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七上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实录及相关资料

小编:

七上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实录及相关资料

1、《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概括课文内容,了解云同天气的关系。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作用。

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看云识天气》。大家齐读。这是一篇科普小品。看到这个题目,大家猜猜,文章会写什么内容?

这位同学?他说要写认识天气的内容。没错,但不全面。再度题目,对,和云还有关系呢。你说,对,看云的形态就可以知道天气情况。换句话说,就是文章介绍了云与天气的关系。(板书)那么云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走进文章。同学们会找到满意的答案。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课件投影)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划出你还不认识或者自己认为重要的、优美的字词作为积累,与同学交流后,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峦 luán 鳞波 lín 丝丝缕缕lǚ 弥漫 mí

棉絮xù 日晕yùn 预兆zhào 轻盈yíng 绫纱líng

2、说一说文章围绕云与天气的关系写了哪些内容?

3、好,同学们都读完了,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这位同学?其它同学看看和你读得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4、这位同学说,他把“晕”读作了一声,把“绫”读作了“léng”,说的很对,我们齐读这两个字?齐读本课生字。给两分钟练会。

5、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

生1: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生2:写了晕、华、虹、霞和天气的关系。

师1:难为同学们找的那么齐全。但同学们还要提高归纳课文的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文中寻找重点句或者中心句子,同学们跳读课文,看看有没有?

师2:这位同学看出来了,文章第二段:大家齐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

师3:你补充?第六段: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师4:同学们还可以继续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位同学?很简洁,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什么关系?对:云薄,可能是晴天;云低而厚,就是阴雨风雪。板书。然后呢?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板书)

师5:老师发现,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五段备受同学们的冷落,咱们概括文意,还要注意,除了简介准确,还要全面,我们齐读第一段,看看说了什么?

师6:读得很洪亮。这位同学你认为?他用了课文中的两个句子概括的,就是: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讲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用自己的话就是:根据云的形态可以看云识天气。(板书)

师7:最后一段呢?谁读读?其它同学思考?好,同学们说的对: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板书)

师8:看黑板,同学们观察思考,从板书中,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师9:好,同学们发现最多的是我们概括文意时要简洁要全面。能不能从结构上说?这位同学真聪明!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这样使文章很有条理,我们写科普文章的时候,为了能使知识介绍的很条理,往往采用这样的方法,同学们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

三、探究写法

那么,云同天气的关系究竟如何?文中又是如何介绍的呢?(课件投影)

默读课文,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口头介绍。小组内互相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介绍要求:

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2、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老师先来抛砖引玉。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好,仿照老师的说法,开始准备!

师1:同学们说的很热烈,派代表说说吧?

师2:这位同学,大家认真听。

学生A:嗨!大家好,我叫卷积云,我是由我的妹妹卷云成群排列而成的,我像水面的鳞波,很美丽。我虽然没有我的妹妹卷云站的:高。但是在云的家族里也是第二了,我像人们应该都很喜欢我,因为我不会带来雨雪。说的真好:

请继续!

学生B:大家好,我是高积云。我时而像羊群在漫步,时而成扁球状的云块排列着,“天上鱼鳞斑”说的便是我的优美姿态了。而且啊,农民伯伯们可喜欢俺了,因为有俺在,“晒谷不用翻”。很好,你接着。

学生C:Hai,大家好,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上鼓鼓的飘浮着,像棉花糖一样洁白饱满,所以自然受到小孩子的青睐。我只会在上午或者午后出现,因为这时阳光最灿烂、最温暖了。当黄昏降临时,我也就消散了。

同学们分别对8种云彩的

看,咱们同学既充分利用了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又让我们明白这样的云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描写云彩的语言主要是用了什么修辞?对!比喻。为什么要用比喻啊?

这个同学说得好!(课件)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尤其是能把一些枯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比如说。

四、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一)(课件投影)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把那些描写生动的比喻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具体说一说,这个比喻句好在哪?

师:谁愿意读一读、说一说?

(二)(课件投影)我们看到的这些句子这么精彩,那么我们就试着仿照下面的例子,也来写一写。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仿写: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师:好,请把你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很好!

