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吃的水果》说课设计之二

小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爱吃的水果》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让学生把生活中熟悉的水果作为讨论的内容,说说自己对水果的了解,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增长见识。

2、教学目标

本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与试用本中的听、说训练不同,不仅要求训练学笺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根据新大纲对低年级口语交际课的要求及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对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说说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

②能积极参与讨论,围绕水果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

3、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特点。

4、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特点。

5、课时安排

用一课时完成《爱吃的水果》教学任务。

6、教具准备

上课前,我请学生准备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实物、图片等)。这样就为本节课的说课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利用水果教具激发这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头饰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

二、教法、学法设计:

大纲要求低年级口语交际要使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因此本节课我创设多种交际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通过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说的欲望。

2、通过各种形式,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双向互动中,积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采访水果店及果农的形式,培养学生能与别人态度大方,有礼貌地交流。

4、在访一访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和他人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与陌生人进行交流。

三、教学程序设计:

1、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一开始,我采用设悬念的方式,从观察图的内容引入新课,先告诉学生班里来了一些小客人,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紧接着,在大屏幕上出示课本中的插图,让喾一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再指名说一说。学生说完之后,贴出五种水果图,每种水果上分别写着一个字,组成课题《爱吃的水果》,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猜一猜爱吃的水果

①我因势利导,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同座位的小朋友互相说说你爱吃什么水果?亲切的话语,轻松的气氛,为学生互相交流打下了基础。

②紧接着,我又让学生猜猜老师爱吃什么水果。说谜面,让学生仔细听,猜出谜底,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边听边想的好习惯,另一方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起来。

③请几位同学上台前来,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像老师一样用一则谜语或一两句简单的话说出来,让大家猜一猜水果名称。在这里我只要求学生说一两句话,但意思要完整,让学生觉得自己能说、会说。

3、说一说爱吃的水果

①先仔细观察自己所带的水果,然后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把带来的水果给小朋友介绍一下,要说出它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这样以小组为单位,面向每一位学生,认真参与,共同讨论,互相补充,互相交流,听说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养成他们认真听别人说话,乐于与小伙伴进行交流的好习惯。

②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上台前当小老师,台上台下互相提问(可以问爱吃什么水果,也可以介绍这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和味道),要注意礼貌用语。在小组里充分说的基础上,请学生上台说话,这样就克服了学生上台的恐惧心理。在这一步训练中,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这样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创设了宽松的氛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体现了双向互动的特点。

③拿着自己爱吃的水果走到班里的好朋友面前互相说一说这种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如果还知道这种水果其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说一说,这样帮助学生扩展知识。

4、访一访

①做游戏,批晚学生分别扮演小记者、果农、售货员和顾客,进行采访游戏。

②把采访的过程展示给大家。在采访水果店时,借助学生的表演创设情境。在采访果农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大屏幕上分别打出桃园、果园、葡萄园的背景图,这样将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直观形象,极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充分发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表演的积极性很高,他人在忘我的情景下放松地进行交流,在活动中把看、说、想、做有机地融为一体。

5、画一画

①画出自己爱吃的水果。

②拿着自己的画大胆地走到台下陌生叔叔、阿姨中间去提问。

③汇报。

6、总结

在学生了解了水果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想像未来的水果,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及时发现口语交际中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不仅让他们听清楚、听明白,在听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以补充和帮助,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吃的水果》说课设计之一 《爱吃的水果》说课稿 《爱吃的水果》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爱吃的水果》说课稿 二年级教案:爱吃的水果 五年级教案:《爱吃的水果》说课材料 《我爱吃的水果》说课稿 小学语文:《爱吃的水果》说课稿 《爱吃的水果》(口语交际)说课设计 《爱吃的水果》(口语交际)说课设计 爱吃的水果 爱吃的水果 爱吃的水果 爱吃的水果 三年级教案:爱吃的水果 爱吃的水果 爱吃的水果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我爱吃的水果》教学实录 我爱吃的水果(二年级口语交际) 《爱吃的水果》教学设计 我爱吃的水果 爱吃的水果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爱吃的水果》教学设计资料 爱吃的水果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吃的水果(二年级口语交际)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综合资料之一 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 教案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教学设计 《我爱吃的水果》课堂观察及分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教案: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课堂教学片断实录和点评 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泉水》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一年级语文说课教案之松鼠和松果说课稿 三年级教案:《我最喜欢的水果》说课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2、吃水不忘挖井人 课堂教案 湘教版《好吃的水果》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爱祖国》教案设计 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课堂教学片断实录和点评 一年级教案:《妈妈的爱》说课设计 一年级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水果丰收》教案(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爱心树》阅读课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水果丰收》教案 《数水果》教案之一 二年级语文下册《水的脾气》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 一年级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我最喜欢的水果》说课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教案2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 《数水果》教学设计之一 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你,浪花的一滴水》说课稿 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爱莲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乌鸦喝水》的教案设计 《秋天的水果》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乡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四年级语文下册《搭石》的说课设计 二年级上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最新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二(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苹果落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二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爱》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大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2、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二年级下册《泉水》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说课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水乡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苹果落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年级下册语文《乌鸦喝水》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二 一年级下册《识字8》(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乌鸦喝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