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欧阳修《秋声赋》教案9

小编:

《秋声赋》教案

教学目标:

1、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2、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比如本单元中学习的登高(唐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雨霖铃(宋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那么,在欧阳修的笔下秋天又是怎样一幅场景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他的《秋声赋》(板书题目)。

二、相关知识回忆与补充

1、赋:回忆“赋”作为一种文体,它的定义和特点。(可以结合学过的《阿房宫赋》和《赤壁赋》以及导学练内容提问一两个同学)

2、欧阳修:回忆有关作者欧阳修的文学常识,请学生读一下课下注释,并作适当补充。

3、补充文题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就是在这种情绪驱动下,写出了这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三、研读课文

探究一:本文写作手法,通过文章的具体讲解来感知文章化虚为实,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秋声的好处和作用

第一段: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整篇文章进行了预习,初步掌握了文章的意思。这节课我们着重来探究几个问题,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课后练习二中提到清代人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谈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题目内容让一个学生阅读大家思考)

1、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大,同学们感觉无处下手,那我们首先从文中找到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再加以分析。(让学生分组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文章第一段“初淅沥以萧飒”至“但闻人马之行声”

2、很好,找的很准确具体。这几句话向来为人称道,把一个无形的秋声写的惟妙惟肖。大家快速朗读,前后位组成一个小组比赛背诵(提问:最好让学生主动起来背诵,形成一个互相竞争的局面,提高课堂记忆效率。)

3、大家背诵的非常好,现在思考一下,这几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于表现秋声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比喻。具体可感,能够让人如同看到一幅画面(可以让学生按照原文翻译来描绘一下这幅画面:这秋声刚开始像淅沥萧飒的细雨,忽然变得像澎湃的波涛,让人想象到大雨急至的场面。又把它比喻成衔枚疾走的赴敌之兵,让人想象到行军队伍那种虽无号令却又急骤前行的场面,似乎能听到行军脚步的“唰唰”声。)

4、很好,这一段文字从秋风初起到秋风越来越大,运用比喻手法,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令人“悚然”,令人感到“异哉”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

第二段:

这是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秋声。第2段有没有写到“秋声”呢?

1、快速阅读,并回答描写秋声的语句。

明确: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2、大家看一下这段文字在具体写到这句有关秋声的特点以前,先写了什么?

明确:先写“秋之状”

3、写秋之状分别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

明确:色,容,气,意。

4、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秋之状呢,是不是离题了?(这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明确:不是离题

A.为写秋声做一个铺垫, 使写秋声的笔触不至于太突兀

B.是烘托,使“秋之声”更为形象而有声势,是通过写秋天的悲凉,来表现秋声的悲,是烘托的写法。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5、下面的一小段文字,似乎是对秋之状的再次引申写到春夏之交的草木之色,然后有些秋风过后的草木萧条之色,这里前后草色之变,又是运用的什么手法呢?

明确:对比。用前后色差之大来显示秋风的萧杀之力度。

6、文章写至此,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凄切切和秋之萧条。但是作者还嫌不够。大家来看,接下来作者又从哪几方面来写秋的?这里讲到“五行”“时令”“乐音”,看起来非常杂乱,但是最终呢却都能归结到秋声上面,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类似于意识流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夫秋”至“物过剩而当杀”。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分别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秋萧条、伤夷的本质属性——“常以肃杀而为心”“物过剩而当杀”。

这样,作者就运用了正面比喻手法,铺垫烘托手法,联想想象以及对比的手法,从秋之声、秋之状、秋之性几个方面来描绘了秋的肃杀。而“秋之声”始终是描写的核心。

探究二:文章主题思想

第三段:

宋人写文章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得到感悟、得出哲理。那么欧阳修会不会只是为写秋声而写秋声呢?恩,不是,那么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感悟呢?这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请大家浏览第三段,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对欧阳修的感悟做一下概括。(分小组自行翻译讨论,最后老师总结)

明确:A.人生的忧虑烦恼、劳顿困乏会耗损人的经历。

B.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会使人快速老去。

C.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

这一段,作者联系人生,抒情言志,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

四、小结:文章到此才在童子的瞌睡状态下结束,作者以对话开始,又以对话结尾,中间作者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无形的秋声,在作者的笔下却形态可掬。

五、课后作业:学习作者欧阳修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夏日之景的文章。

六、板书:

秋声赋

欧阳修

秋之声:淅沥萧飒,奔腾澎湃。(比喻)

秋之状:色、容、气、意。(铺垫、烘托、对比)

秋之性:肃杀为心、伤戮为责。(联想想象)

    相关推荐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秋声赋》教案9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 《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 秋声赋教学案[苏教版必修四]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轶事 《秋声赋》教案3 《秋声赋》教案7 《秋声赋》教案1 欧阳修简介 《秋声赋》教案4 大明寺内的欧阳祠|欧阳修 《秋声赋》教案6 欧阳修的“三上” 《秋声赋》导学案 《秋声赋》学案2 《秋声赋》教案+练习 学者字欧阳修 欧阳修《采桑子》学案 欧阳修词全集 《秋声赋》教学案(练习)[苏教版必修四] 欧阳修《戏答元珍》 以文会友|欧阳修 欧阳修整饬文风 文章太守欧阳修 《秋声赋》教案设计10 欧阳修生平介绍 《秋声赋》复习学案 欧阳修的散文特点 《秋声赋》教学反思 欧阳修的散文特点 欧阳修词作鉴赏(4) 欧阳修词作鉴赏(2) 欧阳修词作鉴赏(1)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12 欧阳修词作鉴赏(5) 欧阳修词作鉴赏(3) 高一语文必修第四册秋声赋练习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秋声赋》教案和译文(翻译) 题滁州醉翁亭|欧阳修 《秋声赋》说课稿2 欧阳修的生平与创作 《秋声赋》教学反思2 《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 《秋声赋》课堂实录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变革 周先慎:欧阳修《醉翁亭记》 琅琊山|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下学期秋声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9 《声声慢》教案9 《赤壁赋》教案9 《赤壁赋》教案9 《秋声赋》课堂教学实录2 琅琊山|醉翁亭|欧阳修纪念馆 欧阳修嚴謹認真的寫作態度 《秋声赋》说课稿(第一课时) 《阿房宫赋》教案9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9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秋声赋》教学设计(上岗考核用)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为什么自称“醉翁”的欧阳修“意不在酒” 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在吉安发现(附图) 学学名人的写作方式:欧阳修“剪裁式” 《赤壁赋》导学案9(教师版) 《故都的秋》教案9 欧阳海舍身救列车 景阳冈精品教案9 小议“祸患常积于微乎”作文题|伶官传序|欧阳修 《赤壁赋》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掌声》教学设计9 《掌声》教学设计9 [粤教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9《秋天的雨》 岳阳楼记9 长春版《欧阳定稿》教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秋天》教学设计9 《太阳》教学设计9 《阳光》教学设计9 9 秋天和果园 [粤教必修二]《阿房宫赋》导学案 《前赤壁赋》教案3[苏教版必修一]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1 关于纪念欧阳修任夷陵县令970周年活动的相关材料 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赤壁赋(苏教版高一必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9 《雨霖铃》《声声慢》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