生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神秘的古堡,像沉默无言的巨人,又像高大的驼峰。

生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闪闪烁烁,像高远天空中的点点星光,又像璀璨的钻石,点缀着这样祥和的夜晚。

生3: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与朦胧的月色缠绵交融,像水墨画中柔美自然的线条,像女子横卧酣睡,像微波荡漾的湖面。

同学们比喻运用的很恰当,想象力很丰富,写作时同学们要多多运用,使文章增加文采。

五、总结本课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的阅读思路能否理顺一下?好,集中大家的意见,最重要的阅读思路是:先了解写了什么?再知道怎样写的?然后是为什么这样写?这也是阅读其它文章的思路,希望同学们用心体会,学以致用。

(三)(课件投影)课后作业

1、设计一个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表格形式可参考伴你学第三大题,小组内展示,互相补充。

2、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十条(可以查阅资料或向长辈请教),分类积累到自己的周记本上。

2、《看云识天气》教学实录

作者:语文组 李振辉 来源:四十中学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这些经常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天气几乎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来问一下大家,平时你都是根据哪些方法来预知天气情况的?

生:我都是每天看天气预报。

师:好。

生:我可以通过报纸来得知天气情况。

师:再来。

生:我有时候看天上的星星,有星星说明第二天是晴天,没星星说明第二天是阴天。

师:你很注意观察。

生:我可以看我爸的手机短信。

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多,今天呢,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看云识天气。首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天上的云吧。

(屏幕展示图片,图片自动切换)

师:那么天上究竟都有哪几种云和云的光彩现象呢?它们叫什么名字,又各自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呢?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及时的圈点出这些要点。

(学生默读提炼信息 )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所圈点的结果。

生:我找到的云有卷云、卷积云和积云,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积云,积云对应的天气没有找到。

师:呃,没有找到,我们看“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 ,这说明积云对应着什么天气?

生:晴天。

师:好。再来。

生:我找到的是第四段的卷层云和高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师:很准确,并且提示了大家段落,很好,继续。

生:我找到的有第四段的雨层云和第五段的积雨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出现积雨云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师:好,还有一种云我们没有提到,你来。

生:还有一种云在第三段的结尾,叫高积云,是晴天。

师:你很细心。那么我们刚才所找的都是天上的云,谁能告诉大家天上有哪些云的光彩现象呢?

生:有一种云的光彩现象叫做晕,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师:说得很详细,关于晕和华的区别你谈到了一点,华比晕小,然而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谁看到了?

生:晕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师:通过两者的比较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二者的区别。云的光彩现象不仅仅是这两种呀,还有。

生:还有“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师:好,请坐。(展示表格)这就是刚才大家所找的八种云和四种光彩现象以及它们对应的天气情况,通过这些我们懂得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这就是这篇说明文所体现的丰富的知识性。(板书:丰富的知识)

好了,那么大家现在分一分这八种云中哪几种是晴天的象征?哪几种云是坏天气的象征?

(学生思考片刻)

生: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是晴天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积雨云是坏天气的象征。

(教师随手点击遥控,出现大括号进行分类)

师:我们再看看晴天的四种云有什么共同点?坏天气的四种云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八种云的段落,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生:晴天的四种云都属于薄云,坏天气的四种云都是低而厚密的云层。

师:好,很准确,告诉大家在第几段?

生:在第二段。

师:好,一类是薄云,一类是低而厚密的云层(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薄云”“低而厚密的云层”),很显然这是根据云的形态来分的。(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根据云的形态”)。在这里第二段的“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一句话就概括了第三段的内容,“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一句话就概括了四五两段的内容。那我们就把这样能够概括一段或几段内容的句子叫做总领句。比如第六段第一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一句话便是整个第六段的总领句。我们看文章的二至六段为我们介绍了如此多的看云识天气的知识,现在我们能不能找出全文的总领句。来,这位同学你来朗读一下第一段。

生:(朗读第一段,略)

师:请问全文的总领句是哪一句?

生:我认为是: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师:全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你说的这一句话只有云而没有提到天气呀,看来,不行,再来。

生:我认为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师:好(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云(天气的‘招牌’)”),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句话来写的。文章先总说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然后对这一句话分开进行具体的介绍,最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我们看全文是一种什么结构?

