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观下的目标解读

小编: :admin

【摘要】:对于“语文能力”目标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纯粹的工具性能的层面,语文能力内在地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统一,首先应该在“能力”目标上达到统一。对“语文能力”目标的具体内涵加以重新审视,探讨其中工具与人文的交融与渗透,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语文能力;目标;重新审视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语文教育的目的和语文教学的目标,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更有利于理解语文教学的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观,从这一性质观出发,我们对“语文能力”目标需要重新审视,从而对其内涵获得新的认识。

“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目标“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科素养的主要内容,是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独特性的体现。关于语文能力目标,新《课标》具体表述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概括的表述是“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能力(高中《课标》的表述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对于这些“语文能力”,人们一般是从单纯工具性目标的层面来理解的。比如说,人们一谈到“语文能力”,在教学层面,首先想到的就是技能训练;在功能层面,首先想到的是技术、技巧、方法等操作性的内容。这种理解剥离了语文能力中包含的人文素养因素,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热衷技能训练、忽略人文态度培养的纯工具理性倾向。例如作文教学,如果将“作文能力”仅仅从工具性的目标层面来理解,其教学就势必只关注作文技能、作文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作文态度、作文情感等更为根本性的东西。实际上,语文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只有“人”才具有从而表征“人”的类特性的交际能力,除了技能、智能、方法这些重要的因素之外,还包含着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些更为重要的因素。“新课标”的“目标三维度”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开表述,容易造成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能力”、“方法”等目标分立乃至对立的误解,如,按照一般的理解,“能力”与“方法”被看成是纯粹的工具性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看成是纯粹的人文性目标。殊不知,“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人文因素本来就内在于“能力”之中,离开了“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些内在的精神因素,听说读写能力也就只是一具技术的僵尸。“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笔者认为,这种统一,首先应该在“能力”目标上达到统一。如果只把“能力”当作纯粹的工具性目标,是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观相悖的,因而也不利于语文课程总体目标的达成。所以,对“语文能力”目标的具体内涵加以重新审视,探讨其中工具与人文的交融与渗透,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下面我们对“语文能力”分为“阅读”、“理解”、“表达”、“交流”四个主题词一一加以剖析。

一、 阅读:求知的阅读与闲暇的阅读

新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应是高效快速的阅读,对阅读速度与效率的追求以及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是阅读教学的时代课题,也是语文工具性时代内涵的重要体现之一。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光讲阅读速度不讲阅读效率,一个小时看完一本书,但看后没有一点收获,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这种无效的阅读不行;光讲效率不讲速度,一年看一本书,细嚼慢咽,仔细品味,这样的阅读显然也不符合这个快节奏的讲究速度和效率的社会的要求(新“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就体现了这一点)。作为工具层面的语文阅读应是快速阅读与有效阅读的结合,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就要研究阅读方法。定向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即研究性阅读就是这种快速高效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另外,怎样处理精读与浏览、求知的阅读与闲暇的阅读的关系也值得研究。求知的阅读是为了获取某些知识的阅读,是带有明确的功利目的的阅读行为。闲暇的阅读是以欣赏、陶冶、休闲为目的的阅读,是一种从读书的趣味出发,多少祛除了功利性的阅读。是“心有余裕”的阅读。它不以求知为目的,但可以培养读书兴趣,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中小学生的阅读主要是求知的阅读,但也可以培养一些闲暇阅读的兴趣;课内阅读主要是求知的阅读,课外阅读既有“求知”的也有“闲暇”的。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不能只从“求知”的角度指导,更要从“闲暇”(欣赏)的角度指导。甚至,我们在课内求知性阅读教学中,也可以渗透“闲暇”阅读意识,使学生不至于从小就养成过强的功利心。

求知性阅读,讲究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增强阅读能力———总之,学会阅读,为终身阅读打下底子,这是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层面的功能,也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重要内涵。而“闲暇阅读”,讲究阅读趣味,培养阅读兴趣,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读书,在书中读出自己的兴味,把读书当作一种“闲暇”的生活方式,这都是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层面的功能,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内涵。

这二者的平衡关系的处理、二者的结合就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关推荐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关注新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观 语文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 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 ──《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关注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文化观 《皇帝的新装》课标解读 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文化观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质培养的最新定位 “阅读过程目标评价”的构想_语文论文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概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 面对新课程,追求新目标,强化元认知训练 新课程标准下的多模式语文教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谈语文课程标准的综合性 《〈世语新说〉两则》课标解读 《观潮》课标解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教学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 新课标优秀诗文必背篇目大全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之浅见 第11课《春》三维目标新教案 课文 13 坐井观天|新课标 如何驾驭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依据《课程标准》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下) 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语文新课标的三个回归 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关于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关于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从《窦娥冤》看新课标下语文经典的多元解读 语文新课标的三个回归 语文新课标的三个回归 新课标下语文作业布置要三注重 明确目标 抓住重点_语文论文 与语文新课标握手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园地四|新课标 与语文新课标握手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标下语文考试命题的思考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难点浅析_语文论文 2012年新课标高考语文必背篇目(共64篇段) 新课程标准下练习设计的策略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五)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四)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一)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高中“小说与戏剧”课程目标的问答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4Whatwouldyoudo教案2 课文 17 酸的和甜的|新课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难点浅析资料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二)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三) 新课标,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