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文质论》语文阅读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质论

陶东风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

6.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参考答案:

6.A(B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说法不全面。C“对等地位”错。D不是“中外文论”)

7.C(A原文意思是“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

8.B(目的有误,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

    文质论 陶东风 阅读答案 《文质论》阅读答案 文质论 阅读答案 文质论阅读参考答案 语文阅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文质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文质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阅读答案 《论语》文言文阅读 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阅读答案 论语文言文阅读答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守护文化的价值质点》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陶侃留客》 文言文阅读《论语》四则 被风吹走的夏天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广东肇庆中考语文试题) 语文阅读:《“宫斗剧”的文化本质》(含答案 《焚风》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语文)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议论文论证 议论文《儒雅之风》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论证方法辅导 议论文《文化人格》语文阅读答案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阅读理解答案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文《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论网络文化》语文阅读答案 陶侃留客 语文阅读答案 答案 中考语文议论文答题技巧 ①语文的实质是什么?......阅读附答案 论语中考语文试题集锦 陶母责子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陶母责子译文 语文阅读:《活着》(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论述类文本姚雪垠《论潇洒》语文阅读答案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过岭》(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论语》十则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训练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 论坦诚 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议论文文体 风(杨绛)语文阅读答案 《论智慧》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议论文的规范模式 语文阅读:《风筝》(含答案) “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语文阅读答案 及解析 语文阅读:《论名声》 (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论语》十则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中考语文阅读议论文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翻墙》语文阅读答案 《论语》还原初探 语文阅读答案 哀溺文 语文阅读答案 (2012山东泰安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语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陶安》阅读附答案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语文阅读答案 文学评论“小小说”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技巧 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诸子论“富”》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看松庵记》(201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精美质朴的中国砖雕》语文阅读答案 论语》选段文字 阅读答案 九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三)议论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论语》十则 论述类文本《谈隐逸》语文阅读答案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御风飞行》(201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文学评论《官场小说》语文阅读答案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说“笑”》(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2017:唐太宗论弓矢 被风吹走的夏天 阅读答案(2011广东肇庆中考语文试题) 王东杰《文化复兴,“复兴”何事?》议论文阅读题答案 小学议论文阅读《生活处处有语文》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风筝畅想曲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小学议论文阅读“生活处处有语文” 中考语文议论文考点归纳及策略 叶圣陶《习惯成自然》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拟题议论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最美的风筝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天的风筝 偷父 语文阅读答案 (201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番薯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山东淄博中考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阅读:“论文化创意” 阅读答案 《警惕文化血统论泛滥》语文阅读答案 2013山东东营中考语文:《一只鸟》阅读答案 陶侃留客文言文阅读答案 欧阳修论作文·东坡志林 阅读附答案 《《论语》有多少种读法》语文阅读答案 《儒雅之风》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的风 语文阅读答案 (1) 大风 莫言 语文阅读答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