生:(齐答)总分总。

师:好,在对内容进行具体介绍时,作者进行了分类说明,一类是根据云的形态,把云分为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层,然后又把他们各自分成了四种云;另一类是根据云的光彩现象,把这些现象分成了晕、华、虹、霞。

作者正是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和分类说明的方法使文章呈现出清晰的条理性。(板书:清晰的条理)

清晰的条理让丰富的知识显得层次分明,内容清楚,那我们再来看看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生:感觉文章写的比较生动。

师:对,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有同感。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语言生动的句子去读,比如你读一读拟人句,读一读比喻句,读一读用词生动的句子,在朗读中品味这样写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你比如用词生动的句子,像第五段结尾: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这几句话就很生动,比如“崩塌” ,它在生动的同时,准确地反映了高大的积雨云云山迅速的崩裂倒塌的情景。

再比如“弥漫”,它的妙处在于不仅用词文雅,而且准确地写出了崩塌后的积雨云云很多,布满了整个天空的特征。

现在大家就像老师一样,选择生动的语言去朗读,在朗读中去品味它写出的什么特征。好,开始。

(学生选读,品析。)

师:通过朗读与品味,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两个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的品析的结果。

生:我找的是第一段: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这几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得很生动,能够写出天上的云很多,并且姿态都不一样。

师:找的句子很生动,它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说

生:呃,姿态万千。

师:很聪明。您能不能具体分析其中的一个比喻句,比如“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一句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

生:这种云很整齐。

师:好,请坐。谁再来?

生:我找的是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在这里用了比喻,雪白的羊群,就说明了高积云是雪白的颜色,然后高积云是成群的,所以比喻成羊群,羊也是成群的。

师:很好,比喻成羊群还因为高积云是扁球状的,比较贴切。再来。

生:我找的是雨层云,“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这儿说“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用的是拟人,说明当时的云很厚,把太阳和月亮都遮盖起来了。

师:好,再来。

生:我找的是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里运用了比喻,能够写出卷云很白,很轻。

师:像羽毛、像绫纱,就只是很轻吗?还能反映卷云的什么特点?

生:还很薄。

师:对。通过几位同学的品析我们发现:说明文对生动的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在生动的同时更要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板书:生动准确的语言)

好了,《看云识天气》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片刻)

生:我学到了一些云和天气的知识,学会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生:我知道了天上的云可以分成八种,比如卷云什么的。

师:好,这都是内容上的收获,除了内容上的,你还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到了写这类的文章,生动的语言也要能准确的写出事物的特征。

师:对,这是在语言上的收获。

生:我懂得了写文章要注意文章的条理,条理要清楚,比如可以运用总分总的结构。

师:好,这是结构上的收获。那么,怎样较快地概括内容,理清条理呢?我们教了一种方法?想一想。

生:可以看看段落有没有总领句。

师:(屏幕展示:纵谈收获:内容上: 懂得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构上:学会了用提炼总领句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上: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看到同学们学有所获我很高兴,但是,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就来阅读一篇短小的说明文:《晋祠》节选,对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下能力的拓展。

首先请同学们速读短文,感受经典片段。

(学生速读《晋祠》节选)

师:短文读完了,谁能迅速的画出全文的总领句和每一段的总领句?好,你来。

生:全文的总领句是: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第一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山,巍巍的;第二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第三段的总领句是: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师:反应很快,也比较准确。纠正一个读音: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cháng,不是见长(zhǎng)。另外,第二段的总领句应该是:这里的山,巍巍的;然后再加上“长长的”就完整了。那我们来看,这个短文是一种什么结构?

生:总分总。

师:正确。了解了整体内容,我们再来看具体的内容介绍,哪位同学读一下第二段?你来。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师:写的多美呀,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二段少了一句话,我们看哪位同学能够迅速的把它补充完整?

(学生练笔,补充一句话)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的佳作?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广阔的大海。

师:把山比成大海,好不好?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感觉不合适。大海是广阔的,而这里的山是长长的,所以不合适。

师:好,没有抓住山“长长的”特点。并且比喻应该是不同的事物才能可以,山水属于同一类的东西,不能比喻。再来。

生: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一条蜿蜒的巨龙。

师:你自评一下吧。

生:我感觉写的还可以。首先“蜿蜒”这个词比较生动,并且巨龙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长的,所以比喻山还是比较恰当的。

师:很好,写得好,分析的也到位。看来同学们确实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生活中、自然中处处都蕴含着知识,那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这无尽的知识吧。

好,下课。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1、语文课首先要解决教什么。

初读《看云识天气》,感觉它讲了很多丰富的气象知识,后来一遍遍读过,一遍遍思考,觉得它语言生动,知识介绍得很清楚,虽是说明文,但文章很简单。那么,这节课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教气象知识,显然不行,那是地理课不是语文课;按正常的说明文去教说明文的知识,好像也不行,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科普文),讲一些枯燥的说明文的知识也不合适;那么我究竟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语文能力呢?我的教学目标究竟应该设置为什么?

