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阅读理解答案

小编: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答案:

【小题】

B

【小题】

A

【小题】

C 答案解析: 【小题】

C项中,“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片面的把“质”和“文”的含义理解为语言的风格,缩小了作者所表述的“质”和“文”的概念内涵;再有“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这与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之间不存在途径与结果式的关系,也就是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中,可以查出错误的信息。

    相关推荐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议论文常见阅读题型 2017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常见题型梳理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语文阅读答案 中考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生命赋我常常在司空见惯...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阅读附答案 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5)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初中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 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3) 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常用解题技巧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阅读附答案 《文学让我理解“日常生活”》阅读答案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阅读答案 《文学让我理解“日常生活”》阅读附答案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常用解题思路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分析 高考文言文90个常见古今异义词用法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初中语文常用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的考试题型 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常常爱惜》[附答案]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阅读常识 上初三时,我常常迟到。我的迟到与羊有关。每天上 阅读附答案 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阅读附答案 2017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常见题型指导 常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下) 常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上) 常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上) 《常常爱惜》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阅读理解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 阅读附答案 名师指导:中考语文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方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模式 常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下)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技巧一览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2017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常见题型参考 当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越来越依赖于视觉阅读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记叙文开头与结尾常见的几种方法 神秘的运动常数阅读理解答案 神秘的运动常数说明文 古文文体常识 书 说 表 序 铭 记 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 逍遥游阅读理解及答案常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掌握常用知识 古诗文阅读理解:途中见杏花(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含答案)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中,经学始...”阅读理解答案 常常爱惜 语文阅读答案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表格分析 “生命的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阅读答案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中,经学始终...”阅读理解答案 “[材料一]我经常心情沮丧”阅读理解答案 《望岳》《春望》中考常见题与答案 庞安常传文言文答案 庞安常传文言文阅读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阅读答案 初中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高中文言文《常梦锡》阅读答案附译文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在议论之中阐明道理 “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阅读答案 文言文《常惠》阅读答案 《工夫常负无心人》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阅读附答案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常常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阅读理解答案 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问题设置的常见类型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的阅读题和答案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阅读答案 孔庆东《语到极致是平常》语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诗文阅读答案 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阅读附答案(2018江苏常州中考试题) 《论文、猪肉和知识分子》阅读理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答案解析 《文质论》阅读答案 文质论 阅读答案 父亲和我的时代阅读答案 父亲和我的时代阅读理解 传统中国乡村,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阅读附答案 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①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技巧 传统中国乡村,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阅读附答案 “人们赞美金刚石,常常偏种于”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常参加学校的文娱活”阅读理解答案 错误 —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阅读答案 《平常的沈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2013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常常爱惜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常用名词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议论文阅读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 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阅读答案最新 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阅读理解 文言文元结,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