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白杨

小编: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对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相关推荐

    《白杨》 《白杨》 《白杨》, 白 杨 《白杨》 《白杨》 《白杨》 白 杨 19白杨 19白杨 白杨3 白杨3 《白杨》2 白杨3 白杨3 19白杨 19白杨 《白杨》1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词语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评课 《白杨礼赞》 《白杨》教学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白杨》A、B案 读《白杨》有感 读《白杨》有感 《白杨》A、B案 《白杨》导学案 《白杨》教学谈 《白杨》教学谈 《白杨》说课稿 《白杨》教学谈 《白杨》教学谈 白杨评课稿 《白杨》教案四 《白杨》教案一 《白杨》教后得 7.白杨礼赞 白杨导学案 《白杨》导学案 白杨说课稿 《白杨》老师语录 《白杨》教学指要 《白杨》预习解析 《白杨》:关键词句 《白杨》:借物喻人 《白杨》疑点解析 《白杨》教学建议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难句解析 《白杨》教学后记 教学《白杨》一得 《白杨》教学札记 《白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