2、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来设置,应该考虑到单元目标。

几经思索,查阅资料,我认识到我们不能一教说明文就是讲说明方法等说明文的知识,不能一教议论文就讲论点论据等议论文的知识,那么所有得语文课将千篇一律,丝毫体现不出文章的特色、作者的匠心,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是根据文本的具体特点来设置,于是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对《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的特色有了较深刻、较全面地认识。

内容方面,知识性与趣味性(知识性略,趣味性则有自然之趣、欣赏之趣、表达之趣);

行文方面,条理性与生动性。

条理性表现在文章结构的条理(总分总)、段落的条理(总分总、总分、分总)、语句的条理、形态与光彩的条理、形态中八种云的条理、四种光彩的条理。

生动性。使语言生动的手段: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用词、句子的长短、语体色彩、引用等。生动的好处:吸引读者,以达“科普”之目的。而生动的基础是认真观察、探究,准确的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以生动语言达准确之效果,这才是《看云识天气》语言上的特色与魅力。

体征方面,准确性与有效性。

准确性。说明的本质要求是准确;欲求准确的方法: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用词。

有效性。看云识天气的知识是前人认真观察、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实用的;看云识天气是有局限的;前人的认真观察事物、探究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节评优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抓住最主要的方面去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性、条理性(结构与分类说明)、生动性(以生动语言达准确之效果)。

另外,根据单元提示,我又考虑到应该训练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提炼信息的能力,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科学精神。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为: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一些看云识天气的知识,提高学生提炼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默读、朗读中提炼信息,在朗读中品析语言,在拓展阅读中提升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用心观察、探索知识的兴趣。

3、语文课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训练。

本课我注重提高学生提炼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的能力。为此,在第一个整体感知(知识性:提炼信息)的环节,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及时圈点要点。在第二个品味探究(一)(条理性)的环节,我提示学生一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提炼总领句,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长期受益的。

4、课堂的“外衣”(形式)应该是巧妙的、新颖的、吸引学生的。

无极县一位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在上课之初就告知学生读书可分为三种境界:一级读者,读出眉目;高级读者,读出共鸣;特级读者,读出能力。

于是,很自然的她把教学分成三个环节:读出眉目;读出共鸣;读出能力。

眉目环节她解决的是文本的知识性;共鸣环节,她说有一篇朱永毅的谈话稿,谈的是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写的生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谈话稿残缺了,需要大家补充。此环节其实解决的是语言的生动性问题;能力环节她设置了两个活动:“远处飘来一片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一种云;“我是小小预报员”,让学生看云识天气,进行天气预报。

应该说这位老师设计很巧妙,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值得我学习。

5、每一步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该有不同的预案,预想不同的情况,这样教学才能灵活自如。

6、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富有感染力的。

3、有关资料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语言很有特点。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接下来,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学习这段语言,教师要让学生熟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甚至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作。

接下来的4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此处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这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个思路理清。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具体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几类呢?薄云有什么特点呢?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它们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这一段分四层,非常清晰,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写出来。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来表现的。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并且总结写作经验: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事物。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作者还把它们之间的差别作了介绍,这是比较说明。作者还引用了谚语,说明这是经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了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一段的层次也很清晰。由此可启发学生总结出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的写作特点:1.层次清楚,有纲有目;2.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4.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问题研究

1.这是一篇科普文,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呢?还是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呢?还是两者兼有呢?如果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很容易上成地理课,应该以学习文章的阅读规律为重点,把握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对天气知识的学习可适当进行,一点不学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对天气知识的学习渗透在阅读的训练中。

2.对于云的名称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可结合课本前面的彩色插页加深理解。比如“卷云”的图片中,卷云呈现出卷起的样子,有一个小钩。另外,文中看云的角度是从地面往上看,不是从飞机上往下看。

练习说明

一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参考答案:

1.这道题检查学生把握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是“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解题思路是: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云的千姿万态,最后一句话总结,点明中心,后面的文字是对它的具体说明。

2.云的种类繁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设计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云的种类,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课文。解答这道题的思路是,先把云分成两大类:按照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气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为四种。列表如下: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在形式上还应该是排比句)。

