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散文阅读理解题命题分析与答题点拨

小编:

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散文的考查种类主要有传记类、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议论说理类等,试题的命制形式则基本上都是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下面,笔者将就解答文言散文阅读理解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文体,注意差别

文言散文基本上分为文言议论散文、文言抒情散文和文言叙事散文三大类。这三类文言散文因表达方式有差异而存在本质的区别,所以阅读时要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思路。具体地讲,就是要注意文体差别,注意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思路。

二、依据特点,巧抓主旨

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就理解了整篇文章。因此,阅读文言散文时要特别注意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比如,阅读文言议论散文就要抓论点:有的文言议论散文的论题就是论点,如《劝学》;有的文言议论散文的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如《六国论》一开篇就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有的文言议论散文的论点则在结尾,如《过秦论》在结尾才点明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此可见,阅读文言议论散文弄清论点是关键,因此要善于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理解文言抒情散文的主旨则主要是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文言抒情散文的情感作者会直接抒发出来,有的文言抒情散文的情感作者会藏匿在景物描写中,有的文言抒情散文的情感作者会隐藏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但无论哪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由此可见,把握文言抒情散文的情感就是要把握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比如,《项脊轩志》的情感虽然主要是由生活细节传达出来的,但归有光还是用“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直接流露了他的感情。所以,把握作者感情时既要把握作者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中传达出的感情,更要把握作者用语言直接流露出的感情。

三、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反映,把握文章的结构是高效、快速阅读文章的有效措施。文言议论散文的阅读特别需要通过抓论证结构筛选各段的要点,进而整合文章信息。比如,阅读《师说》只要抓住各段的要点全篇就会一目了然:“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提出择师标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出当时社会现实;“圣人无常师”进一步阐明师道与师生的关系。韩愈就是这样层层推进,进而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文言抒情散文的阅读则需要抓感情线索。比如,《兰亭集序》第一段写了美景、美事,溢于言表的是作者心中的快乐,第二段则由“乐”而生“痛”,因为人总是被“欣于所遇”的乐和“情随事迁”的忧左右;第三段则是由“痛”而生“悲”,然而在“悲”中作者并没有消沉,而是由此生发出生与死的感慨,从而表露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与执著。很显然,《兰亭集序》表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但只要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乐——痛——悲”就会很好地体会文意。

四、仔细研读,认清方式

阅读文言文时,认清文章的表达方式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阅读文言议论散文要关注议论方式。

(1)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实或现象论证观点。比如,《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就用“固木之本”“浚水之源”比喻论证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论辩的力度。

(2)对比论证。就是将一事物相对的两面进行对比,或把一事物与另外的事物进行对比,以便增强论证的效果。比如,《过秦论》就运用四个对比——秦国先强后弱或先盛后衰的对比、秦国与六国的对比、秦统一六国与陈涉起义的对比、陈涉起义与六国破灭的对比,在层层对比中凸显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秦灭亡的深刻原因——“仁义不施”,很好地劝诫了当时的统治者。

(3)举例论证。就是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论证论点,进而使论点更具说服力。例如,《六国论》就通过列举韩、魏、楚三国因赂秦而亡,以及赵、齐、燕三国随之因被逐渐削弱而灭亡,有力地论证了“弊在赂秦”的观点。

2.阅读文言抒情散文要主要理解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就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感情。比如,《兰亭集序》中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就让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托物寄情。就是借助对景物的描摹,用景物寄托作者深厚的感情或志向。比如,《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就是借枇杷树传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与哀悼。

(3)借生活细节抒情。就是融情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中。比如,《项脊轩志》中的“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一句,就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传达了母亲的殷殷关切,也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相关推荐

    高考散文阅读题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分析学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点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新闻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点拨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论点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分析(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 苏辙《巢谷传》答案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 苏洵《谏论上》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 《梁书|阮孝绪》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难点点拨 《喜戴高帽》中考初中阅读试题答案解析文言文阅读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分析与解答 《南史|柳恽列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中考各类文体阅读题解答高分策略 高考散文《祈求》阅读试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想象型考点的解题技巧 散文鉴赏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校人欺子产》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分析题”阅读理解答案 《宋史•熊本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史记•叔孙通传》高考文言文试题阅读理解答案翻译译文 现代文分析作品结构讲解及考题剖析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的五个关键点 《晋书•周访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说明文语言特点 《明史|王英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阅读 胡铨《好事近》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苏轼《少年游》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题画二则》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中考语文真题考点 李白《忆秦娥》鉴赏阅读答案赏析高考语文试题理解解析 中考语文真题考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杨绛分析 高考散文阅读题:胡杨树阅读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题:梧桐树阅读答案 (宋)苏轼《宝绘堂记》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说明文考点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向沙漠进军问题分析 中考语文真题考点 中考语文真题考点 中考语文真题考点 高考阅读解题方法:浅析语文阅读题应试对策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选择题技巧2021 高考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语文 《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系列之文题解读 《河流的文化生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资治通鉴•唐纪九》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元吏|月鲁不花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分享:《散步》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离骚分析(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离骚分析(1)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唐雎不辱使命语言特点 《虹》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四) 高考散文阅读题:上善若水阅读答案 [明]归有光《张自新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仲殊《南柯子·忆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及答案 《石崇与王桤争豪》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5年高考天津市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解析理解 王安石《桂州新城记》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高考语文如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朱熹《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分类技巧解析 《三镜》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时彦《青门饮|寄宠人》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三上》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孙泰》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 《后汉书•卷六十八|许劭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说虎》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象虎》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高考语文阅读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看云识天气文章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木兰诗语言特点 2017年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点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芦花荡人物心理分析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阅读答案理解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诗歌赏析检测试题:郑敏《金黄的稻束》(附答案与点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伊索寓言写作特点 2013甘肃高考命题范围 高三语文导学案《高考考点之文言虚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