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四)

小编:

2009年中考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四)

四十六、(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6题。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释: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楚庄王欲伐陈 伐: 民怨上矣 上: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16.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3分)

14.伐:攻打,进攻。 上:国君,君主。15.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16.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四十七、(安徽芜湖)【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7、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18、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19、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反比)20、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四十八、(湖北仙桃)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3.文段理解。(5分)

(1)甲文写______景,以________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3分)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0.C(2分)11.B(2分)12.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13.(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若只扣住“聚饮”或“赛歌”一个元素不得分)(3分。每空1分) (2)答案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③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2分。答出其中一种点面结合的方式即可)

四十九、(江苏无锡) 赈 灾(节选) 钱泳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tiào )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í )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 )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嘉庆十有九年 (2)窃见赤地数千里

(3)爨(cuān )无薪 (4)远近咸便矣

9.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以其道

C、扶苏以数谏故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被灾尤剧。(1分)(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1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

8、(1)通“又”(2)暗中;私自(3)柴(4)远近的百姓(人)(每个1分)9、(2分)D 10、(1)(1分)受灾特别严重。(得分点“被”。)(2)(2分)谁说人心、风俗的淳厚,现在不如古代呢!(得分点:“孰”,句式。)11、具有侧隐之心(或“能关心百姓疾苦”)(1分),考虑民生问题全面(深刻)(1分)

五十、(内蒙古赤峰)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五十一、(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齐人也,坐盗 ②叶徒相似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2分)

(二)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②干没:吞没。③谯:责备。④反噬:反咬一口。⑤绐(dai):哄骗,欺骗。⑥渠:他。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2分)

及官抚军 乙险恶如是

A. B.

及郡下,诣太守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公不畏之 渠恶贯将盈

C. D.

悍吏之来无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0.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5.答案:①犯罪。 ②只。 6.答案: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答案示例:自作聪明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能言善辩 才辩双全 能说会道 不卑不亢 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一个即可。8.答案:C 9.答案:一个能事事都顺着我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 10.答案: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五十二、(辽宁本溪)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1)——(3)题。(5分)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辞:(1)鲁仲连辞让再三(2)停数日,辞去 B、以:(1)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2)皆以美于徐公

C.为:(1)仲连不忍为也(2)故不为苟得也 D.终:(1)终不肯受 (2)终身不复见。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分)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分)

12.(1)C (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1分,意思对即可。(3)无意名利。1分;功成不居。1分。意思对即可。

五十三、(湖南株洲)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6.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24、①买 ②于是、就 25、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 26、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1分)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1分)

五十四、(湖南邵阳)(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五十五、(福建宁德)[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每处一分) (1)夸耀 (2)打发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11、(6分,每空2分)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12、(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五十六、(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B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8、D9、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10、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11、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五十七、(湘潭)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

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

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

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

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跳而越者与千金( ) (2)顾见猛虎( )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

译文:

19.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3分)

17.给予回头

18.那个号称勇敢的人担心别人认为自己胆怯(以别人说自己胆怯为羞耻),一定会跳过(那深谷)。

19.耻怯(面子)奔利(金钱)猛虎(逃命)

五十八、(吉林省)范仲淹读书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做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1),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2),得非以相浼为罪乎(3)?”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1)以公厨室馈:让官府厨房做好饭菜送给范仲淹。(2)筯:筷子。(3)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14、文中“归告其父”中“归”的意思是: (1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2分)

16、本文表现了范仲淹哪些优秀品质?(2分)

14、返回或回家(1分)15、范仲淹读书时甘于食粥的清苦生活,拒绝留守赠送的好饭菜。(2分)16、围绕甘于吃苦,不贪图享乐,努力磨炼自己的意志等”回答即可。(2分)

五十九、(长春)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贮故书在壁间( )

(2)徒见其浩然无涯( )

15.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16.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2分)

14.(1)“旧,旧的”或答“原来的”或答“过去的” (2)“边”或答“际”或答“边际”(共1分,每小题0.5分)15.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共2分.意思对即可)16.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共2分,从任何、一个角度谈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逐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十、(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l7题。(共l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益慕圣贤之道( ) (2)或遇其叱咄(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生徒悉集(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15.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下联:

共同特点:

16.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甲】

【乙】

17.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

13.(1)更;(2)有时;(3)同“披”,穿;(4)全、都。14.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l5.示例:宋濂借阅 他们都想方设法刻苦读书。

16.【甲】通过对比表现宋濂读书的清苦(以读书为乐)。【乙】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了祖莹的文章之妙(好)。

17.示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的艰苦;“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虚心、尊师;“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明要善于质疑。

    相关推荐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大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 答案 近十年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试题汇总 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 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模拟训练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中考散文阅读试题试题精编:不是爱酒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中考散文阅读试题试题精编:生活如蓟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真题) 201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集锦 2012年中考语文辅导之古诗词精华试题七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传统美德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爱之望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绥化真题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求知好学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描物状物篇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本溪真题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模拟试题 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桃花源记》专题训练(附答案) 2007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试题 2007年资阳市中考文言文试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洁净之莲 资阳市2005年中考文言文试题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精选)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山水游记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拒腐清廉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大自然之歌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7)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1)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0)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9)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6)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6)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5)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6)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1)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0)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4)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5) 初中语文科技类说明文的跑题纠编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紫阳腰 草垛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子贡的语言艺术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2014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8)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6)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7)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3)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2)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9)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8)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3) 中考散文阅读试题试题精编:歌,一条无尽的路 玉,积山川之精...阅读答案(2011四川达州中考语文试题) 父亲 语文阅读答案 (2006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猫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荷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内江真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宿迁真题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4)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3)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8)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5)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0)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5)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1)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4)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 2012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精华试题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32)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苏州真题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9)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7)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18)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22) 中考冲刺:语文记叙文试题精练(7) 2011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精神与肉体的抗衡 中考语文阅读:《草 垛》(201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榜样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做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古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