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小编:

18课《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十九中邓仲达)

一.教学安排:3课时

二.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了解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重点掌握虚词“其”、“以”的用法,并兼顾其它。

第一课时

一.目的任务:了解作家,熟悉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一二段。

二.教学步骤:

1、学习课下注释①和阅读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文章的大致内容。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后因受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被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为国公,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而死。谥号为“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2、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

3、找出文章的记叙段和议论段,并概括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叙)说明褒禅山一名的来历并指出“华山”一名的音谬。

第二段:(叙)概括介绍前、后洞,详细叙写游后洞的情况。

第三段:(议)记游之所得。

第四段:(议)由“仆碑”想到学者探求学问应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说明)介绍同游者及作文时间。

4、问题“褒禅山一名的由来是什么?”——因人而名。

作者又是怎么纠正“华山”一名的谬误?——碑:仆道、漫灭但“为文可识”,以此证实了“华”是“花”的音谬表现了作者谨慎取实的态度,这样就为后面的议论作好了铺垫。具体指哪段议论?——第四段:“余于仆碑……”。

5、学生翻译,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点拨。

重点虚词

[其]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那里,指山脚下)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指去世时间)3.距其院东五里(这,近指)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指洞)

5.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它的,指碑)6.独其为文犹可识(那,指碑)

[以]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名之也。(同①)

其它

[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动,建屋居住)[卒]而卒葬之(死)[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为动,为命名)[文]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①碑文②文字)

句: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6、问题:第二段写了两个洞,游者的情况如何?——

前洞:平旷——游者众

后洞:窈然

——不能穷

寒深

愈深愈难——记者少

又深——加少

7、作者为什么不能深入探奇?是条件不具备吗?

力尚足以入

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火尚足以明(原因:随——意志不坚定)

8、学生翻译,教师进行重点词句的点拨。

重点虚词

[其]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那)②问其深(它的;指洞)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④入之愈深,其进愈难(那里)⑤而其见愈奇(那)⑥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那;指洞壁)⑦盖其又深(那里;洞内)⑧既其出(助词,无义)⑨则其至又加少矣(那些;指游客)⑩则或咎其欲出者(那个)(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

[以]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而,连状)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状)

3.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连状)4.火尚足以明也。(连状)

其它

[穷]尽[拥]持。拿。[怠]懈怠。[且]将要[盖]大概。[加少]更少。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方]正。[或]有的人。[咎]责怪。[极](享)尽。尽享

9.此段为后面的议论奠定基础,哪一段?——4段。

作业:翻译,朗读。找出议论段中与议论段意思相对应的句子,领会其关系。

第二课时

目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找出三段与四段的对应句,理解记叙与议论的关系,继续学习“其”“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检查3、4段的朗读

二.检查对1、2段中“其”“以”用法的掌握。(投影)

其:

①始舍于其址(那里——指山脚)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这——慧褒死后)

③距其院东五里(这——近指)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华山洞)

⑤其文漫灭(它的——仆碑)⑥盖其又深(那里——后洞)

⑦既其出(助词——无义)⑧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自己)

以: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②由山以上五六里(而——连状)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连状)

三.[“于是余有叹焉”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于是——指游后洞的经过【版书】

——启下:叹(叹的内容是什么?)有所求有所得(古人)

[“余所得”句是照应上文的哪句话?]有志

[古人为什么“往往有得”?]有力照

看来,作者是要以古人为榜样,像古人物相应

那样探求自然的道理而“有所得”。尽志

作者又是怎么“有所得”的呢?

作者认为:要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得(余)

四.[此段的表达方式?——议论;是针对哪段议论的?你能找出它们的对应句吗?]

二段:三段:

平旷…………甚众夷以近…………游者众

窈然、甚寒、深…………不能穷险以远…………至者少

愈深、愈难、愈奇…………已少奇伟、瑰怪(险远)人罕至

又深…………加少…………有志者方能至

力尚足,火尚足……随而未至力不足,无物相……不能至

悔力足以至而未至……可讥、有悔

尽吾志而不能至无讥、无悔

    相关推荐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游褒禅山记(粤教版高三必修)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新人教版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高一必修)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021 游褒禅山记(粤教版必修五)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2021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语法修辞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训练提高 游褒禅山记2 褒禅山(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五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 读《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浅析 游褒禅山记2 五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1 《游褒禅山记》导学 《游褒禅山记》试析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译文 《游褒禅山记》学案 游褒禅山记小结 读《游褒禅山记》5 游戏人生──解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3 《游褒禅山记》答询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粤教版高二必修)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 《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教案和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心得2 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教案8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读后 读《游褒禅山记》4 《游褒禅山记》译文 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和教学反思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游褒禅山记》心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