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中国史学”阅读理解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一19题。

《史记》与中国史学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巨著。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史学成果,对旧史体进行改造,创立了五体合一综合性的纪传体史书。五体各自为用,突出重点;又交相配合,相辅相成。由司马迁首创的这种纪传体史例,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展开了博极天地、囊括古今的完整历史画卷,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群像全书,标志着我国成熟史体的出现。这样的体例是当时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不断强化巩固在史学表现形式上的投影,包含着司马迁的国家统一意识和封建正统观念。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三千年的历史,当代部分占半数篇幅。秦汉部分也是《史记》中最详尽最精彩的部分。这体现了司马迁通过历史记录重点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精神,可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这类史传中,司马迁善叙事理,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叙述杂芜的史事,且气势生动、色彩斑斓。鸿门宴一节,司马迁通过人物言谈举止、举杯投箸,细腻地塑造出刘邦的小心谨慎、圆滑狡诈,项羽的豪爽率直、优柔寡断,樊哙的冲天豪气、粗中有细,范增的足智多谋、无可奈何的形象。

另一方面,在历史纪传中司马迁将自己的见解融会到叙事当中,于叙事中寓论断。既尊重客观事实,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这些体例和写作特点,使《史记》既为一部信史,又为一部思想深刻的历史著作。

在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时,司马迁最终归结为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以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他认为,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经济状况进而规范着社会的礼义制度和文明程度。因此他要求统治者顺应民众求利的自然之势,制定政策和组织经济活动。在这里司马迁明确把国家兴亡与经济状况联系起来。富国富民之道在于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合理引导。这些思想体现了司马迁不同凡响的思想特色,是我国真正的最早的经济学论著。

《史记》的另一思想特色是重视人的作用和对下层人民群众的关注。司马迁创立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体例,本身就体现了对人的重视。通过生动的事例,表明成事在人的道理。“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事物成败的关键在人为力量,人才的作用和人心的向背。这一思想使对神意崇敬的先秦史学,变为研究人的学说。

与此同时,《史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人民性。此外,这种特点还表现在对上层人物的贬斥和对下层人民的表彰。如将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列为世家,肯定其推翻暴秦的历史作用。《史记》既为帝王将相作传,也广泛地记录了各阶层人物的活动。如为游侠、日者、龟策、刺客、货殖之人列传,且都当作正面角色。在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司马迁往往从下层群众的道德观念出发,以这些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好坏为标准。如评价蒙恬,认为他在秦初修长城、筑驰道,使百姓怨声载道。认为“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史记》的人民性成为其千古流传,倍受后世史家和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节选自王炜民《<史记>与中国史学》,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首创的这种纪传体史例,在广阔的时空范围揭示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和各阶层群像,标志着我国成熟史体的出现。

B.《史记》成为一部思想深刻的历史著作,一定意义上是由其叙事中寓论断,既尊重客观事实,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的体式决定的。

C.司马迁认为富国富民之道在于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合理引导,从而把国家兴亡与经济状况联系起来。

D.在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司马迁往往从下层群众的道德观念出发,表现了他对封建正统观念的反叛和再认识。

2.《史记》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巨著,从体例和写作特点的角度来看,它又哪些特色?(6分)

3.文章结尾说人民性是史记成功的原因之一,结合全文概括《史记》的人民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

1.D

2.(1)创立了五体合一综合性的纪传体史书。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展开了完整历史画卷,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现实,标志着我国成熟史体的出现。

(2)《史记》重视当代史的创作,充分体现了司马迁通过历史记录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精神,且叙事有条理,形象生动。

(3)司马迁将自己的见解融会到叙事当中,于叙事中寓论断。既尊重客观事实,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3.(1)《史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既为帝王将相作传,也广泛地记录了各阶层人物的活动。

(2)在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司马迁往往从下层群众的道德观念出发,以这些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好坏为标准。

(3)表现在对上层人物的贬斥和对下层人民的表彰。 答案解析: 1.从“这样的体例是当时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不断强化巩固在史学表现形式上的投影,包含着司马迁的国家统一意识和封建正统观念。”一句可以看出司马迁是支持封建正统观念的。

2.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每点2分;未能概括,完全摘抄原文的酌情扣分。

    相关推荐

    “史学与新闻”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阅读答案 历史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历史 阅读答案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阅读答案 史记与咏史诗的阅读答案 赵望秦史记与咏史诗阅读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阅读附答案 《历史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历史》阅读附答案 中国目录学史导读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最新2021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理解 中国文学史 节选阅读答案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答案2021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理解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题中国目录学史导读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国文学史导论 阅读答案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士,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阅读理解答案 史记·萧相国世家阅读训练与答案 《心理史学深化历史解释的重要方法》阅读附答案 “国学”,是哪些“国”与“学”阅读理解答案 “被历史铭记的总统”阅读理解答案 英国也有长城据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奥克兰德的《英国文明史》记载阅读答案 明史•秦纮传阅读理解答案 明史•秦纮传阅读理解 颜回好学《史记》阅读答案 《韩安国传 史记》阅读附答案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阅读理解答案 儒林外史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考最新 儒林外史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国茶史》阅读附答案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阅读答案 中国茶史 阅读附答案 史记·萧相国世家 阅读附答案 史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史记阅读 醉翁亭记与宋史·欧阳修传对比阅读理解答案最新2021 《全球史观在中国》阅读 “红豆小史”阅读理解答案 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 阅读答案 汉字与中国心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汉字与中国心阅读理解 经学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阅读附答案 儒林外史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初中 儒林外史语段阅读及答案 史记·韩安国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经学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阅读附答案 《明史·解学龙传》阅读附答案 简明中国反贪史 阅读答案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历史证明,预报天气与自然...”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文化史通释 阅读答案 全球史观在中国 阅读答案 《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语文阅读答案 及身未见中原定——朱希祖的史学研究与爱国情怀阅读附答案 史记·郭解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史记》选读名句背诵默写整理 《史记•曹相国世家》阅读答案(附翻译) 颜回好学《史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历史学家唐德刚: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 阅读答案 中国茶史 郑培凯阅读附答案 宋史•孙行友传阅读答案 宋史•孙行友传阅读理解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阅读理解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阅读答案 儒林外史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阅读理解 中国审美文化简史 阅读答案 《唐国史补|王积薪闻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阅读附答案 《从历史中学什么》阅读附答案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理解及答案2021 儒林外史阅读题 “鸟巢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答案 军事历史与兵学文化 阅读附答案 科学史的真实与不真实......阅读附答案 “汉代司马迁《史记》首篇《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阅读理解答案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阅读附答案 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 阅读答案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史学社会化…… (含答案解析)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阅读理解答案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阅读附答案 《《周易》与中国美学》阅读 《烧车御史》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取材于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阅读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阅读答案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阅读理解 “诗学是国学吗?”阅读理解答案 史记·乐毅传 阅读答案 古今中外,凡是严肃的史学家,都把揭示历史...阅读附答案 周黎明《以史为鉴与以史为乐》阅读答案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阅读附答案 史记·乐书 阅读附答案 宋史·文天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 宋史·文天祥传阅读理解 美学史大纲 阅读答案 摘编自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桥梁艺术与桥梁文学》语文阅读答案 《历史学家唐德刚: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围棋与国家 阅读理解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 阅读附答案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阅读答案 《史记 货殖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刺客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 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张仪传 史记》阅读附答案 史记·陈豨传 阅读附答案 史记·田叔传阅读附答案 《史记•叔孙通传》高考文言文试题阅读理解答案翻译译文 中国馆的“中国红”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