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总复习

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例析(上)

小编:

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例析(上)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中考语文会用到的表现手法有:烘托(衬托)、对比、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于事、讽刺、象征、以小见大、类比等。

烘托

这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绿》用很多笔墨先写梅雨亭、梅雨潭之美,但这些只是作者实质要写的物象的“外部”,目的是为了陪衬出梅雨潭的绿才是最美,达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烘托也做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分为正衬、反衬两种。例如《绿》写北京什刹海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从而衬托(反衬)出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我”的父母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人性的丑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旧式学校教育制度对孩子天性的束缚。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误打《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此二者又有相同点。首先,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欲扬先抑

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而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例析(下)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6)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1)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10)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8)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11)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4)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9)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2)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汇总 中考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大全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表意不明 中考语文试卷中最常出现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6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4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8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3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10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5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2 《伤仲永》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9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1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诊断例子 寓言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2017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讲解: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 浅谈诗歌的表现手法 《寓言四则》的表现手法 《短歌行》艺术表现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 《墙上的斑点》与意识流表现手法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及复习建议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题常见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_语文论文 《山市》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山市》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的辩证表现手法 小升初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练习题 高考专家指点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语序不当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结构混乱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100例 2017年高三语文同步训练:常见的修辞手法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医治妙方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不合逻辑 中考语文诗歌名句赏析常用方法.ppt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自我检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类析 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2010中考语文常用俗语考查方法 《故都的秋》艺术表现手法浅探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 2017年高考古典诗歌复习之表现手法讲解 诗歌鉴赏多向思维示例──兼谈《夜书所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高三语文二轮常见的修辞手法复习题精选 语文小知识:中学常见典故选析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辨析修改指导与训练汇总 盘点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何使用 2018年中考语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琐谈 2017中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汇编 高考化学中常见规律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及布局谋篇型答题技巧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高考语文考点训练学案——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500个考试常见易错字示例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500个常见易错字示例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文言文常见代词举例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018年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常见开头和结尾法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10中考语文: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常见语病及练习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常见虚词用法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术语方法一览表 2017语文高考备考复习常见问题问答(上) 中考语文常见语病:成分残缺或赘余 中考语文备考指导:文学常识记忆方法 高考语文备考:常见的“误用成语”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复习 阅卷老师解析:高考语文答题常见误区 常见别字辨析(三)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修辞手法 常见别字辨析(二) 中考语文名师指导(修辞手法) 备战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方法大全 语文中考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