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考制度是课程改革的瓶颈

小编: :admin

中国教师报:具体来说,哪些因素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姚本棠:在我看来,包括在提案中也提到了,有七大因素。

首先,高考制度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好的,方向是对的,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听到最多的意见是:“课改要成功,关键看高考制度,考试制度不变,课改难行”。就目前中国的国情而言,高考仍然是选拔人才较好的方法,高考是关系到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很多时候,社会上乃至教育行政领导,还是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升学率仍然是悬在老师头上的一把“剑”,学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此情况下,催生了新一轮课改的“怪胎”:教师一边应付上头推行课程改革,一边仍按“老方法”教学,“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和增加了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但老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存在观望,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动作迟缓;学校为了保持升学率,在“以考定教”的思维模式下,高中课改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在开设选修课的时候,一般就以高考相关的内容为主题,从而使选修课变为必修课的延伸,达不到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目的。不少学校对课改的原则是在原有的教学中尽量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第二,教师的素质不适应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师队伍怎样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道难题。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要实施“创新教学”,但是,目前从事课改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成才的,多数教师习惯了多年形成的讲授系统知识的教学方式,

同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评价和专业发展的内涵出现了偏差,教师的创新能力未能有效地发挥和得到充分的肯定,致使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部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新课程所需综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较高要求。另外,新课程的实施还需要为教师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形成引导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激励机制,现在这种宽松的环境和激励机制远未形成。新教材给教师大量自由裁量权,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和农村教师感到无从下手,难以适应。

教师的培训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力度不够,而且往往是重形式轻实质,重理论轻实践,参加培训的教师重考勤轻实效。培训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

因此,由于教师的素质不适应课改的要求以及培训跟不上,使得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了偏差。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对立起来,把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与整体发展对立起来。追求形式,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教师指导作用弱化,“探究”“合作”学习泛化,“启发式”教学简单化,“活动”无效化的现象。

第三,配套保障措施难以落实。教学用房、设备设施严重不足;班额过大,教材滞后都是问题。广州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城市,尚且有很多学校的教学用房和实验室都不足,实验设备、电教设备、网络设施的数量不足或配置偏低,更不用说其余的农村学校了。

第四,教学管理的难度增大。现在,各个学校都处在转轨时期,既有参加3+x高考方案的高三年级,还有参加课改的高一、高二年级,前后差别很大,不仅各级教研部门的工作跟不上,学校的管理也感到吃力。另外选修课、学分制和走班制都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问题。

第五点,就是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在课程改革和应试教育的双重要求下,很多教师感觉压力很大。教师编制严重不足,特别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师难寻。现在选修课的模块大大多于必修课的模块,使教师的教授工作量大大增加,每节课都要填写繁琐的评价表,每周每月要评。另外教师既要上课改课,又要抓考试,感到压力很大,他们甚至认为目前教师的压力是解放以来最大的。

第六,评估体系没有建立。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尚无完整的评价方案。现在的评价体系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第七,改革外部气氛营造缺乏力度。当前社会各界对新课程改革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还是很低,家长对课改的理解也远远不够,学校在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的活动中,难以得到各类机构的支持,社会舆论尚未形成有利于课改健康发展的氛围。

中国教师报:您说了这么多课改面临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哪一个问题?

姚本棠:还是我提到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改革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这是瓶颈,也是一场攻坚战。

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重视改革措施的配套,课改要与高考改革配套进行,对试点地区给予高考独立命题的权力,让他们能结合课改,对考试制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要加大高考改革的力度,对考试的理念、考核的内容、实施的形式和录取的方式进行改革,使其与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相衔接和贯通。高考方案应切实体现课改的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适当加大考察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题目比例,给高中教学树立正确的导向,提高高中课改积极性。对高考改革方案要广泛地调研,充分地论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来自中学教学一线的意见,并汇同专家观点,尽量使高考更好地适应、推动新课程改革。

此外,还要呼吁高校也积极参与到高中课改中来,使高校与高中教育形成衔接,让大量整体素质高、学有专长的学生能够考上高校,形成良好的导向。

    相关推荐

    课程改革要突破“三个瓶颈” 制度创新是高考改革的关键 课程改革误了高考,还是高考误了课程改革 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应妥善处理的若干矛盾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殊途同归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言摘要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 从科举看今天的高考与课程改革 顾之川:对新课程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 实施新课程应处理好几个瓶颈 高考作文改革需要教育体制的支持 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以务实的态度来进行高考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切实加强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面面观(上)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面面观(下)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面面观(中)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课程改革中的“过于”现象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高考改革的若干设想 朱佩玲:为高中课程改革鼓与呼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施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李其龙〗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的改革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的十大关系 做实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从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看改革的紧迫性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喜和忧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看点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常模重建,07年首次新课程高考开创改革之旅 相关学科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上) 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考察 相关学科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下)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喜和忧 深化课程改革,造就未来高素质师资 〖李其龙〗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趋势 关于高考改革的一些看法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 课程改革强调开放式教学 浅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 面对新课程改革,高段教师应做些什么 语文高考试卷改革问题 1977-2007,高考改革焦点回眸 李镇西: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世纪之交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改革的背景简介 高考解析:专家称高考改革改变考试形式不如改变考试内容 贯彻课程标准 改革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二 立足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温儒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政策的执行和分析的框架(下) 高考改革可否借鉴美国SAT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八大策略 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海燕》说课稿 课程改革需要依托正确的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下,让全体教师共成长 课堂教学的改革 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 江西高考改革:对考生实行考前教育 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思考 从高考标准答案谈教育改革 香港的建制沿革 21世纪高中教育的理想──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