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王何必曰利》学案

小编: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一)(学生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正反对比加强论证的效果,首尾呼应的结构;

3.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

1.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正反论对比的论证方法;

2.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孟子其人其书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战国时期鲁国人(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现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2.孟子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3.孟子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4.孟子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二)、课前预习:

文言知识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叟()庶()人万乘()弑()其君

不夺不餍()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②上下交征利

③弑其君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然则乡之所谓知者⑥不夺不餍

3.解释下列成语和格言

上下交征利:

4.翻译下面的句子(“何以”介词宾语提前句)

①何以利吾国?

②何以利吾家?

③何以利吾身?

5.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①先生将何之②未之有也

6.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

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译:

7.

②原文: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

8.

③原文: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译:

9.

④原文: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译:

探究案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第一则: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

2、说出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

3.结合内容,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旧知.

2.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预习案:

1.熟读课文.2.翻译全文.

二.探究案

1.第一则: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孟子说的有没有道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第二则:

宋牼劝战的方式是什么?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

3.

4.第三则:

分析逐利与扬善对人的发展倾向产生的影响?

4.我们如何看待“利”和“义”?

5.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三.检测案

一、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2.然而不王者3.孳孳为善者

4.蹠之徒也 5.利与善之间也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上下交征利2.苟为后义而先利

3.吾闻秦、楚构兵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5.愿闻其指6.然而不亡者

7.孳孳为善者8.舜之徒也

9.利与善之间也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对前来拜见的孟子很不礼貌,用“叟”来称呼,就象今人说:“老头子。”

B.由于梁惠王对孟子的无礼,孟子认为梁惠王真是一个利欲熏心的昏君,简直无可救药。

C.孟子顺着梁惠王的功利思想,从反面推论,指出交互征利的严重后果,严正警告梁惠王。

D.在《孟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章里,孟子就提出仁政的思想,他主张君王必须施行仁义,仁义才是治国的至德要道。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尽量简要地作答,不要超过10个字。

4.孟子对梁惠王的要求是什么?

5.在这段文字中,孟子反对什么?试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相关推荐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 球王贝利教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阅读附答案 《王几何》教案2 《王几何》教案7 《王几何》教案6 《王几何》教案8 球王贝利教学设计 《球王贝利》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学反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荆轲刺秦王》教学浅思 《王几何》说课稿 维多利亚女王简介 球王贝利的童年教案设计 维多利亚女王简介 《王几何》教学设计3 浅谈如何利用卡片识字 王羲之终老何处? 《王几何》备课资料 《“足球之王”贝利》教学设计 《王几何》听课有感 七年级语文王几何教学案 《王几何》活动设计 山房何必增华丽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小学语文《球王贝利》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球王贝利》教案 必修五《滕王阁序》 复习学案 《老王》学案12(苏教版必修三) 《王几何》练习题测试 争鸣:如何利用负面暗示教学实录 《老王》导学案15(苏教版必修三) 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学习初二语文? 《王几何》的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老王》教案40(苏教版必修三) 《老王》教案43(苏教版必修三) 湘教版《球王贝利的童年》教学设计 如何突破《科利亚的木匣》的重难点 如何利用口语交际使课堂活起来 马及时《王几何》原文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学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老王》导学案7 教学建议:如何利用电教手段教学教学实录 中考语文复习:语文如何利用错题本学习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导学案(苏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 《老王》教案教学设计25(苏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如何利用阅读教学指导作文写作 教师随笔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初一语文暑假作业王几何阅读 解析:诗人王维为何终身未续弦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教学设计7(苏教版必修3)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三]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球王贝利》练习题精选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老王 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学案 《老王》学案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三必修) 荆轲未必真想刺秦王──《荆轲刺秦王简论》质疑 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三必修) 《蓝色的树叶》负面暗示过分, 如何利用它进行教学呢?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老王》学案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汉武何曾输文采,唐宗未必逊风骚 审时度势 化不利为有利 《老王》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球王贝利》练习题:语文S版 审时度势 化不利为有利 《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 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 下学期 人教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特利尔的幽灵》教案 《特利尔的幽灵》教案 《滕王阁序》王勃教案 高考生必读:如何稳抓高考语文基础分?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滕王阁序》说课稿3(苏教版必修四) 高考语文复习必读:如何抓现代文阅读? 《老王》教学案例 四个太阳(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民族希望小学王贞素) 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教案 《老王》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王几何》复习测试(新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少年王冕》学案 美猴王导学案 《滕王阁序》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