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陈情表》说课稿4

小编:

《陈情表》说课稿

凤庆县第二中学  查文兰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七课,晋代文学家李密的这篇作品,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感人至深,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领悟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更重要的是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同时,对学习下一篇课文奠定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及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知识目标:熟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形象精粹的语言。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进退两难的情感,加深对“孝”的认识。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词语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四、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的法

2、教学方法:多读、互动、探究、总结。具体是指反复诵读课文,强化文言字音、字义、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训练,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互动,课堂探究,讨论感悟,最后是课堂总结,背诵课文,布置作业。

3、说学的方法: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4、教具准备:录音机、自制多媒体课件。

计划课时:2课时

五、说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情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投影本课生字词,主要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后播放朗读带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读再听录音,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读错的字词的音纠正过来,并能很好的断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五遍)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这样能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及错误的朗读节奏。

3、提问: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那么,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设计意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到李密的孝心,亲情的可贵。

(四)分析课文

(五)1 、齐读第一段。 

(六)2 、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 、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 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领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 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闵凶之一:父丧母嫁;

闵凶之二:幼弱孤苦; 

闵凶之三:家门衰落; 

闵凶之四:内外无亲;

 闵凶之五:祖母卧病。

5 、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设计意图: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课堂上的双向、多项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落实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悲苦的境遇。

(五)小结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李密为保留名节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课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    巧;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五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他会不会认为李密是不想为他效力呢?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分析课文

1 、学生齐读第二段后投影以下几个问题,待学生回答后出示参考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2)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3)情以动人,理以喻人。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 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2、让学生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并投影以下几个问题 ,待学生回答后出示参考答案。

3、(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4)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范读第四段。

4 、教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4、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

5、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6、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7、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8、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9、(四)分析艺术特色: (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投影订正) 

1 、感情真挚,融情于事;2 、文脉畅达,照应联通;3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4 、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设计意图:学习并把握以上几种艺术手法。

(五)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逐条投影)

1 、一词多义:

2 、古今异义:

3 、通假现象:

4 、成语:

5 、修辞方式:

6 、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设计意图:这样落实了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本课训练练习册中的第4题。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可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推荐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2 《陈情表》教案4 《陈情表》教案4 《陈情表》教学设计4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 《出师表》说课稿4 陈情表1 17、《陈情表》.. 读《陈情表》 陈情表2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备课资料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翻译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赏析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赏析 《陈情表》课堂实录1 《陈情表》课堂实录5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课堂实录3 《陈情表》导学案 《陈情表》教案2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教案15 《陈情表》教案11 《陈情表》教案12 《陈情表》教案9 《陈情表》教案1 《陈情表》学案5 《陈情表》教案16 《陈情表》教案6 《陈情表》教案3 《陈情表》教案25 《陈情表》教案26 《陈情表》教案2 《陈情表》教案13 《陈情表》教案5 《陈情表》 导学案 《陈情表》教案5 《陈情表》教案3 必修5:陈情表 《陈情表》教案31 《陈情表》教案14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28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 《陈情表》课后练习答案 《陈情表》备课指导教案 《陈情表》优质课教案27 《陈情表》能力检测 《陈情表》教案设计 《陈情表》导学案3 《陈情表》教案(三种) 《陈情表》教学实录 《陈情表》导学案5 《陈情表》导学案2 《陈情表》执教思路 《陈情表》知识导学 语文教案-陈情表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试讲教案 《陈情表》导学案6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案设计 《陈情表》教学实录 陈情表主要内容 《陈情表》教学案例 《陈情表》教学实录 《陈情表》集体备课教案29 《陈情表》语词札记 《陈情表》教学反思 《陈情表》复习学案 《陈情表》赏析评点 《陈情表》高二教案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设计 《陈情表》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二语文陈情表1 《陈情表》教案及练习 《陈情表》教案设计20 高二《陈情表》教案23 《陈情表》教学设计3 陈情表教案和反思 高二语文陈情表3 《陈情表》学案(学生版) 《陈情表》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