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小编: :admin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但是,在目前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

一、视放任自流为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放任自流学习”的现象出现。新授课程,教师只是提出预习后便撒手不管,学生只好机械地读读课文,写写字、词而已,缺乏学法指导。新课标尽管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又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规定,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生“爱学”、“会学”。因此自主性学习,教师应加以引导,必要时应提出要求,如:课下让学生收集资料、图片,按照课前提示及课后思考练习,自读自悟,最终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讨论的假象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后,更加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教师讲的越来越少,学生活动越来越多,课堂讨论就是其中之一。讨论可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假讨论”现象越来越多,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看客”。这不能真正的起到讨论的作用,实际上对教学无用。正确的讨论应做到以下几点:(1)精用讨论。该讨论的则讨论,不该讨论的不能粗糙滥用。(2)充足的时间。既然让学生讨论,应该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甚至带有共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小组成员各自发表意见,讨论后各组选派代表回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讨论。(3)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以避免讨论变成借机闲谈、聊天。

三,课堂教学注重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然而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在教学中便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不够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语文轻了语,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又是一种极端。

四、多媒体使用不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光看不练假把戏。”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具象(形象)“与”抽象(语词)”的鲜明对比,促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标志和塑造形象的;通过对比性地展示这两种语言中介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地以影视语言替代文字语言。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更具体一点说,借助影视画面,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少有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即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材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也就是说,凭借影视画面以更直接地领悟语言大师是怎样以典范、优雅的语言来表述“这样的”一些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而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应依据教学内容、师生情况而定,不能一味追求。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破除一切,为“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会有利于新课程的健康迈进。

    相关推荐

    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课改论文]走出三大“倾听”误区 步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_语文论文 走出探究的误区 走出创新作文的误区 走出习字教学的误区 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_语文论文 名师建议:走出语文学习的误区 放下包袱,走出误区 走出作文创新写作的误区 高考语文命题必须走出误区 课程改革误了高考,还是高考误了课程改革 高考语文命题必须走出误区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解析 张广祥:走出高三语文复习的误区 走出教学误区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改革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语文课堂教学误区举隅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语文课改:要避免三个误区 走出理解的误区――《将相和》片断教学随想 2017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走出误区 巧辨成语 当前农村小语教学必须走出几个误区 回归本体走出困境——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新尝试 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_语文论文 新课改形势下阅读教学的若干误区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课堂教学误区案例及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四大误区 走进新课程,引领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 走出课堂智慧 走出培养应试能力的误区——与魏书生同志商榷 从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看改革的紧迫性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走向_语文论文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的实践 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看改革的必要性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要走出高原现象 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目睹之怪现象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五: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_语文论文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语文论文 语文课改的“剑走偏锋” 语文课程改革的十大关系 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 语文教学的改革与传统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殊途同归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上) 农村中学听说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 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喜和忧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 两头在课堂,中间在课外——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下)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喜和忧 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四:教师节奏要跟学生走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及校正 贯彻课程标准 改革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看点 作文教学模式化的误区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中学语文“以训练为主”课堂教学改革研究_语文论文 警惕人文教育的误区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及思考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趣谈语文教育改革 朱慕菊谈实验区课程改革热点问题 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浅析_语文论文 台湾的教育改革 走出教室学语文 学生课外阅读误区的矫正 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灵魂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纠正初一语文学习误区 走出课堂,采撷写作之源