参考答案: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解答此题主要靠想像和联想。从形状入手,既考虑静态,又考虑动态。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开展活动。

1.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天内,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得准确。

2.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分类积累。

此题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从略。

教学建议

一、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二、建议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加强感性认识。

三、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通过学生的读书、讨论和教师的答疑来完成。

四、结合“有关资料”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运用于生活中。

有关资料

一、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但是,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近期会刮风或下雨,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指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照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示有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待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谚语。

另外,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示着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好。

此外,云的颜色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如冰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色乱绞的云丝,云边呈土黄色。黑色是阳光透不过云体所造成的;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红黄色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径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对阳光进行选择散射的现象。有时雨云也呈现淡黄色,但云色均匀,不乱翻腾。还有不少谚语是从云色和云形来预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内蒙古有“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等谚语,山西有“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翻来覆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等谚语。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一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说法,这些都说明当空气对流强盛,云块发展迅猛,像浓烟一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时,就容易下冰雹。

二、看云识天好出游

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为了享受快乐的户外生活,旅游者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

这里介绍10种云层形式,有“积”字表示云的形状是块状(无关大小),有“层”字表示天空布满阴沉的云。每种类型都给出了分布的大约海拔高度,云层越高,天气越好。在极地地区,同种类型的云层会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现。

卷积云:小圆块积云,看上去如同波纹状,常被称为“鱼鳞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预兆晴朗天气。

高积云:类似于卷积云,预兆天气良好,但它的覆盖范围更广,云层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现于暴雨之后,悬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积雨云:为低层雷云,云色乌暗。塔形云层高可达6 000米,顶部平云层被称作砧顶。积雨云常带来强风暴雨、雷鸣和闪电。上层类似假卷云,顶层类似假雨云。

积云:很易于识别,蓬松状白云,如同团团棉絮,飘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开意味着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发展得越来越大,前端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突然降临的暴雨。位于海上碧空中的积云,通常表明离陆地已经不远,高度一般不超过2 500米。

卷云:由冰晶形成的高层缕状云,这也是它看上去纯白色的原因,经常称作马尾云。它们也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层云: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这些是惟一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如果卷层云扩展,意味着天气晴朗;如果卷层云缩小,意味着将要下雨;如果天空笼罩着卷云,卷云上部的天空变暗,逐渐形成卷积云,这预示着雨雪的来临。

高层云:在阳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湿空气靠近,云盘消失,云层变厚、变暗,直至下雨,高可达2 500~6 000米。

雨层云:为低层乌云,笼罩在空中,意味着4小时之内会有降雨,通常会持续几小时。

层积云:低层覆瓦状云层,通常覆盖整个天空。云层较薄,阳光可以透射下来。它们可能会带来雷阵雨,但一般会在午后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蓝天。高度低于2 500米。

层云:云层最低,犹如浓雾笼罩在空中,刚开始出现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高山浓雾。它们并非很自然的雨水云,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细雨。如果在夜间它越来越厚,覆盖在清晨空中,通常这会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过2 500米。

    相关推荐

    《看云识天气》有关资料 17 看云识天气 17看云识天气 17 看云识天气 七上14课《秋天》教学实录三篇及相关资料 《看云识天气》课堂实录 17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7 七上《看云识天气》 17、《看云识天气》教案 17、《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第17课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17、《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第17课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课堂教学实录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 课堂实录3 《第17课 看云识天气》教学案 七上22课《羚羊木雕》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17 看云识天气(方案B) 看云识天气公开课课堂实录 17 看云识天气(方案A) 七上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实录及相关资料 十七 看云识天气 第17课《看云识天气》课文简介 17 看云识天气(教学方案B) 17 看云识天气(教学方案A)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新课标) 名师课堂:七上12课《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同步练习 八下9课《海燕》设计、实录及相关资料 《看云识天气》复习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七上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及相关资料 七上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上教参: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参考资料(云的特征和分类) 七上30课《寓言四则》设计、实录及相关资料(余映潮等)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名师课堂:七上4课《紫藤萝瀑布》实录及相关资料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七上16课《化石吟》教学设计及相关资料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课题:《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名师课堂:七上18课《绿色蝈蝈》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八下19课《春酒》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课课练 《看云识天气》课后题及答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第17课 看云识天气 《七月的天山》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