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

小编:

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

任何一种有目的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必须在此之前精心设计。教学也是如此。有时候,教学的一个开头,虽然短短的几句话,或者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也是精心雕琢;课上说的一句话,也是集腋成裘所得。因此,要想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幼稚高效的收获,更需要教者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考虑——这就涉及如何“备课”的问题。

下面,我就以《秋天的怀念》一课的开头为例,说说自己备课时九易其稿的感受。

第一稿我拿出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一个片段——这是我大量阅读了史铁生的文字精选出来的: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此设计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带着和作者一样的自责和内疚走进课文;二是为了体会“好好儿活”,而做铺垫;三为引导学生去读《我与地坛》抛下“诱饵”。按理,这样也可以。不过,细琢磨,感觉这样开头明显有先入为主之嫌。“诱敌深入”、“请君入翁”——这样的成语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

第二种设计,引入一位和游珍的儿童写的一首诗——

我不喜欢这个日子真的每逢这个日子我的眼泪就不听话每逢这个日子老师就要我们画妈妈每逢这个日子弟弟就画我的脸再画上妈妈穿过的衣服弟弟说这就是妈妈我不喜欢这个日子真的每逢这个日子我就更思念睡在荒野中的妈妈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入手,感觉儿童对他*的怀念,中年人对母亲的怀念——内容不同,情感相同。但觉得还是有些生硬且不自然。关于“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的文字太多了,更严重的是,怕学生“跑题”——担心这名儿童的感情,侵占了史铁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应有的位置。干脆“删繁就简”

——于是,第三稿这样开头:

1.读题目:“秋天的——怀念”;2.颠倒还可以读“怀念的——秋天”;3.如果让你以此为题作画,你会画什么?4.作者描绘了一幅画面(菊花、作者、妹妹),让我们走进它。够清爽简洁了吧?可事情就怕推敲。一推敲就觉得突兀,没有感情连接的台阶。而且我教学本文的目的就是体会主题——“好好儿活”。怎么切入这个主题?还是问题。还是顺风顺水,以作者情况介绍为开头吧——

有一位作家生长在北京,已经54岁了。从21岁起到现在,坐在轮椅上已经33年。他写的《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都是很有名。当然,在他写的文字中有很多是写给母亲的。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47岁时就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们。这位作家叫史铁生。介绍完之后,我又把第一次节选的《我与地坛》的那段话引出来。但,感觉还是罗索——这便是第四稿的开头。蓦然想起,史铁生当年击在清华附属学校读书。如果以一位校友的身份引入,那该多亲切!

于是,第五稿——

……有一位曾经就读我们这里的校友。他叫史铁生。现在54岁了。遗憾的是,从21岁起,已经坐在轮椅上33年。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母亲在47岁时就永远地离开了他。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用的还是第一稿的那段话,可是开场白还是过长,于是在第六稿中我这样修剪——

清华附小有一位校友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在他20多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不能这样说完就完事了——引用哪段话适合呢?我想到了他另一篇文章中的话,于是第七稿加上了这段:“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社呢们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理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久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当我整理之后形成第八稿之后,感觉好一些。这段的引入没有明显的“主题先行”,我们能够总体感觉儿子对母亲的想念,但必须通过课文的具体文字自去体悟。于是,课的开头就这样定了。课上得很成功。教师评价很高。我心中明白——其实,我的整个两节课的过程环节设计,也都是像开头这样“精雕细刻”而成的。正如有的老师评价的那样——哪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课堂围绕“好好活”展开。先体会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要好好活”;再探究“我俩在一块好好活”;最后引申到“我们在一块要好好活”。为了更好体会“好好”这个字眼——我设计了一条暗线:“苦”。母亲活得幸苦,自己的病让自己痛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可母亲要告诉儿子的是要“好好活”——接受、承受人生之苦。于是,字里行间体现母亲的“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以致最后史铁生终于懂得人生“苦”的韵味——人生不是一个“苦”字了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和孩子读开头《合欢树》中的一段时,忽然“发现”这一句:“母亲活得太苦了”。

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谈感受,教师顺势板书“苦”,然后下面的暗线就以“苦”展开。终于,有了第九稿,把开头的出现的“苦”,加粗、图黑,并注明——(当学生读到此处时,教师板书)。这第九稿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真好。至今,这九个开头设计保留的文件夹中。

说实话,九次思考、梳理的过程是颇费心思和功夫,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但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必须的生活。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后,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收获,就应该用教案的形式记录下来,留待以后作进一步地思考、完善,这将是一件非常有益于终生教学的事。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好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用心去备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师者知在先,好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教艺,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用一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当我们一次次体验自己的精研的课堂,一次次在反复修改中完善自己的设计时,所有的这一切累加起来——我们不就是在设计自己的人生吗?

    相关推荐

    《秋天的怀念》教学札记 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 《秋天的怀念》说课设计 秋天的怀念说课设计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说课设计2 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赏析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习题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说课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4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公开课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6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一)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9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 秋天的怀念 教案教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与评析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济南做课《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课本剧 秋天的怀念 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一《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2秋天的怀念 10《秋天的怀念》|人教版 10《秋天的怀念》|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人教版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七上《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七年级《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长春版《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沪教版《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 教案 《秋天的怀念》导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材理解 《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 《秋天的怀念》教材理解 《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 《秋天的怀念》教材理解 《秋天的怀念》综合资料 《秋天的怀念》教材理解 《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 《秋天的怀念》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