交换了不好。屋檐用“爬”很合适,而瓜架用“攀”更加生动了。
师:我也觉得这样用是最好的,可见,作者在用词的时候,是用了心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注意读出作者的用心。
生:“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读)轻轻地闭上眼睛,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了绿绿的瓜藤在瓜架上攀援。
生4:我感受到了春天乡下的勃勃生机。
师:多好!我们把书背过来。
生:(教师起头,把学生自然带入背诵中)……
一个“攀”字把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瓜藤的轻盈灵动渲染得不遗余力,也让孩子们的想象飞翔得无边无际……这是一个浓缩了的精彩世界,是文本在这个片段里值得一取的“真经”。取真经而念之,锲而不舍,是读的境界。“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要学的知识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精选切入点,以此提升阅读教学的效度。这个切入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学生在对切入点的深切感悟中,获得独特体验,并习得读书的方法。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何难?“举一例而反三隅”何愁呢?

四、风格施一技而展
师:(指名读第三句话)这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1:这里用了对比。
师:为什么要这样比?
生2:要突出乡下人家屋前瓜架的美。
师:城里高楼门前的旗杆和石狮子就不美吗?
生3:因为那是人工雕饰的,没有乡下人家的瓜架那种自然的美。
师:可有人就喜欢这种人工雕饰的美,比如,现代城市里,很多的景点,都有一些精美的雕塑。你能说它们不美吗?其实,有一句话说得好,叫“青菜萝卜……”
生:各有所好。
师:对,有很多的喜欢是没有道理的,就像作者喜欢乡下的景物,或许是因为一种独特的经历,使这些景物在他的心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所以这种喜欢带有明显的偏见,是一种极端个性的喜欢。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样的对比,这样的表达?
生4:“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学生读得平淡了)你一定不是那个乡下的孩子。谁再来读?
生5:……(把“可爱多了”读得很夸张)
师:对,就是这样,你读出了一种偏见,读出了一种个性。我很奇怪,对于作者如此偏激的表达,我们怎么会没有反感?
生6:因为乡下的景色也吸引了我们。
生:因为我们也喜欢乡下人家了。
师:是的,因为有前面对瓜架的具体描述,我们才能自然地接受作者这样的表达。试想一下,如果“可爱多了!”这样的句子不是在段落的结尾,而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你觉得怎样?
生:那就不可信了。
师:是啊,就像我们的作文中出现了“我们的校园真美,非常美,美极了……”这些感叹,因为缺少具体的描述,所以显得不实在,不可信。
可能是我喜欢写的缘故,在教学中,总是不肯放过一些读写结合的点,因为我深知:写的基础是读,而只有关注了写的读,才是真正对写作有效的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我们很多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也没有写出什么文章。所以,此“读”非彼“读”也。我以为,积累只有与应用相结合,才会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才会调动起积累者的热情与兴趣。当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积累便会成为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遗漏了对写的关注与学习,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

以上思考,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正确,但可以套用张老师的话来安慰自己——只要自己在积极地思考。

《乡下人家》教后,有人说,听完这节课,想到“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是写乡下人家门前的场地上开放的鲜花给人的感觉。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让我有几分自得,进而觉得自己真的“可爱多了!”
是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一如乡村原野上绽放的鲜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别人怎么看她,她都在开花……

[参考文献]
《谈语文课中“大道至简”的境界追求》赵晓震

    相关推荐

    谈《乡下孩子》教学片段赏析 《乡下人家》教学杂谈 《乡下人家》段落结构 《乡下孩子》教学片段 《乡下人家》好词好句好段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 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乡下人家》教学片段 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乡下人家》教学片段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1 《乡下人家》2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建议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后感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案例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建议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说课 《乡下人家》教学建议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9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5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4 《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精品教案 《画家乡》教学片断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一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7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5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A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6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二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B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8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2 《21.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21乡下人家(5篇) 听《乡下人家》感想 《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教材简说 21乡下人家(5篇) 《穷人》教学片段 《穷人》教学片段 乡下人家教学回顾反思 乡下人家 教案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范文习作 《乡下人家》拓展阅读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